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東知
【摘 要】作為藏族核心文化的藏傳佛教,經歷數(shù)千年的傳承中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遍布整個藏區(qū),安多絨哇(農區(qū))地區(qū)各個村落的嘛呢康對當?shù)厝藗兊奈幕瘋鞒泻兔褡逍叛龇矫姘l(fā)揮著它獨一無二的功能。尤其在當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許多藏區(qū)古村落原本保留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逐漸消失的同時年輕一代人的信仰開始慢慢淡化的今天,它的宗教社會功能越來越顯得至關重要,值得我們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旦么村;嘛呢康;社會功能
我們都知道,藏族是一個信仰極其濃厚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藏族人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留下了使眾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除了一些龐大的寺院等宗教場所之外,在安多藏族絨哇地區(qū)嘛呢康是極為普遍的,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或大或小的嘛呢康,它是藏族文化的文化元素和模式之一,也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載體,它標志著一個身份的歸屬和民族的認同。它在安多化隆漢藏邊界地區(qū)藏族村落中不僅對宗教信仰文化的傳承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當?shù)卮迓涞纳鐓^(qū)穩(wěn)定和生態(tài)保護等其他方面也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辯證唯物觀和歷史唯物觀為指導思想,通過田野調查中所獲得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查閱藏漢文獻資料和總結及汲取前人研究成果,應用文化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學科理論和方法,著重探討化隆漢藏邊界地區(qū)藏族村落嘛呢康的歷史沿革及社會功能,以此對該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入手,深入探討了嘛呢康的社會功能和現(xiàn)實積極意義。通過對旦麻村嘛尼康的實地調查與研究,得出嘛呢康不僅在繼承和弘揚藏族傳統(tǒng)文化方面有著毋庸置疑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對當?shù)孛癖姷木裆詈臀镔|財富方面有著不可否認的積極意義。
一、藏區(qū)嘛呢康的歷史緣由
嘛呢康為藏語mani khang音譯,mani意為六字真言,可譯為經文或者經輪,藏族蓮花部住觀音菩薩的根本真言“嗡嘛呢叭咪吽”的簡稱。khang意為房子或殿室,藏區(qū)多觀音信仰,認為藏土是觀音竟法力加被之地,甚至有關藏民族起源的神話稱藏族先民是觀音慈悲的化現(xiàn),因此以觀音為身之主要所依,六子真言為語言之主要所依,在廣大藏區(qū)到處可見嘛尼輪、嘛尼石,嘛尼康等。嘛呢康即為眾人念誦瑪尼經的處所或者轉經輪的場合。在安多化隆地區(qū),若主體民族為藏族的村落必有嘛呢康,它一般可以理解為佛堂為主體,修在正中間,其它布局為輔的整個院落;嘛呢康修建的規(guī)模大同小異,也因各個村落的人數(shù)多寡和經濟情況決定其大小,由全民修建。平時在嘛呢康的外圍轉經的人也隨時可見,多半年老者居多。它的整個布局大體上與安多地區(qū)藏族家庭院落的修建有些頗為相似。
(一)佛堂
