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詠梅
【摘 要】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感。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就必須要強化朗讀感悟,把朗讀感悟作為閱讀教學之重要手段推進閱讀教學,讓閱讀教學大放異彩,讓閱讀教學充滿生機!
【關(guān)鍵詞】強化;自主;情感;想象
朗讀感悟是《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主導思想之一,所謂朗讀感悟,就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對文本的語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感觸和體驗,從而達到領(lǐng)悟理解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強化朗讀感悟,以朗讀感悟作為主線推進閱讀教學,是讓語文閱讀教學充滿生機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朗讀感悟,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朗讀感悟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積極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努力營造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朗讀感悟過程中互動與合作,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
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首先,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選擇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閱讀內(nèi)容,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梢苑怕暲首x,可以展開爭論,可以動手操作,也可以進行游戲表演,調(diào)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閱讀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與意蘊,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這樣可以把學的選擇權(quán)交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研讀的質(zhì)量。
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還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感悟是學生獨立研究教材的學習行為。由于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習慣不同,每一位學生有著各自注重的焦點,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即使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在同一教師的指導下,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環(huán)境里,對同一文本的感悟也會有差異。因此我們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在感受、體驗中表現(xiàn)自我,張揚自我。如《凡卡》一課教完后,我讓學生談讀后感受,很多學生都表示同情凡卡,憎恨黑暗的社會。但有個別學生對凡卡的爺爺把凡卡送去當學徒表示不理解,甚至憎恨爺爺。他們認為哪怕生活多苦也要與自己的親人生活在一起,相依為命、不離不棄。這是因為課文的生活時代、生活環(huán)境、生活制度等均脫離學生實際,所以學生有這樣的感受是對的,我們應該理解并尊重。
二、強化朗讀感悟,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是朗讀感悟的催化劑,對人的認識和行為起著調(diào)節(jié)和支配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發(fā)揮情感的作用,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能有效地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呢?
1.以情激情。在閱讀教學中,要使作者、教師和學生三者的情感溝通起來,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講課時,教師必須先“動情”,要用自己的激情來感染學生,使學生與作者之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上課后,錄音機放出哀痛的音樂,隨著音樂,我進行課文范讀。我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diào),以輕而緩的語氣,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景中。讀著讀著,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這時老師的情感觸動了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感染下也含著淚花,沉浸在對總理的致敬默哀之中。作為一位教師,我認為無論上哪一類課型,在上課時我們都要動情,都要力爭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要比較細膩的去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力爭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學習環(huán)境,用恰當?shù)倪^渡語言和評價性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力爭產(chǎn)生聲情并茂的課堂教學效果,努力營造課堂上的亮點和高潮,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朗讀感悟!
2.以境激情。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特點,恰當?shù)剡\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情緒高漲、興趣倍增,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如教《觀潮》這課,我借助影片,播放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雄偉壯觀景象,再配以雄壯的配樂,以及教師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畫面、音樂、語言、神情共同營造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空距離,在感悟、理解、欣賞錢塘江涌潮的同時,領(lǐng)悟了課文的語言文字,獲得了情感的陶冶。
三、強化朗讀感悟,必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有效的讀的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特別是同想象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誘發(fā)學生的語感。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睕]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就如《觀潮》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教學中,我通過電教手段,如播放錄象、展示課件等激發(fā)想象,使其在語感中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增強學生對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感性認識。可激發(fā)學生通過“白浪翻滾”聯(lián)想到“白色城墻”的雄偉圖景;由“浪潮越來越近”聯(lián)想到“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時那浩浩蕩蕩的飛奔場面;由“聲音”聯(lián)想到“山崩地裂”的驚人氣勢。然后,對整段文字進行反復感情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在教學實踐中使我認識到朗讀感悟是如今閱讀教學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悶的課堂,強化了情意的熏陶,闡釋了人文之精神,讓語文閱讀教學充滿生機。但是,真要使“朗讀感悟”這一教學手段大放異彩,我們還要去深思、去探究!
【參考文獻】
[1]李衍黔主編.《小學語文教師》(2003/7、8),山西教育報刊社
[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