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霜
【摘要】作為報紙的旗幟與靈魂,評論歷來是黨報新聞工作的重點,一直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輿論引導作用。在新的輿論格局下,黨報評論如何傳播權威聲音,是黨報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內容分析法,對2016年《人民日報》評論版進行內容分析,從“選題類型”、“選題傾向性”、“作者來源”等幾方面分析其傳播權威聲音的途徑。
【關鍵詞】人民日報;評論版;內容分析
一、《人民日報》評論版概況
2013年1月4日,《人民日報》評論部發(fā)聲,《人民日報》歷史上第一塊新聞評論版面世。自首期至今,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評論版均會在第五版刊出,與讀者一起“傾聽、評述、思考”,旨在更好地“傳遞黨心民意、建構理性思想、凝聚社會共識”。[1]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潛在的差異化觀念、不同的利益訴求、多樣的社會角色造就了不同觀察視角和思考方式,特別是隨著自媒體的發(fā)展,人人都可以成為評論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使得輿論場上眾聲喧嘩。面對新的輿論格局,《人民日報》評論版?zhèn)鬟f權威聲音,在眾說紛紜的時候,人們總是在其中尋求真理。
二、研究方法和樣本選取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即一種對傳播的明顯內容進行客觀、系統(tǒng)的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2]
(二)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2016年的《人民日報》評論版為研究對象,從3、6、9、12月中分別抽取每月第一個自然周。由于該報評論版只在工作日出版,所以一個構造周為5天,恰逢6月9日和6月10日為端午節(jié)法定節(jié)假日,所以共抽取了18份報紙,97篇評論文章作為研究對象。
三、結果與分析
(一)唱響黨心民意主旋律
通過對選取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評論選題類型統(tǒng)計結果如表1。
在抽取的97篇樣本中,43篇評論屬于社會民生類,這類選題涵蓋教育、住房、環(huán)境、就業(yè)、醫(yī)療等關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高考改革,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談高考、《殘疾預防,以健康成就小康》論醫(yī)療。這些都體現(xiàn)了《人民日報》作為黨報的群眾路線方針,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反映群眾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建議、訴求和主張,是對“民意”的最好詮釋。
《人民日報》評論版對時事政治類的選題關注達到33%,這也體現(xiàn)了《人民日報》的定位。這一類評論中,強調對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解讀分析,不僅有評論員的解讀,還增添了政府官員的重要講話,關注黨和國家的重大議題。通過對重大議題的分析、方針政策的解讀,成為溝通黨和群眾的橋梁,向群眾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正確引導群眾的思想和觀念,這是對“黨心”的深刻解讀。
(二)在眾聲喧嘩中定音
本研究將《人民日報》評論版呈現(xiàn)的選題傾向性分為四個方面:褒揚類、闡釋類、揭批類、建議類。抽取的樣本統(tǒng)計結果如表2。
在抽樣的97篇評論中,一半以上是建議類的評論。建議類的評論,從標題上就可以一目了然,例如《讓環(huán)保風暴驅逐“劣幣”》《讓健康保護傘“密不透風”》等評論,不管是時事政治類,還是社會民生類,都有涉獵。通常是通過側面分析當下環(huán)境,把社會中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擺出來,再從多個方面建言獻策,有理有據(jù)。樣本中褒揚類的評論占29.9%,比之前有所增加。由于我國適逢轉型期,社會矛盾多發(fā),社會各階層的聲音嘈雜,網(wǎng)上負面新聞增多,公眾需要“正能量”正視社會。闡釋類的評論占14.4%,表明評論版另一個功能是答疑解惑。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zhàn)接踵而至,單純的理論說教難以說服公眾,唯有深入解讀和分析,對問題進行闡釋和說明,讓公眾對問題有全面的認識、系統(tǒng)的理解,才能消除公眾對于“只言片語”產(chǎn)生的困惑。
在社會轉型期,公眾不僅需要尋找觀點的表達出口,更是期待權威的“意見領袖”。而《人民日報》評論版則是這樣的意見領袖,因其建議型、闡釋型,抑或是褒揚揭批型的觀點,全面又深入,獨到又專業(yè),總是能在眾聲喧嘩中起著定音鼓的作用。
