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林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英語教學的五個方面的目標。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文化意識方面的目標。文化意識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nèi)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送禮物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中西方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中文明禮儀的差異,從而塑造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新形象。
關鍵詞:文明禮儀;英語教學;滲透
語言學習離不開文化背景。漢語與英語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的運用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時讓學生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文背景,能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與運用這門語言。如中西方在文明禮儀方面就有很大的差異,小學英語課本中有很多內(nèi)容涉及到此。我們英語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禮儀”要求。
一、在英語教學中悄無聲息的滲透禮儀教育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如:見面打招呼,中西方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在我們中國習慣于晚輩先向長輩打招呼,學生先向老師打招呼。而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十分強調(diào)長幼、尊卑,所以,長輩也先向晚輩打招呼,老師也主動向?qū)W生打招呼,我用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學生中間起到了禮貌的示范作用,反倒強化了我們國家的禮貌行為。比如:一開始我每次見到我的學生,總是熱情地主動地向?qū)W生問好: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學生一開始很驚訝,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先主動向老師問好,現(xiàn)在我成了全校唯一一個主動向他們問好的老師,這讓他們受寵若驚,一開始不知怎樣用課堂上學過的語言進行回答,時間久了,學生也就能夠很自然地應答了,不僅如此,我發(fā)現(xiàn)我的示范起了作用,一學期以后,學生開始主動從遠處跑到我跟前來用英語向我問好了,看得出那種表情是發(fā)自內(nèi)心而不是僅僅出于禮貌而禮貌,現(xiàn)在,我?guī)缀鯖]有機會先張口了,總是學生在我還沒看見他們時,老遠就親熱地喊了起來:Hi!/Good morning,Miss Zhou.我的示范作用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課堂上,我從未要求過學生必須主動向我打招呼,也從未專門講解有關的禮儀常識。是我用實際行動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禮貌,而且讓學生不知不覺內(nèi)化到了自己的行動中。
二、根據(jù)不同的話題進行比較,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新版四年級上冊第26課中,學生學習了父母給孩子送生日禮物的內(nèi)容。我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使學生了解了中西方文化中收到禮物時的不同表現(xiàn),并在表演中強化了學生學會用英語贊美禮物并表示感謝。如:當面打開禮物盒,看到禮物后說:Wow!Its pretty!/Wow!Its nice!/I love it very much.并且說:Thank you.這與我們中國人收到禮物時的禮節(jié)是不一樣的。因為在我們中國收到禮物時,一般要等到客人離開后才能打開看。
在教Family tree中,我?guī)椭鷮W生了解中西方稱謂禮儀的差異,使其能正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在中國的稱謂禮儀中,不能對父母輩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這些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極具有中國特色,這種稱謂溫暖,親切,能有效地縮短交際者之間的距離。
而在西方則不然。西方人強調(diào)人人平等,無論長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親近。比如:為讓學生了解這種禮儀,我自己扮演一位七十歲的英國老太太,先讓學生按照我們中國的禮儀問候我,果然學生大多喊:Old grandmother,我故意轉(zhuǎn)過身去,以表示我這個外國老太太生氣了,并做出顯示我還很年輕并不老的姿態(tài)。當學生不知究竟該如何稱呼我時,我便趁機指導學生喊我Mary,我一聽到學生喊出Mary,就立刻高興地轉(zhuǎn)過身來答應,以表示我這個英國老太太很喜歡學生直呼其名,使其感到自己和孩子們一樣年輕而富有活力。
三、使禮儀教育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
在教Clothes話題時,教學生學習不同服裝的英語名稱的同時,也進行穿著禮儀教育,如著裝整齊,樸素大方,按要求穿規(guī)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不穿背心、拖鞋、褲衩等進教室,課堂上不敞衣、不脫鞋、不佩帶項鏈、耳環(huán)、戒指或手鐲等飾物。按要求修剪頭發(fā),做到儀表整潔,服飾自然得體,協(xié)調(diào)大方。
在學習Travel和Zoo的內(nèi)容時,教學生掌握一些公共場所的勸告語: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 animals(不要向動物扔東西)。然后讓學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場所如超市、圖書館、旅游景點等的一些制度,從而進行公共禮儀教育。如在超市不要大呼小叫,不要隨意吃貨架上的食品,節(jié)假日人員較多時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在圖書館、閱覽室要注意整潔,保持安靜,不亂丟垃圾,愛護公共財產(chǎn);在天池、天山野生動物園等旅游景點要愛護旅游觀光區(qū)的公共建筑、設施、文物古跡等,不要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不要亂扔果皮和雜物而污染環(huán)境。
四、樹立榜樣,激發(fā)情感
小學生模仿力強,很容易從榜樣的形象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可塑性、模仿性很強的小學生產(chǎn)生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的最直觀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作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英語教師標準的語音語調(diào)、流利的口語,以及獨特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盡量用標準的、原汁原味的日常英語來表達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問候等,這樣就使學生在運用英語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例如:學生在取得了好成績時,教師說一句“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和學生相遇時,你說一句“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again.”再天氣急劇變冷時,你說一句:“Its so cold today that youd better wear more so as not to catch cold.”學生交作業(yè)時,你說一句“Thank you.”在和你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會欽佩你淵博的學識,而且會仰慕你溫文而雅的氣質(zhì)。學生耳濡目染,行為舉止也會受到良好的熏陶??梢詥酒鹚麄儍?nèi)心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對身邊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禮儀文化教育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素養(yǎng),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把各種禮儀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禮儀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禮儀教育,塑造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yǎng)文明有禮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禮儀文化教育與培養(yǎng)語言能力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