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珂
(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從《左庵詞話》看晚清滿族詞論家李佳的詞學思想
許 珂
(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清代詞壇復興,《左庵詞話》是唯一由滿族詞人所著的詞學論著,但一直以來,學界對其研究尚顯空白。李佳提出要把握好雕琢字句的“度”以達到自然天成的流暢詞氣,欣賞創(chuàng)作中的白描手法,崇尚自然不加雕飾的傾向還表現(xiàn)在他的詞律論上。詞意方面,他重視詞的新意和雅意??偟膩碚f,李佳在詞體、詞法、詞律和詞意四方面都秉承了一致的審美觀,即天然去雕飾。
《左庵詞話》;李佳;晚清詞壇;滿族文學;詞論
詞,又稱詩余,發(fā)軔于晚唐,始盛于北宋,鼎盛于南宋,中衰于元明,至清代,詞學復興,詞作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著作都得到了極大豐富。清代詞壇上不乏滿族人的身影,《左庵詞話》正是目前所知清代唯一由滿族詞人所著的詞學論著。
在《左庵詞話》文末,李佳言及此五萬余言的論著乃是他為消遣炎夏永晝所作,并無嚴正立說,王兆鵬教授稱其“頗雜亂無章”[1]。根據(jù)格式塔心理學說,在觀察雜亂的圖形時,我們的知覺都會努力把它組合成某種熟悉的事物,使其秩序化,并按照自身的認知模式進行處理。那么“檢讀種種詩余”既已由李佳文心有選擇性的札錄,必然反映了他的詞論思想。
李佳氏名繼昌,是滿族正黃旗漢軍,一說正白旗人,出生于道光末咸豐初。[2]此時,常州派與浙西派兩派的波瀾已趨偃息,[3]而兩派所倡導的詞學風尚仍舊對詞學理論產(chǎn)生著影響。[4]兩派都很重視詞選的作用,在李佳的《左庵詞話》中,他也明確提出“《草堂詩余》所錄,皆鄙俚,萬不可讀”,認為《草堂》流于低俗,不堪為學詞典范,又說“舒白香詞譜……皆選佳作,足資規(guī)撫?!盵5]3169這部選本并未傾向于某家某派,婉約、豪放兼收并蓄,也可反映出李佳的詞學審美傾向。
《左庵詞話》分上、下兩卷,詞論和詞評部分雜糅出現(xiàn),凡一百九十七則。如前文所說,閱讀之余札錄而成的《左庵詞話》,其內(nèi)容與結(jié)構都稍顯松散,為便于梳理出李佳詞學思想的整體框架,筆者將詞話內(nèi)容統(tǒng)計后列表如下:
表1 李佳《左庵詞話》內(nèi)容分布情況
從表1可以清晰看出《左庵詞話》的內(nèi)容分布情況:詞論約占全書內(nèi)容的三分之一,是其詞話的理論組成部分,也是筆者分析的重點,而詞評與詞壇紀事部分可作為詞論部分的佐證。筆者按照內(nèi)容將詞論部分分為詞體、詞法、音律和詞意四章,四章中對音律和詞法的討論又占據(jù)了過半篇幅。筆者將從詞體、音律、詞法和詞意四項內(nèi)容嘗試梳理出李佳詞學思想的框架。
李佳認為詞體是一種獨立的文體,“文有體裁,詩詞亦有體裁,不容少紊,而筆致固自不同。清奇濃淡,各視性情所近”,體裁決定筆致不同,如果不懂作詞的聲律節(jié)奏而強為之,“亦不過亂拈詩文中字,填作長短句”。
從創(chuàng)作角度看,他指出“詩詞之界,迥乎不同。意有詞所應有而不宜用之詩。字有詞所應用而亦不可用之詩?!痹~話中以王士禎“雨絲風片”為人所疵例證這個觀點。原詩為“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時值漁洋山人游覽南京,見秦淮繁華不再,生機盎然的自然和今非昔比的感慨交雜心頭,而“雨絲風片”出自湯顯祖《牡丹亭》,用以渲染描繪情竇初開的麗娘眼中花園的景致,主調(diào)是纖細繾綣的。李佳認為這樣的題材是不適合用“雨絲風片”此類詞語的。在詞評部分還能找到相關例證,如金昌宗“一縷柳花飛不定,和風搭在繡簾前”一句,李佳評論曰“固佳,然似詞中語用之于時,便近纖巧”,此處道理相通。
在詞、曲之間,李佳說“詞曰詩余,曲曰詞余……詞曲之間,究相近也?!眱烧邇?nèi)理相通,但區(qū)別較小。例如詞論中引王策 “更竹籬外,小桃綻了”句,李佳認為其類似曲中之句,作詞并不合適,其中確有微妙差別。
《左庵詞話》使用大量篇幅討論詞的作法,李佳極為強調(diào)“用筆”和營造如畫一般詞境的重要性?!坝谩惫P本是書畫中的術語,意為筆畫與結(jié)構,用于文評中,一般指的是構思、用字等創(chuàng)作技巧。李佳認為“筆能立得起”,則可以超越詞調(diào)的束縛創(chuàng)作出靈動的作品,否則顯得呆滯而板澀。
