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志
摘 要: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應當注意加強作文指導,借助對學生生活、情感、語言的“三重激活”,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作文教學中,為其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階段 作文教學 指導 “三重激活”
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借助作文教學和指導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對學生生活、情感、語言的“三重激活”,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充分培養(yǎng)。本文主要探索實現小學語文寫作指導“三重激活”的有效策略。
一、激活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豐富其對寫作素材的積累
1.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情境
現實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指導教學中,教學工作者應當善于引導,借助生活情境促使學生獲得較為良好的學習體驗,為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奠定堅實的基礎[1]。例如,在小學語文寫作指導教學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先引導學生談一談在合理的范圍內自己最想做的事,然后讓學生利用一周的時間去盡量完成這件事,在完成后,利用自己的語言將完成事情的感想寫出來。有些學生在回家后與父母共同制作了晚餐,還有一些學生在周末與父母共同郊游,等等。通過體驗生活,學生不僅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而且還對生活產生了一定的感悟,激發(fā)了其寫作靈感,為其今后更好的寫作創(chuàng)造前提。
2.引導學生模擬生活情境
除了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情境之外,教學工作者在小學語文寫作指導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模擬生活情景,通過喚醒學生塵封的記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挖掘生活儲備,從而提高寫作指導教學的有效性[2]。例如,在指導學生記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時,教學工作者可以先適當的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回放電影”,使其在回憶以往經歷的同時產生寫作靈感。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對生活形成新的感悟,繼而發(fā)現生活的美。
二、激活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其寫作靈感
1.善于表揚,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文章的情感源于生活的積累和人生的閱歷,是文章的內涵和核心,文章沒有情感就如同人沒有靈魂。因此,在作文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應當注意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作情感的激發(fā),繼而促使學生言之有物,言中含情[3]。
寫作能力的形成需要學生不斷的努力和日積月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然而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就需要善于對學生實施引導并給予鼓勵,促使其堅持下去。在寫作指導教學中,教學工作者應當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利用積極向上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心,以賞識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表達心聲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熱情。例如,在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后,教學工作者可以給出“想法很新穎,繼續(xù)保持下去”、“這句話用詞非常精彩”等鼓勵的語言,在具體表揚語言的鼓勵下,學生就能夠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從而有針對性的彌補自己的弱項,發(fā)揮自己的強項。
2.善于引導,激發(fā)學生寫作情感
在作文指導教學中,適當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感知情感,從而產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沖動。因此,教學工作者應當著重加強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精心設計,促使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得到顯著的提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4]。例如,在人物類作文指導教學中,教學工作者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人物圖片,讓學生對這些人物圖片進行仔細觀察,在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感情充沛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回憶和想象,從而使其產生寫作的靈感。
三、激活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夯實其寫作基礎
1.借助精彩的語言熏陶學生的情感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應當善于利用各種精彩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進行熏陶,促使其語言表達技巧得到豐富,為其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奠定基礎。例如,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觀賞春季的美景,然后為學生設置一定的任務,讓其完成對春季美景的寫作。這時,教學工作者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春季美景的視頻或影像,如《人與自然》選段,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充分的放松,進而沉浸在春季的美景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調動的同時,其也被視頻中精彩的語言感染了,使學生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這樣的熏陶下,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以詩一般的語言將春季的美景描述出來。
2.借助對比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對比是一種較為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在同一時間將兩段內容相似的語言向學生展示出來,從而引導學生明確二者的不同和相同,促使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5]。例如,在寫景類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先向學生展現出兩個內容較為相似的語篇,然后讓學生對比兩段不同語篇各自的優(yōu)缺點,在明確二者優(yōu)劣的基礎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二者的優(yōu)點進行有機整合,對整合過的內容進行內化和吸收,逐漸轉變成自己的語言,最后利用這些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細膩,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內涵。
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對小學生生活、語言、情感的“三重激活”,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促使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學習體驗,為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應當善于激活學生的生活、語言和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寫作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裴志穎.淺談小學作文指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1):120-121.
[2] 顧濤.方法引路,走出小學作文指導的盲區(qū)--小學作文指導的缺失與策略[J].考試周刊,2015(54):49-50.
[3] 楊會敏.小學作文指導"三要"[J].文學教育(中),2016(10):155.
[4] 汪引娥.關于小學作文指導的"三重激活"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6(7):81.
[5] 劉容.淺談小學作文指導課教學策略[J].東方教育,2015(4):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