(三)精英意識立足高端
經(jīng)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人民日報》評論版的作者有本報記者、本報評論員、教授學者專家、官員等,還有一些從其他媒體轉載摘選的評論。具體統(tǒng)計結果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人民日報》評論版的作者為本報記者和評論員的占55.7%,源于《人民日報》評論部擁有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政論和社論,在業(yè)界是被公認的風向標,具有極強的權威性,例如“任仲平”、“仲祖文”、“鐘軒理”、“鄭青原”等署名的評論團隊。
刊發(fā)教授學者專家類作者的評論占總數(shù)的15.5%。這些作者是各領域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用他們專業(yè)的眼光分析解讀,為國家建言獻策,更具權威性。如《警察執(zhí)法當有能力“自證清白”》作者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教授。
樣本中刊發(fā)官員的評論數(shù)占總數(shù)的14.4%。政府官員不僅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觀點通常具有較高的指導性。如《搶占制造業(yè)“智高點”》為重慶市工商聯(lián)副主席在“工業(yè)4.0”概念下,對制造業(yè)變革展開的論述。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部在2013年1月4日《致讀者》中提到的“我們將努力把評論版打造成干部論政的平臺、學者爭鳴的空間、群眾議言的廣場”,《人民日報》評論版集納“大家”聲音,使得評論內容更加深入人心、視角更為宏大高端、見解更加專業(yè)化,對于增強其話語的權威性大有裨益。
(四)言論矩陣構建品牌
《人民日報》評論版開設了若干欄目,樣本統(tǒng)計結果展示如表4。
“人民時評”比重最大,為28.1%,該欄目是老牌評論欄目,曾被譽為“網(wǎng)上第一評”,緊追熱點事件、敏感話題,對國內時事熱點保持敏銳觀察,呈現(xiàn)鮮明立場。其次是“評論員觀察”,主要為本報評論員撰寫,評論員通過對熱點議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叭嗣裼^點”的樣本雖然只有3篇,但是以“本報評論部”署名的規(guī)格最高,最具權威性,處于版面最重要的位置。“新論”,是各領域專家學者思想交融、交鋒,建言獻策的平臺。“聲音”欄目為記者整理的各級政府官員的發(fā)言或講話,對時政問題從決策角度進行分析解讀,傳播政府的聲音。
種類多樣的欄目,加上以五言或七言的打油詩與漫畫結合的“圖片評論”,形成了評論版的言論矩陣,各自特征明顯、分工明確,又在觀點上形成互補,各方觀點形成一個完整的“觀點矩陣”,提升了《人民日報》評論版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并且與“今日談”、“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等評論欄目相呼應,使《人民日報》評論權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結語
經(jīng)以上幾個方面分析,可發(fā)現(xiàn)《人民日報》評論版把關乎國計民生的“硬評論”作為選題側重點,更好地傳遞黨心民意。在選題方面,做到嚴謹莊重,內容務求真實準確,盡量結合各家觀點?!度嗣袢請蟆吩u論版還透露出強烈的精英意識,不僅充分利用其自身強大的人才優(yōu)勢,更是海納百川集合各領域專家觀點。保留傳統(tǒng)老牌評論欄目的同時,通過增加有價值的新欄目,更好地構建言論矩陣,完整、全面地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
注釋:
[1]《人民日報》評論部.致讀者[N].人民日報,2013-01-04.
[2]常昌富,李依倩編選.大眾傳播學:影響研究范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李慧敏.《人民日報》評論版如何打造“輿論陣地”[J].新聞與寫作,2015(11).
[2]江錫鈺.本報文化:報紙評論版的立身之本——以《人民日報》“觀點”版為例[J].新聞世界,2011(12).
[3]陳葉.發(fā)出主流媒體的響亮聲音——關于《人民日報》創(chuàng)辦評論版的思考[J].傳媒,2013(4).
[4]劉義昆.多元化與專業(yè)化: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評論的發(fā)展趨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3(12).
[5]徐鋒.黨報評論的價值與發(fā)展趨向——兼論《人民日報》創(chuàng)辦評論版、《廣州日報》評論版改版的現(xiàn)實指向[J].傳媒,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