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德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入便是走進這一藝術殿堂的關鍵一步。文章圍繞怎樣設計課堂導入,從回顧復習、作者介紹、故事引入、圖物展示、游戲互動等方面展開了探討,為成功的語文課堂教學摸索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教學導入;復習;圖物展示
什么是課堂教學導入?課堂教學導入是指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行為。課堂教學導入的成敗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教師的授課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種常見的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
一、復習式導入法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舊知識掌握情況,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真可謂一舉兩得。因此復習式導入法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最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授《春》一課中,教師設計下面的導語:“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許多古詩,其中有不少是描繪春天的詩句。今天,我們來一場‘古詩尋春比賽,看誰能說更多的描繪春天的詩句?!痹捯魟偮浔慵て饘W生們強烈的表現(xiàn)欲:“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薄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按好卟挥X曉,處處聞啼鳥?!薄瑢W們爭先恐后地用古詩表達出自己對春的詩情畫意。教師正好要利用這一時機進行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也與春有關,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p>
這一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就是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使學生聯(lián)想到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且能通過比賽的方式,很快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在運用復習式導入法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復習的舊知識要與新知識存在較大的聯(lián)系;二是復習環(huán)節(jié)要簡短有力,不宜冗長,更不可主次顛倒,喧賓奪主。
二、作者介紹導入法
雖然目前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受到人們不少的詬病,但客觀地講,不少經(jīng)久不衰的文章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經(jīng)典佳作。這些經(jīng)典文章的作者,無論是他們顯著的成就,還是他們傳奇的人生,都是教育學生的寶貴素材。因此,在開講之初,直接引入文章作者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獨特的人格魅力,使他們對作者產(chǎn)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勵學生奮進,也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課文。
如在教學《揀麥穗》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繼冰心之后,中國文壇又出現(xiàn)了一位熠熠閃耀的女作家——張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潔的散文《揀麥穗》,一起走進張潔建構的傳奇的文學世界里?!?/p>
這一課堂教學導入有兩個成功之處:一是巧妙地借助學生們熟悉的著名女作家冰心引出文章的作者,引起學生對不太熟悉的作家的探研興趣;二是善于渲染文章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在運用作者介紹導入法時,一定要充分挖掘作者信息中的閃光點,如流于俗套,將很難“一錘定音”。
三、講故事導入法
無論是學前的兒童,還是象牙塔里的大學生,故事對他們永遠具有吸引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通過講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教學中,可以運用下面的故事進行導入:“平時我們形容能理解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人叫什么?——知音。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講‘知音一詞的來歷。相傳春秋時期,有一名琴藝十分高超的樂師,名叫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別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鐘子期。盡管伯牙琴藝高超,凡是聽過他彈琴的人沒有一個不贊不絕口,但是很少有人能準確說出伯牙彈琴的心意,唯獨鐘子期可以做到這點。當伯牙彈《高山流水》時,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聲就像雄偉的高山矗立在聽者耳旁,鐘子期聽后就贊嘆他的琴聲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用琴聲贊美流水,他的琴聲猶如翻滾的江水流進鐘子期的心中。鐘子期聽后就會稱贊他的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稱鐘子期為伯牙的‘知音。幾年后,鐘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絕,他感到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從此再不彈琴。今天我們再來學一學白居易與一個歌女之間的知音故事?!?/p>
此法雖然效果明顯,但所講故事要與課文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且故事講述要精彩生動,切不可把語文課堂變成故事講壇。
四、圖物展示導入法
在課文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圖物、動畫等方式導入課堂已經(jīng)成為最普遍的方法,也是學生特別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圖片、動畫這種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導入方式通過形、聲、色對各種感官的刺激,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增強課文內(nèi)容的吸引力。
在《春天來了》授課前,教師先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春天畫面:冰雪初融的北國,細雨朦朧的江南,爭奇斗艷的花朵,千姿百態(tài)的小草,花叢忙碌的蜜蜂,田間耕耘的人們等春天的畫卷,將抽象的文字轉(zhuǎn)化成了直觀形象的優(yōu)美畫境。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散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也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
這一導入方法的優(yōu)點是形、聲、色俱全,能迅速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過在圖物的展示上,不能過多,過雜,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課文;也不能一味利用圖物來代替文字,這樣會扼殺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想象力和鑒賞力。
五、游戲互動導入法
游戲,是人類最古老的娛樂方式,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心智。在課前設計游戲互動,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還可培養(yǎng)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翁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對學生進行角色分組,讓各小組認真預習課文,上課前讓各小組推薦一個代表扮演課文中的相應角色,通過表演戲劇的方法來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待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針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一邊點評各表演者的表現(xiàn),一邊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互動游戲中,充分理解課文主旨和寓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不分年齡,無論年齡大小,要成功運用游戲互動導入法,關鍵在于如何掌握一個表演的度。如果游戲互動表演度過短,過輕,只是蜻蜓點水,就無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如果游戲互動表演度過長,過重,又會主次顛倒,容易把課堂教學變成單純的游戲表演。
除了筆者以上列舉的五種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法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好的課文教學導入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能帶領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探索科學的奧秘,體會語言的魅力,教師最終也能完成授業(yè)解惑,教書育人,傳承文明的教學任務。
總之,課堂教學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步。無論采用何種課堂教學導入法,都應以學生為主,切實把課堂教學導入變成展示學生才藝的舞臺,也只有這樣,語文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帶領學生走進語文教學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