佛堂為嘛呢康的中心地帶,也是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嘛呢哇每天負責供奉酥油燈和凈水碗,打掃衛(wèi)生等,此為一天不落的事情,事關整個村落的命運與福報,所以此乃該戶一天的例行公事。殿內佛龕上供奉有香花、寶瓶、水果及五谷等,殿內兩側墻壁上會懸掛唐卡,多半為無量佛和觀世音,蓮花生大師、白傘蓋及度母等,柱子上會懸掛用絲綢精心制作的的宗教飾物,大廳正中央會有巨大的寶幢(傘)。內部也會放置轉經輪,供人們平時自行轉嘛呢輪,內也會放置屬集體所有的宗教法器,多處均是為人們備好的一些宗教用具,此為其一大特色。佛堂多半用于該村落集體舉行宗教儀軌時,多半儀軌為定期按時的,是長久下來人們約定俗成的儀式,為該村落每年必要的儀式活動。
(二)廚房
廚房為其一大組成部分,因為大型的宗教活動期間人們的飲食都在嘛呢康,嘛呢哇有時因害怕誤時所以住在這里的也大有人在。由他們專門負責全年的全部宗教儀軌期間的飲食,這幾乎必須在前期做好準備工作。廚房的規(guī)模也類似安多地區(qū)常見廚房的格局,里面物品齊全,也可以容納全村人的集會,平時外村的過來參加宗教活動時,此處也為接待室,也是平時當?shù)卮迕襁M行集體協(xié)商的處所,其功能也是公用會議室。里面的所有設施以及廚具為集體所有,每當紅白喜事時,若自家缺失所需用具,便可去借用,對此無任何限制,只要結束后如數(shù)奉還便可。
(三)儲藏室
旦麻村嘛呢康重新修建以前,內有一間儲藏室,它是村里每次舉行佛事活動及鄰村人們過來拜訪時人們帶來放置布施物品和公共財產的地方,平時村里的公共物品及設施用具也會放置此處。
因此,除了嘛呢哇以外,此處鮮有人去。自從當?shù)厝藗冎匦滦藿锬乜狄院?,為了方便接管,把原來的儲藏室和廚房合并為一了。
二、嘛呢康的宗教社會功能
(一)現(xiàn)實與彼岸的“橋梁”。
嘛呢康在一定意義上是現(xiàn)實世俗與圣神之間的結合體,銜接了世俗與非世俗的關系和往來,構建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tài),瑪尼康為此岸和彼岸世界之間的信仰紐帶,它承接了善男信女最樸實的宗教情懷,寄托了人們內心深處最純樸的信仰,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宗教活動場所。
也為該村落的村民提供了一個上達天神,下通民意的處所和契機。在這一整體中形成了它的獨特人文理念。它既是信仰體系的載體,同時也是各組織之間的一個個體和單獨的對象。無形中為構建一個當?shù)刈诮绦叛鰵w屬的鏈條和整體性起到了依托作用。“宗教是被視為集體價值的一種表達的,而不是被視為神的啟示的一種表達。根據這一理論,神、道德、準則以及神圣與褻瀆的區(qū)分,都是被理解為文化的產物和工具?!北娝灾?,在藏族地區(qū)寺院大體上嚴禁大聲喧嘩和熙熙攘攘,無一不是一方凈土和寧謐之境,而瑪尼康在一定意義上又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中,與世俗社會水乳交融。說明在藏族地區(qū)世俗和神圣之間并無明顯的分界,類似于一個無溝壑和斷層的文化板塊,完全與藏族文化融為一體,為藏族信眾的本來生活面貌與信仰形態(tài)?!白诮滩⒉皇顷P于上帝的問題,也不是探討世界的起源和目的問題,而是關于人的問題。一切宗教對生活的的態(tài)度都是人類學的”。所以,關注人是宗教最深刻的歷史使命,而在藏區(qū)突出這一內容是很明顯的。
(二)心理調適功能
在嘛呢康念誦嘛呢,不僅修得功德,而且能夠撫平村里老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心理,有所依托,雜亂的心可以平靜下來,心安理得,一心向善。嘛呢康在當?shù)厝藗兊男闹胁粌H是一個宗教場所,而且,是一個圣神不可侵犯的凈地,人們依據佛教倫理道德,始終堅持萬事都要遵循因果報應的思想觀念?!吧朴猩茍?、惡有惡報”的宗教理念貫穿于所有事情的始終,他們認為萬事善惡好壞,都會受到良知的拷問,用善心和良知考驗人的一切行為,因此,嘛呢康是人們萬事扯清的場所,一旦發(fā)生兩人或兩家發(fā)生爭吵或者村落發(fā)生如果偷雞摸狗的事和不為人知的事情都要以發(fā)誓方式的來解決矛盾糾紛,你今年就回干嘛正如筆者所言它可以充當法律來判斷是非對錯,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規(guī)范等等,都會受到佛教理念的制約和監(jiān)督。
