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瑞
【摘 要】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guī)律;讀寫結合中,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zhì)量。
【關鍵詞】基礎;閱讀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學;提高作文寫作
指導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質(zhì)量的思考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就此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看法:
1.摘錄并背誦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
3.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nèi)容豐富。
1.“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保ㄓ茖W家莎士比亞語)——興趣和愛好是小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1.1.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
1.2.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理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
1.3.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說,想說就說,各抒已見,形成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以致理解全篇內(nèi)容。
2.“閱讀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名著是最好的材料”( 著名文學家葉圣陶先生語)——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1.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
2.2.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2.3.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yǎng)成,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良好的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語文教學重視課堂語文知識的學習與語文課外書籍的閱讀”(摘自《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實踐活動
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指導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思考
寫作是一項綜合指標很高的創(chuàng)造,小學必須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引起高度重視,怎樣進行語文寫作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就此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看法:
1. 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性:“興趣是比責任更好的老師?!迸囵B(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2.促進學生寫作的想象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使之運用在寫作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
3.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就感:在指導方法上下功夫,讓學生寫出好作文,評改作文,恰當準確的表揚。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教案設計
在教案設計時,不忘運用感情色彩語言做導語,使學生先進入課文角色,置身文章的環(huán)境里,用感情色彩理解作者情感、寫作背景及作者寫作的意圖,這就是說語文教師先要在教案設計中“提前”進入感情色彩,營造感情氛圍,運用感情語言;設計教案是進行課堂教育的第一步,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是強化學生理解課文的先決條件,是喚起學生學習好語文的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每一學年課程的前導思維。在教學過程和資料參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含有豐富感情的文章容易被學生理解、背誦甚至在寫作中運用。一個教好語文課的老師一定在教案設計、課堂領讀和課外指導中加入感情豐富的語言和動作。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語文課程標準》)——課文講解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學生來到學校,不僅僅是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而是要讓他們變得更加聰明。理解其真實意義,在寫作上就要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方法和想想能力。具體方法是:首先,利用講授美文機會適時提問和引導,要求學生“要能夠從實際的事物出發(fā),適當展開想象,使作文內(nèi)容豐富些。”,學生在大量學習的過程中,喚起感情深處熱愛語文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不失時機的抓住關鍵引導寫作。
3.“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語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真情實感
評賞作文時,提醒每一位學生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詩文都含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寫下這些詩文的作者都傾注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所以才能夠人文流傳,這就是感情價值和價值觀的靈魂所在。
3.1抒發(fā)愛國主義激情,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古往今來的很多名篇都有這種特色;
3.2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寬廣的審美眼光,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用感情去熱愛的文人墨客;
3.3感情是讀書、教學、寫作的金鑰匙,一個具有感情價值的教師就有具有感情的學生。
作文是字、詞、句、篇的綜合應用,是如何用怎樣用的理解、安排和布置的技巧。就像一名工匠把一大堆建筑材料,怎樣按照圖紙要求合理運用,才能顯得建筑物具有質(zhì)量、富麗堂皇而省時省事。同樣的道理用在小學生學習寫作、提高水平上,必須運用一系列過程發(fā)展變化,然后實施技巧,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