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春
2015年3月,我有幸參與了教育廳組織的專家團,到積石山縣徐扈家鄉(xiāng)長家寺小學,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一年的支教生活,成為我30多年教學生涯中難忘的一頁。細細回味過去一年緊張充實而有趣的日子,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今天執(zhí)筆點字,把這次支教的點滴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美麗的長家寺小學
徐扈家鄉(xiāng)是積石山縣最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長家寺小學又在徐扈家鄉(xiāng)最偏僻的長家寺村。學校坐落在古老的蟠龍山下,周圍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村莊。學校附近有一座佛教的寺院,不遠處又有兩三個清真寺。不同宗教風格的建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使這個不大的村子有了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和濃厚伊斯蘭風情。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綠樹環(huán)繞的地方,就是張家寺小學。學校始建于1956年,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六個年級有6個教學班,服務社區(qū)內的15個農業(yè)合作社,學校有漢族、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回族、土族、藏族等民族的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因為村子地形不平,學校占地面積狹小。但嶄新的教室,無疑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萬綠叢中一點紅”,格外的引人注目。干凈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競相開放的花朵,令人心曠神怡。每當清晨太陽冉冉升起,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優(yōu)美的歌聲、歡快的笑聲充滿了山村。等到太陽西斜,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剛剛遠去,村子里又飄蕩著清真寺禮拜的聲音和佛教寺悠揚的鐘聲。一天的疲勞煙消云散,使人油然想起“美麗”的字眼。
二、這里的孩子需要我
我到長家寺小學報到時,孩子們正在做課間操,由于沒有專業(yè)的體育老師,做的仍是第八套廣播體操,動作各式各樣。因為有個老師生病請假,五年級的語文已經停課,學校就自然安排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和思想品德的教學工作。當我拿著教本準備走向教室的瞬間,我思緒萬千:我在這里能適應嗎?同學們能歡迎我這個中學的老師嗎……我有些局促不安。隨著一聲“起立,老師好”,我立即回過神來,看見的是一雙雙如水般清澈明亮,充滿渴求的眼睛。短暫的個人介紹后,對語文的學習提出了簡單的要求。隨即就布置預習課文,同學們認真的讀著課文,也在不時的以機靈的眼神注視著眼前的這位陌生人。我的不安已經煙消云散,我的心已與孩子們連成一片。我與厚道樸實的當地老師很快融為了一體,其樂融融的支教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令我意外的是,這么偏僻的山村小學竟然也有電子白板!但更讓我意外的是,教室里安裝的電子白板只是一個擺設。因為,學校里除極個別教師外,其他教師都不會使用它。我是在五年級中第一使用電子白板上課的教師。我深刻的記得,上的是《草原》這一課。同學們已經把課文預習的相當熟練。我準備好課件,隨著騰格爾一首《天堂》把學生帶入遼遠寬闊的草原,此時學生像草原上的牛羊注視汽車一樣,好奇地欣賞著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和圖片的“怪物”,在城里學生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在他們的眼里是如此的新鮮……接著課文的音頻朗讀把學生帶入了優(yōu)美的意境,沒有太多的分析講解,美麗的草原已經牢牢印記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課堂中學生笑聲不斷,下課他們還給了我經久不息的掌聲,讓我至今難忘。
在我的幫助和影響下,大家都學會了使用這一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上課。其后的課堂充滿了歡樂,學生學習的激情空前高漲。第一學期結束時,學校在徐扈家學區(qū)每學期的例行統(tǒng)考中名列第一,有九位老師所任學科名列第一,2015年學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我也拿到了學區(qū)300元教學獎,心中的喜悅無以言表,但并不是因為這些獎金。我想到,在這少數民族聚居的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qū),缺的不只是老師,更缺的是多才多藝的好老師。
在搞好自己教學的同時,我積極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為提高學校的教學成績出謀劃策,還盡自己所能指導青年教師,傳授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他們提高教學水平。收獲的背后是教師團隊的鼎力合作,是自己傾力的付出,但我覺得來到這里是合算的,因為這里的孩子們需要我,張家寺小學也因為我有了一點的變化。
三、幸福的早餐
早晨是一天的開始,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要吃營養(yǎng)早餐。當我把熱騰騰的饅頭、紅通通的蘋果、熱乎乎的雞蛋和牛奶端進教室時,孩子們已經在座上坐好了,面前的桌子上擺好了盛放早餐的小盤子,孩子們興高采烈的領到早餐后,說說笑笑愉快地開吃了,有的還比賽剝雞蛋、喝牛奶……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一袋牛奶、一個蘋果、一個饅頭,對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來說是多么的平常,可是對長家寺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是無比的珍貴。在沒有國家免費營養(yǎng)餐以前,大部分孩子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喝幾口涼水,吃幾口干糧當早餐是常有的事情。個別家遠的同學只吃一點饃饃就一天?,F在,雞蛋牛奶這些“奢侈品”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吹胶⒆觽冃腋5男δ?,我也無比的舒心。
其實,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發(fā)生的讓他們高興的事情還不止這些,還有村里的道路硬化,使他們不再“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學校里有了電腦,有了電子白板……
四、山旮旯里的花朵也有春天
一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我的支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粗⒆觽兞魬俚难凵?,想著與同事們結下的純潔友誼,心底有些不舍。想到我走了以后,誰來給孩子們上課的問題,心中有些隱隱的痛。好在治學嚴謹的李春林校長,兢兢業(yè)業(yè)的李春基老師,一絲不茍、任勞任怨的李春雄老師,他們雖然都已年過半百,但還在為孩子為學校奔波操勞,殫精竭慮,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學習生活的條件也正在發(fā)生著改變,心中才有些許的安慰……
開學不久,校長李春林打電話欣喜的告訴我,學校新分來了兩名大學生,我的心才徹底地舒展了!三月的積石山大地,已經春意盎然。想必,古老的蟠龍山已經換了新裝?美麗的長家寺小學已經桃紅柳綠?那里的孩子們,大概已經置身于溫暖的春天了吧?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