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部別開生面的語文辭書發(fā)展史

2017-04-17 22:56周志鋒
辭書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辭書字典詞典

周志鋒

摘要《漢語語文辭書發(fā)展史》是徐時儀先生30多年來潛心研究辭書文獻、辭書理論和辭書史的結晶。它把漢語辭書放在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梳理了我國語文辭書為適應社會需要而不斷發(fā)展的歷史。文章對它的特色和成就進行評介,特別肯定了作者在學術創(chuàng)新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關鍵詞《漢語語文辭書發(fā)展史》特色成就創(chuàng)新

我國辭書編纂源遠流長,但辭書理論、辭書史的研究相對滯后。就辭書史而言,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陸續(xù)有相關著作問世,如劉葉秋的《中國字典史略》、林玉山的《中國辭書編纂史略》、趙振鐸的《古代辭書史話》、張明華的《中國字典詞典史話》、楊正業(yè)《語文詞典編纂史》、雍和明等《中國辭典史論》、徐金法的《中國辭書發(fā)展史引論》、楊文全的《近百年的中國漢語語文辭書》等。這些著作對中國辭書史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它們多以“史略”“史話”“引論”等命名,在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方面或有欠缺。有鑒于此,2016年3月,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書研究文庫”推出了徐時儀先生的《漢語語文辭書發(fā)展史》(以下簡稱《發(fā)展史》)。該書近40萬字,由“上編·導論”“中編·傳統(tǒng)辭書”“下編·新式辭書”構成,將辭書放在社會文化層面進行考察,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我國語文辭書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脈絡,材料豐富,論述精審,新見迭出,是一部別開生面的辭書史研究力作。

一、 史家眼光,視野開闊

辭書是人類文明演進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辭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社會的需求緊密相關。研究辭書史,就要以史家的眼光,站在歷史的高度,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審視辭書這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作者正是這么做的。“本書嘗試在中國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中梳理漢語語文辭書的發(fā)展史,將漢語語文辭書置于社會文明演進的歷史中進行考察,冀從社會文化學角度探討漢語語文辭書適應社會需要的發(fā)展脈絡,揭示漢語語文辭書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保ā逗笥洝氛Z)可以說,這一思想貫穿全書。

“上編·導論”共五章,其中第二章“社會與辭書”分為十節(jié),分別是“經(jīng)學與辭書”“宗教與辭書”“科舉干祿與辭書”“國家與辭書”“平民與辭書”“民族融合與辭書”“漢字文化圈與辭書”“西學東漸與辭書”“文白轉(zhuǎn)型與辭書”“電子計算機與辭書”,全方位、多視角地考察了社會與辭書的關系,論述了社會對辭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作用,從而雄辯地證明了“社會的需求既是孕育辭書的母體,又是辭書編纂的催生婆,滿足社會的需求是各種辭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本動力”。第五章“辭書與社會發(fā)展”分為三節(jié),分別是“辭書編纂的時代烙印”“辭書編纂的價值觀念”“辭書修訂的與時俱進”,論述了辭書編纂及修訂反映文明演進和社會發(fā)展的情況,實際上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釋社會與辭書的關系。不僅如此,在“中編·傳統(tǒng)辭書”“下編·新式辭書”中,無論是論述古今辭書的歷史分期,還是評介每個時代有代表性的辭書,都是在社會文化觀照之下進行的,因為作者認為“一部辭書發(fā)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滿足社會需求的辭書編纂史”。