用筆“太寬則率易,太工則苦澀”,用字貴在自然,雕刻太過則傷氣。李佳引說部樵夫哭母詞“哭一聲,叫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如何娘不應?!贝嗽~發(fā)乎天籟,“不假工力強為”,傳達真情,自然感人而無須斧鑿。為了達到這一境界,用典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這實際上是張炎的觀點,即用典要根據(jù)詞意和感情自然流出,方不會生出典故喧賓奪主之感。
營造詞境時,李佳崇尚的是白描手法和詩堪入畫的效果?!袄盍x山詠蟬、落花二律詩,均遺貌取神,益見其品格之高。推此意以作詞,自以白描為妙手,豈徒事堆砌者所能見長”,“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家描景造句,往往堪以入畫,尤為工峭,寫作丹青,愈令人讀之不厭”。李佳的這一審美傾向在評詞論詞甚至作詞時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例如趙慶熹《長相思》:“蘇公堤,白公堤,十里亭臺高復低,斷橋流水西。杜鵑啼,鷓鴣啼,樓外斜陽一酒旗,楊花不住飛。”意象清新,不加藻飾,是典型的白描詞作。李佳點評曰:“詞意新鮮,如明珠仙露,不著點塵,且絕好一幅圖畫?!彼约旱脑~作也顯示出相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
詞作為一種獨立文體,“詞之為道,最忌落腔,落腔即所謂落韻也”,“詞之諧不諧,恃乎韻之合不合”,符合音律和葉韻規(guī)則,是一首詞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條件。“律不協(xié),則聲音之道乖。韻不協(xié),則宮商之理失”,聲韻失諧,妨礙編曲演唱,那么詞就失去了立“身”之本。詞話中,李佳摘取了多條歷代詞學家對于聲韻詞律的論述,這些觀點影響著詞學創(chuàng)作和詞學觀點。例如:“周濟止庵作宋四家詞選序有云:吞吐之妙,全在換頭煞尾,古人名換頭為過變,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制。換頭多偷聲,須和婉。和婉則句長節(jié)短,可容攢簇。煞尾聲多減字須悄勁,悄勁則字過音留,可供搖曳?!盵5]3119
詞人應當根據(jù)需要表達的情意選擇合適的韻調(diào),而換頭與煞尾不僅是為了詞之文學性上的過渡、收束與張弛,也是為了“令讀者耳目振動”。葉韻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達到便于歌唱的一種手段。如果能用其他方法協(xié)調(diào)譜曲與演唱口氣,韻調(diào)方面是可以稍許放松要求的?!皩W者不曉音律,但譜一詞,自唱數(shù)遍,覺有生硬,啞而不響,平側(cè)不順之字,屢屢易之,以求其諧。久之亦暗與音律自合”。所謂音律可以自合,聲、律、調(diào)、韻本也是古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就算未能精通音律,在推敲之下多能擇出恰當?shù)淖盅蹃?,他形容這個過程為“此中微妙,可以意會,不可言傳”。李佳說過“必通音律而后精”,但事實上是,他支持的是“詞律之嚴在聲不在韻”的詞律觀點。
《左庵詞話》開篇即提到“詞以意趣為主”“東坡詞最有新意,白石詞最有雅意”,此中詞意有差,“新意”指詞意新穎不落俗套,而“雅意”則指的是詞所反映出詞人較高的審美趣味。
李佳極為重視詞之新意,包括詞的精警巧思和發(fā)前人未發(fā)之新語。他提出“作詞,字警不如句警,句警不如意警”,一個精巧的構思勝過遣詞造句上的鍛煉,一篇平平無奇之作,即使無一字一句不妥,亦無給予圈點褒揚之處,這樣的作品是容易被人忘記的。在評論項廷紀詞時,雖然李佳承認他的作品“能入宋人之室”“聲律之學,饒有講解”,但“不甚喜讀,猶嫌其不甚醒豁耳”。讀罷未能引人明了,和項蓮生詞哀曲頗多而體裁狹窄、“意警”不足有關。
另一重“新意”的意義是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語。一方面要避免做和韻詞,另一方面要積累新鮮語料。詠古詠物詞一旦膾炙人口,再作和韻則易落入窠臼,拾人牙慧無甚意思,除非翻而出新以制勝。如評李清照句“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取夜雨芭蕉擾人相思清夢之意。后有人取易安句義翻而出新,曰“我自有愁眠未得,不關窗外種芭蕉”,咎在愁思,不在芭蕉。后人再翻,云“斫盡芭蕉吹盡雨??此€有愁如許”,干脆連芭蕉一齊砍斷,不論愁思。如此三四翻下來,雖然講的是芭蕉與愁思之事,然而每一翻語意都又更進一步,不僅是出了新意,還擴充了原典故的內(nèi)涵,可以說是符合詞論中用典“融化不澀”的要求,使人印象深刻。這般善用巧思,舊典故也可發(fā)散為無窮的新材料。