(三)社區(qū)組織管理的協(xié)調性命。
社區(qū)組織管理的協(xié)調,有關麻呢康的所有組織和管理均是受到當?shù)卮迓涑蓡T以及所屬寺院的協(xié)理,它與上層寺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又與當?shù)氐睦瓌t、本康以及佛塔等宗教場所都有密不可分的銜接和交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麻呢康的日常法事活動和管理體制。它不僅對上層寺院組織起著承接的功能,又與對村民的管理和規(guī)范性起著一定的作用,它為主體的一系列村落的事宜均圍繞著瑪尼康的佛事活動及日常禮儀,它的組織管理也是個別家庭進行宗教儀軌時所遵循的原則和條理。
(四)民族認同和文化傳承功能
嘛呢康在安多“絨哇”村落除了提供村民非常重要的信仰場所以外,它還對當?shù)卮迕竦拿褡逭J同和文化傳承功能方面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旦麻村位于化隆縣和民和縣交界處,上游是藏區(qū)、下游便是土族和漢族區(qū)。因此,此地帶也可稱之為漢藏邊界區(qū),多民族交流頻繁,廣泛的民族通融之下此地區(qū)村民的民族意識逐漸增強,嘛呢康作為村落重要的藏傳佛教信仰載體,對村民的民族認同起著象征性的作用,詮釋著藏族人民最虔誠的信仰,他是藏族村落典型的象征符號。除此之外,旦麻村雖然很早以前就有一所學校,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從始至終都缺少母語授課,從建校以來就沒有派過一個正式的藏文教師來授課,校內學習課程主要有數(shù)學和漢語文,沒有藏語文課程,所以孩子無法學習自己的母語。村落雖然是純藏族村,但是,文盲占據百分之九十左右,除了幾個僧人,幾乎所有的所以村民們想學習母語,只能到寺院或者家里有僧人的喇嘛旁邊去請教。嘛呢康重修以后,為了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母語的環(huán)境,提高村民們的民族意識,村民們通過商議以后,在嘛呢康的面積擴大,在中心大殿(佛殿)堂外定期聘請寺院僧人或有識之士來授藏文課,并且規(guī)定,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有意愿者都可以去學習,所以,嘛呢康在旦麻藏族村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和學習母語場所,為民族文化傳承事業(yè)方面發(fā)揮著它獨特的功能。
三、結論
嘛呢康在安多地區(qū)藏族村落起著承載信仰的最基本的宗教活動的功能,嘛呢康為此岸和彼岸世界之間的信仰紐帶,它承接了善男信女最樸實的宗教情懷,寄托了人們內心深處最純樸的信仰,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宗教活動場所。不管是轉“果拉”,還是磕長頭,我們都知道,它除了完成信仰功課的同時,它還能起到健身作用。長期堅持,則既利于心,又利于身。嘛呢康是典型的宗教場所,村民在嘛呢康聚集,頌經文,祈禱生活平安,心理上相互感染,獲得同樣的慰藉感,信眾聚在一起,邊吃邊聊,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在這里得到評價,對所在村落的社會秩序維護和村莊文化傳播都有著重要意義。固定的宗教場所給宗教行為的神圣性提供了保障;而規(guī)律的禮佛、供奉、祭祀、誦經等,固化了宗教信仰,成為一種宗教習慣。這種宗教習慣會通過老年人進而影響到村里的其他人。有了嘛呢康這樣專門的、集中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佛教信仰的群體性得到強化。旦麻村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區(qū),傳統(tǒng)文化中忠孝友悌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為老人謀福利,使得嘛呢康成為帶有公益色彩的宗教場所,帶去了現(xiàn)世的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