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72-01
從教近15年,我依然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備課時的情景:一邊閱讀語文教材,一邊對照教學參考書,把教參上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F(xiàn)在想起這一幕,自己還覺得汗顏。在語文教學中,這種做法使教師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束縛在教科書中,占用了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學生卻得不到任何發(fā)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這句話對老師們的教學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它要求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地破除傳統(tǒng)的“以本為本”的教材觀,建立課程觀,變教教材為用教材,使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樣本,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下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wù)勅绾巫儭敖探滩摹睘椤坝媒滩摹保岣哒Z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以師為主是“教教材”,以生為主是“用教材”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闭n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因此,教師應(yīng)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課堂上的主人”這一特權(quán),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果一堂課中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教”,那么這堂課必定是低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降低了教學的思維價值,養(yǎng)成了學生的惰性,使原本生動優(yōu)美的文章變得枯燥,而且占用了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使學生失去了練的機會。相反,課堂上如果能引導學生利用教材自主發(fā)現(xiàn),我們就能看到學生的思維成果和他們多樣的、富有個性化的表達。如在教學《太陽是大家的》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自己體會到“世界是大家的,各國人民和睦相處人類才會有給美好的明天”這一主題,我并沒有直接把這些詩句中的深層含義告訴學生,而是分三步讓學生自己領(lǐng)悟到。首先,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太陽的美好和她帶給人們的幸福;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只有在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才能無憂無慮地享受太陽帶給我們的溫暖;當學生自己悟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時,我繼續(xù)啟發(fā)學生:你想對其他國家的小朋友說些什么?這時,學生的思維異?;钴S,有的說:“太陽是我的,也是你的,她是我們大家的。”有的說:“我希望你們到我們國家來做客,我們一起享受陽光。”還有的說:“希望強大的國家不要欺負弱小的國家,我們要友好相處?!边@樣的課堂,洋溢著孩子們充滿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從教材中領(lǐng)悟到了文字深處更深刻的道理,得到了更有效的語言表達訓練。
二、繁說細講是“教教材”,恰當取舍是“用教材”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小學六年的語文就是學懂12本書,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鉆”教材、學教材,每一篇文章都要掰開揉碎,繁說細講,生怕有半點遺漏,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注意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而《語文課程標準》針對閱讀教學,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钡木唧w要求。試想,語文課堂上對教材的繁說細講占據(jù)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如何去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怎樣讓學生學會各種閱讀方法去體驗閱讀的快樂呢?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依據(jù)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選取教學點。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凝聚著教師的學識和智慧。取舍的標準,宏觀的來說是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對照年段目標,我們知道該教什么,不該教什么;具體的來說是我們設(shè)定的整篇課文的目標和課時目標。根據(jù)目標決定取舍,有的內(nèi)容盡管好,但與教學目標不符,要下決心舍去。課文后的練習和思考體現(xiàn)了教科書編者對教學重點的建議,我們要把握住。教學重點應(yīng)當是人文精神和語言因素的結(jié)合點。
特級教師薄俊生在教學《給予樹》一棵時,根據(jù)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學生言語習得的規(guī)律,匠心獨運,大膽舍棄,突出了教學重點。重點之一:朗讀課文。重點之二:練習說話。(用“擔心、生氣、高興”三個提示故事情節(jié)線索的詞語說一段話)在引導學生理解“如愿以償”時,先讓學生不受約束、不查字典用自己的話說。學生憑借自己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說出了對詞語的理解——“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愿望得到了實現(xiàn)”等等。老師覺得還不夠,提醒學生要加上兩個字,并啟發(fā)學生說:“愿望容易實現(xiàn)嗎?應(yīng)該加上一個什么詞?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學生領(lǐng)悟到了還應(yīng)該加上“終于”兩個字。課堂教學有疏有密,富有張力和彈性,值得我們學習。
三、囿于教材是“教教材”,適度拓展是“用教材”
楊振寧教授曾這樣評論中美學生:“中國的留學生,學識成績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識面不夠?qū)?;還有就是膽子太小,覺得書上的知識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不能隨便加以懷疑,跟美國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彼脑捯会樢娧刂赋隽宋覈逃虒W的弊端。同時也從反面提醒我們語文教師,在唱好課堂教學重頭戲的基礎(chǔ)上,由此及彼,拓展閱讀能力,溝通生活,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很重要。但是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許多“無度拓展”的現(xiàn)象,有時學生連課文的內(nèi)容都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就立即忙于形式各異的拓展,諸如字詞、句式仿寫、同類同題文章的比較閱讀等等。我覺得拓展先要立足文本,要注重拓展的內(nèi)容,可以是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可以是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一個觸發(fā)點。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的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nèi)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
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提高教學效率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時刻牢記我們是在教語文,而不是在教課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與文本對話,充分利用好教材,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效率必定會大大提高,學生也真正能夠在語文課上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