《發(fā)展史》不僅找準了“觀察點”,在具體論述方面視野也非常開闊。如“上編·導論”第二章論述社會與辭書的關系,分為十個方面,因經(jīng)學與辭書的關系最為密切,放在首位,并從“儒家經(jīng)典的訓釋與《爾雅》”“今古文經(jīng)學之爭與《說文》”“義疏之興與《經(jīng)典釋文》”“疑經(jīng)思潮與《字說》”“經(jīng)世致用與《經(jīng)籍籑詁》”等五個角度來闡述,說明“中國古代辭書的編纂是為治經(jīng)通經(jīng)服務的,儒家經(jīng)學與古代辭書的編纂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系”。其他如宗教與辭書的關系、古代帝王和政府與辭書的關系、平民百姓與辭書的關系、民族交往和融合與辭書的關系、漢字文化圈與辭書的關系等,同類著作很少涉及,既充分說明社會政治文化的發(fā)展是辭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礎,又大大拓寬了讀者的眼界。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詞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與網(wǎng)絡詞典”,將大腦詞庫、詞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與網(wǎng)絡詞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討論,詳細介紹了網(wǎng)絡詞典這種新型辭書的認知原理、產(chǎn)生依據(jù)及其特點和優(yōu)勢,也是同類著作很少提及的。又如中、下兩編討論“傳統(tǒng)辭書”和“新式辭書”,不僅評介了常見辭書,還介紹了不少不常見的、甚至是罕見的辭書。如敘述明清雅書,說“主要代表作有《駢雅》《匯雅》《通雅》《疊雅》《別雅》《說雅》《湖雅》《比雅》和《佛爾雅》等”,在具體介紹時還增加了《新爾雅》;敘述明清方俗辭書時,提到了明代的《元龍通考雜字》《切要事類便覽》《俗言》《俚言解》《常談考誤》《世事通考》《目前錄》《方言據(jù)》《雅俗稽言》《俗呼小錄》《詩詞曲語正詮》《詢芻錄》《應用碎金》《新刻增校切用正音鄉(xiāng)談雜字大全》《蜀語》等;清代的《言鯖》《通俗編》《方言藻》《通詁》《剿說》《直語補正》《土風錄》《恒言錄》《恒言廣證》《通俗常言疏證》《異語》《談征》《晉宋書故》《證俗文》《邇言》《燕說》《常語尋源》《常譚搜》《里語征實》《釋諺》《語竇》《世事通考雜字》《俚俗集》《稱謂錄》《異號類編》《方言別錄》《南通方言疏證》《吳下方言考》《越諺》《越語肯綮錄》《越諺釋》《蜀方言》《正音撮要》等?!栋l(fā)展史》考察面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一部語文辭書發(fā)展史,作者對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劃分及其特點的概括也非常準確。如將“傳統(tǒng)辭書”分為“先秦萌芽時期”“秦漢開創(chuàng)時期”“魏晉南北朝探索發(fā)展時期”“隋唐五代成熟時期”“宋遼金元興盛時期”“明清集大成時期”等六個時期;將“新式辭書”分為“新舊轉(zhuǎn)型期”“探索變革期”“復興發(fā)展期”“開拓完善期”四個階段。這種劃分有助于讀者從“史”的角度來把握漢語辭書及辭書現(xiàn)象。

二、 人略我詳,注重比較

語文辭書發(fā)展史本質(zhì)上就是語文辭書編纂史,一部部語文辭書像一顆顆珍珠,經(jīng)過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把它們巧妙地串在“史”的鏈條里。因此,對有代表性的語文辭書的評介自然是辭書史的重要內(nèi)容??紤]到許多辭書前人已有研究,有的研究成果還非常豐富,于是作者擬定了“人略我詳、人詳我略”的原則,靈活處理。“如已有成果論述《說文》頗多則略,論述《字說》較少則詳。又如楊文全《近百年的中國漢語語文辭書》和曹先擢、陳秉才《八千種中文辭書類編提要》等列舉已有辭書較詳,本書就略舉而不一一贅述。”這一原則無疑是很合理的。

“中編·傳統(tǒng)辭書”介紹常見辭書往往簡明扼要,而對于別人論述較少的辭書則做比較詳細的評介。比如,隋唐五代辭書重點介紹了《桂苑珠叢》,宋遼金元辭書重點介紹了《字說》,明清辭書重點介紹了《華英字典》?!豆鹪分閰病芬话倬恚宕軕?、諸葛潁等編,阮元《揅經(jīng)室集》謂“《桂苑珠叢》久亡佚,間見引于他書。其書諒有部居,為小學訓詁之淵?!?。徐時儀先生曾撰《佛經(jīng)音義引〈桂苑珠叢〉考》一文,對該書進行考證,“據(jù)我們比勘和董理,除去重復,輯得《桂苑珠叢》146條。從佚文可知《桂苑珠叢》旨在規(guī)正文字,體例仿顧野王《玉篇》,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主要收釋單音詞,且多為漢以來的新詞,還收釋了一些復合詞”。經(jīng)過作者梳理,幫助讀者弄清楚了隋代這部卷帙浩繁而又久已失傳的重要辭書的基本面貌。王安石的《字說》曾盛行于當世,但學界褒貶不一,貶多褒少。徐時儀先生曾撰《王安石〈字說〉考論》(上、下)對它進行深入研究?!栋l(fā)展史》根據(jù)前期研究成果對《字說》進行了詳細介紹,在“《字說》的編纂體例和特點”一節(jié)中分“按韻編排,以韻系聯(lián)”“采用小篆,辨形析義”“據(jù)聲考源,聲符表意”“正名百物,注重實際”“兼收博采,唯是是從”“附托經(jīng)義,經(jīng)世致用”等六個方面敘述,在“《字說》的淵源和影響”一節(jié)中分“《字說》對前代辭書的繼承”“《字說》對后世辭書的影響”“《字說》對后人的啟發(fā)”等三個方面敘述,全面、客觀地評價了《字說》,對讀者很有啟發(fā)。馬禮遜編的《華英字典》是第一部英漢和漢英詞典,開創(chuàng)了漢英雙語詞典編纂與初版的新局面?!栋l(fā)展史》詳細地介紹了《華英字典》的編纂目的、編纂過程、編纂體例、收詞及引例的特色,還附帶介紹了后出的《漢英韻府》《漢英詞典》《英華字典》以及中國人編的《華英通語》《英漢詞典》《華英字典匯集》等。關于雙語辭書,同類型的著作幾乎都沒有談到。