白石之詞最雅,“雅意”來自姜夔詞清空雅正的風格?!扒蹇铡边@個概念來自張炎《詞源》:“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盵6]李佳并未全盤接受張炎的詞論,將“清空”改為“清真”,下面將他對詞的理解分為“清”和“真”兩部分進行討論。
在評劉過《唐多令》時,李佳說“詞以寫情,須意致纏綿,方為合作。無清靈之筆意致,焉得纏綿。彼徒以典麗堆砌為工者,固自不解用筆”,此中“典麗堆砌”和“不須雕琢”是對立關系,所以,凡“典麗堆砌”者大體上與清空的審美取向是相悖的。清朝最得李佳欣賞的詞人是納蘭容若,“向推納蘭容若飲水側(cè)帽二詞,清微淡遠”,“詞要清真”中的“清”字應當指的就是不須雕琢、清微淡遠的風格。從上文引用的若干李佳欣賞的詞作、字句片段來看,并無太多峭拔之處,卻多的是清新纖麗一類,因此,李佳在詞話中多次用到的“清空”一詞含義,實際上和姜白石的風格略有差別。[7]
在評劉光珊《洞仙歌》《贈惲季庵憶舊游》時,李佳說“二詞不勝今昔交游之感,撫景言情,不外一真字”,評任筱沅詞曰“一往情深,有往復低徊之概”,評吳蘭修《乳燕飛》“情韻綿邈,真摯足以感人”,評張雨珊悼亡詞曰“情真乃覺語摯,詞之所由佳也”。在詞中寄情,正是清真要旨所在。寫情最易曲折動人,婉轉(zhuǎn)雋永,這也是詞相比詩在表達力上的優(yōu)勢所在。因此,“清真”既包含了清空論中少雕琢的一面,也包含重情致的一面。正是作詞既需音律和諧,字句精妙,又需意蘊深遠,可謂不易為也。
清代是詞壇復興的時期,無論漢人還是滿人都參與了這場持續(xù)上百年的詞學盛事?!蹲筲衷~話》是唯一由滿族詞人所著的詞學論著,雖然其中有部分詞學論點源自張炎等詞家觀點,也有前人研究認為他的詞學觀點是將浙西派、常州派兩派詞論觀點雜揉在一起,但筆者從梳理來看,雖然他多有采集,卻也體現(xiàn)了許多與兩派相異的詞學傾向,并非完全“拿來主義”。
筆者從《左庵詞話》中梳理出李佳詞學思想的框架,按照內(nèi)容分為四部分。李佳認為詞是一種獨立的文體,在意境、用語和功能上區(qū)別于詩與曲。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李佳提出精妙用筆是關鍵,要把握好雕琢字句的度以達到自然天成的流暢詞氣,而且他欣賞用白描的手法,表現(xiàn)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藝術效果。崇尚自然不加雕飾的傾向還表現(xiàn)在他的詞律論上,雖然李佳一面強調(diào)著詞作符合詞律聲韻的重要性,另一面在用行動支持“詞律之嚴在聲不在韻”的觀點。詞的意趣直接影響著讀者對一首詞的評價,在李佳看來,東坡的新意與白石的雅意都是值得推崇的。其中“新意”更側(cè)重于創(chuàng)作論,詞人要精巧構思,避免熟語,積累語料,故典翻新。而雅意則包含了“清真”——不須雕琢、清微淡遠的風格和用詞表達真摯感情這兩方面??偟膩碚f,李佳在詞體、詞法、詞律和詞意四方面都秉承了一致的審美觀,那就是天然去雕飾。
另外,本文未能加以研究的部分,也是該詞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記錄了大量清朝晚期,和李佳同時代詞人的來往唱和以及詞壇佚事,這些作為歷史的補充資料具有十分珍貴的文獻意義。
[1]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4:440.
[2] 裴喆.晚清滿族詞人詞論家繼昌論略[J].文學與文化,2011(1):101-108.
[3] 朱惠國.論晚清詞壇“?!薄罢恪眱膳傻墓泊媾c交融[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32-38.
[4] 陳水云.乾嘉學派與清代詞學[J].文藝研究,2007(5):56-62.
[5] 唐圭璋.詞話叢編(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李康化.從清曠到清空:蘇軾、姜夔詞學審美理想的歷史考察[J].文學評論,1997(6):106-113.
[7] 孫克強.詞學史上的清空論[J].文學遺產(chǎn),2009(1):51-57.
責任編輯:張彩云
2016-12-15
許珂(1992—),女,湖北黃石人,古代文學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I207.21
A
1671-8275(2017)02-0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