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有錢,任性。古今皆同?!妒勒f新語·汰侈》記載了很多任性的有錢人。石崇與王愷倆土豪比著勁兒糟蹋東西:你用飴糖洗鍋,我就用蠟燭當柴;你用絲綢占地,我就用錦緞鋪路,怎么暴殄天物怎么來。石崇宴客,常使美人勸酒,賓客不飲,便將美人殺頭,可謂有任性無人性。
歷史上,任性并非有錢人的專利。比如孔子也任性,他周游列國,雖大道不行,惶惶如喪家之犬,但還要一路向北,追尋夢想,這還不夠任性嗎?最悲涼的任性莫過于忠臣的死諫了。常言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很多文臣都死在“諫”上。三國時,劉備入川,劉璋欲出迎,黃權、李恢先后諫言不可,皆被斥退。劉璋出城門,又有王累用繩索將自己倒吊于城門之上,一手執(zhí)諫章,一手仗劍,口稱如諫不從,就自斷繩索,撞死于地??上н@樣的死諫,還是沒有引起領導的重視,王累慘烈自戕。后人有詩嘆曰:“倒掛城門捧諫章,拼將一死報劉璋。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jié)何如王累剛!”這樣的任性,讓人唏噓。
武將中,岳飛的任性無可匹敵。他完全無視新領導與金國作戰(zhàn)點到即止的暗示,任性地一再抗命,最終,一代名將沒有戰(zhàn)死沙場,而是慘死在風波亭里。有人認為,岳飛死在秦檜之手,其實若沒有皇帝的首肯和默許,誰能動得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一個滿心收拾舊河山的人,哪里懂得琢磨人心的重要!
史官任性也瘋狂。《左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大夫崔杼弒君,大史官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將其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也是史官,秉筆直書,也接連被殺。最小的弟弟站出來,繼續(xù)書寫。崔杼無奈,放了他。一個南方的史官,聽說齊國史官接連被殺,他擔心歷史被篡改,于是拿著筆墨竹簡日夜兼程趕往齊國后聽說歷史被如實記錄才返回。
本來與己無關,卻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這樣的任性多有血性!清末維新人士譚嗣同變法失敗后,本來可以逃掉的,卻任性地留了下來,喋血菜市口,口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熱用立意】任性/“不識時務”/勇氣
【素材賞鑒】“快于意者虧于行,甘于心者傷于性”,或許,對個人來說,任性有害,但對歷史而言,正是因為有了那些“不識時務”者的任性,方得在泥濘中蹚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