“下編·新式辭書”第二章“字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李圃主編的《古文字詁林》,認為它在“厘清古文字形音義的脈絡”“勾勒古文字學研究的學術史”“提供探考漢字演變線索的依據(jù)”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第三章“詞典”對斷代詞典、新詞詞典著墨較多,這兩類辭書都產(chǎn)生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仍然處于興盛時期,而以前的辭書史著作又很少論及,故有必要重點介紹?!霸~典”第十節(jié)“其他”部分,介紹了兩岸詞語差異詞典如《兩岸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典》《兩岸常用詞典》《兩岸差異詞詞典》及學習型詞典如《當代漢語學習詞典》《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漢語圖解詞典》《新華多功能字典》等,體現(xiàn)了《發(fā)展史》的發(fā)展眼光和務實精神。

在論述過程中,作者很重視運用比較法,包括不同朝代辭書的比較、不同版次辭書的比較、同類辭書的比較等,通過比較來彰顯特點,揭示差異。如通過對《說文解字》《康熙字典》《新華字典》這三部辭書中“人”字釋義的比較,說明“我國古今語文辭書的釋義經(jīng)歷了一個由籠統(tǒng)含混到明確清晰的復雜演變過程”;通過對《辭?!?936年版、1965年版、1979年版的比較,說明辭書編纂帶有其所處時代的深深印跡;通過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96年版、2005年版、2012年版“同性戀”一詞釋義的比較,以及對《辭?!?936年版、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民主”“科學”“人權”“父母官”“辛亥革命”“虎”“鯨”等詞語釋義的比較,說明辭書釋義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對世界認知的變化。尤其是下編第四章的第四節(jié)“專書辭書”部分,有兩部《世說新語》詞典的比較、兩部《水滸》詞典的比較、兩部《金瓶梅》詞典的比較、兩部《紅樓夢》詞典的比較等,評析公允,很有見地。

三、 博采眾長,富有創(chuàng)新

“學問之道重在傳承,治學之道貴在創(chuàng)新”。撰寫一部漢語辭書發(fā)展史,理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盡可能地反映當前研究的最高水平,在此基礎上有所開拓,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史》在傳承方面做得很好,對浩繁的辭書史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兼收博采,融會貫通,取舍有道,裁擇得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徐時儀先生長期從事古典文獻學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兩個,一是辭書文獻的考證研究,一是白話文獻中俗語詞的考釋,這兩個研究方向都與辭書史研究關系十分密切;徐先生又參加過《漢語大詞典》的編纂工作,有豐富的辭書編纂經(jīng)驗。這兩個優(yōu)勢為作者撰寫辭書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查書后所附的“參考文獻”,列有徐時儀先生有關辭書學的論著53種,其中專著8部,論文45篇。這些論著內(nèi)容廣泛,涉及辭書編纂、辭書理論、辭書史等各個方面。如通論方面的有《漢語古今辭書的類型》《社會需求與辭書編纂》《儒家經(jīng)學與中國古代辭書編纂》《科舉干祿與語文辭書編纂》《明清傳教士與辭書編纂》《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辭書編纂》《漢字文化圈與辭書編纂》《〈辭?!稻幾牒椭袊鐣陌l(fā)展》等,有關辭書釋義的有《古代語文辭書釋義特征探微》《聲音相訓與辭書訓釋》《語源義研究與詞典釋義溯源》《詞組義與詞典釋義考探》《語文辭書詞義系統(tǒng)探略》等,有關專書研究的有《〈慧琳音義〉研究》《玄應〈眾經(jīng)音義〉研究》《王安石〈字說〉考論》《陽承慶〈字統(tǒng)〉考探》《略論〈古文字詁林〉在語言文字研究與字典編纂上的學術價值》等,有關同類辭書比較研究的有《兩部〈金瓶梅詞典〉的比較》《兩部〈水滸詞典〉的比較》《兩部〈紅樓夢詞典〉的比較》《兩部〈近代漢語詞典〉的比較》等,有關專書詞典和斷代詞典的有《專書詞典編纂蠡論》《漢語斷代語言詞典編纂蠡論》《數(shù)據(jù)庫建設與斷代詞典編纂》等,有關雙語辭書的有《語言文化的比較和雙語詞典的編纂》《雙語詞典編纂的靈魂》《略論雙語詞典釋義的理據(jù)》等,有關網(wǎng)絡、信息化與辭書編纂的有《面向新世紀的網(wǎng)絡詞典編纂芻探》《網(wǎng)絡詞典編纂蠡探》《信息化與古文字工具書編纂》等。正因為有如此豐富、扎實的前期研究成果作支撐,使得《發(fā)展史》一書充滿真知灼見和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以下試舉數(shù)例:

1. “字典”之名始于何時,這是辭書史上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修訂本《辭源》云:“字典之名,始于清康熙年間張玉書等纂修的《康熙字典》?!边@是學界普遍看法。其實作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發(fā)表了《我國最早以“字典”命名的辭書考辨》一文,提出不同觀點。《發(fā)展史》在中編第三章的第一節(jié)“概述”里據(jù)以申說: 考《慧琳音義》中引用《字典》一書凡九處,“說明唐代或已流傳有《字典》一書”,“如果慧琳所說的《字書》《字典》不是專指某一部字書或字典,那么至少可證其時‘字典一詞已出現(xiàn),其詞義與‘字書一詞相當”。

2. 唐代武玄之所撰《韻詮》是一部記載當時實際語音的新興韻書,今已失傳。作者曾根據(jù)《慧琳音義》所引《韻詮》三百多條佚文對其進行考證,撰有《唐代新興韻書〈韻詮〉考探》一文?!栋l(fā)展史》在中編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論述隋唐韻書時,據(jù)以重點介紹,分析其收詞、注音、析形和釋義的體例和特點,探討其淵源和編纂特色,論述其在語言研究和辭書研究等方面的學術價值,填補了辭書史研究中有關此書的研究之闕。

3. 在比較胡竹安《水滸詞典》與李法白、劉鏡芙《水滸語詞詞典》對同一詞語釋義差異時說: 如“老郎”一詞,李書釋為“精明干練的老手”,胡書釋為“老練”,引例為第四十三回:“揀一只疾快小船,選了幾個老郎作公的,各拿了器械”。例中“老郎”為形容詞,修飾名詞“作公的”。胡書釋義為長。又如“退居”一詞,李書釋為“位于寺觀后面閑靜的居住之所”,胡書釋為“舍棄不再住人”,引例為第六回:“卻說魯智深來到廨宇退居內(nèi)房中,安頓了包裹、行李”。從例中可以看出“退居”仍在使用,并非“舍棄不再住人”。又第四十五回:“本房原有個胡道,今在寺后退居里小庵中過活?!崩小巴司印敝凶〉暮朗且粋€地位低下的僧人。相較而言,李書釋義為長?!髡邔虐自捲~匯做過系統(tǒng)研究,擅長于白話作品俗語詞考釋,因而評判合情合理,切中肯綮。

因為篇幅關系,《發(fā)展史》對有些辭書的評介略嫌簡略;又因為作者是一位寬厚長者,評介辭書往往以肯定為主,對有些辭書存在的質(zhì)量問題批評顯得不足;個別辭書的歸類還可斟酌,如下編第二章“字典”之第二節(jié)為“《新華字典》與《四角號碼新詞典》”,其中《四角號碼新詞典》似放到第三章“詞典”中去敘述更為合適;個別文字有錯訛,如第133頁“又子一人,天子自稱也”,“子”為“予”之誤,第419頁“成語詞典自21世紀初問世以來”,“21”當作“20”等。但這些只是大醇小疵??傊?,《發(fā)展史》以新理念、新視角、新材料全面系統(tǒng)地探討了漢語辭書發(fā)展的歷程,對我國辭書理論建設和辭書編纂實踐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浙江315211)

(責任編輯馬沙)

猜你喜歡
辭書字典詞典
開心字典
開心字典
大型辭書疑難字考釋七則
米沃什詞典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
科舉干祿與語文辭書編纂
《胡言詞典》(合集版)刊行
宜丰县| 大邑县| 平舆县| 锦州市| 承德县| 鸡东县| 科技| 乐山市| 平遥县| 博爱县| 新邵县| 宿迁市| 双牌县| 云阳县| 华阴市| 区。| 宁国市| 海阳市| 阳泉市| 仙居县| 武夷山市| 辉县市| 中阳县| 高雄县| 互助| 理塘县| 梅州市| 星座| 五家渠市| 华蓥市| 界首市| 聂荣县| 天台县| 西昌市| 余姚市| 乃东县| 海盐县| 乐业县| 昭平县| 获嘉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