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一、背景分析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可指導他們自己修改,或者組織他們互相修改?!庇纱丝梢姡ε囵B(yǎng)學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學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務(wù),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
內(nèi)容。
二、案例描述
(一)導入
羅丹為什么沒有給巴爾扎克的雕像以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里,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他的學生把雕像反復地看了幾遍,后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學生連聲說:“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 绷_丹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原來,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xiàn)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zhì),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nèi)容。因此,他不滿意自己的作品。
雕像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材料的主次和詳略,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學習怎樣在寫作時突出中心。
(板書:眾星捧月——突出中心)
(二)出示目標
1.認識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2.學會合理選取材料,突出中心。
(三)講授新課
1.認識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中心:就是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的基本觀點、態(tài)度、情感和意圖,也就是作者寫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中心的作用:有了中心,寫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沒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確,文章就會像一盤散沙,讓人不知所云。
認識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從學過的文章進一步理解。
同學們先回顧這兩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yè)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zhì),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桃花心木》作者借種樹喻育人,說明了只有在不確定中經(jīng)受住考驗的人,才能長大成材。
同學們想一想,這兩篇課文如果沒有中心,我們會被深深感染、深深打動嗎?我們能體會出這深刻的含義嗎?大家搖頭了。這就是中心靈魂的作用。明確了中心是文章的靈魂,再來看怎樣合理選取材料,突出中心。
2.合理選取材料,突出中心
再回到巴爾扎克,詳略安排不是取決于你對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決于你對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決于文章的中心。凡是與中心思想關(guān)系密切的材料需潑墨如水,與中心思想有關(guān)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寫,但要略寫,而與中心思想無關(guān)的材料堅決不能寫。在這一點上的確需要有羅丹“忍痛割愛”的犧牲精神。
要想進一步理解中心的作用以及怎樣合理選取材料,突出中心,就要在平時練筆中體會運用,下面咱們通過練筆,學一學。
3.課堂小練筆
同學們周五下午從學校往家走,是不是很開心呢?放學路上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事,很多有趣的話題呢?你是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快樂或者感悟呢?是否愿意把你的經(jīng)歷寫下來呢?以《放學路上》為題目,寫一篇200字的短文。
首先,一定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是“放學路上發(fā)生的”,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看到的一幕場景,或一個細節(jié),或一個物品,或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等等。時間確定是在放學路上,不能是寒暑假期間,不能是小時候沒上學時,也不能是在家過雙休時發(fā)生的事情。總之,要認真審清題意,注意題目時間的限制。當然,我們要明確,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確,主題要明確集中,立意要深刻、鮮明、新穎。在敘事時,我們要善于從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蘊含的科學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會意義。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從平凡、不顯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尋常的思想意義。
然后,選取合理的材料。
最后,要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既然是放學路上或看到或經(jīng)歷或感悟到的事情,一定要圍繞這件事去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一個重點細節(jié),刻意強調(diào),從小事升華到作者的感悟和體會,深化讀者的印象,突出中心思想,感悟升華。
(四)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探討寫文章怎么突出中心的問題。通過學習我們切實體會到,中心是文章的靈魂。要突出中心,選取合理的材料。
(五)布置作業(yè)
今天的《放學路上》課下同學們繼續(xù)修改,擴展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案例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具體講解以及以學過的課文為例,使學生明確中心是文章的靈魂。通過羅丹對雕塑的做法使學生明白,合理選取材料,突出中心。通過學生具體練筆,學生進一步弄懂在寫作中如何突出中心。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同學互評、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使全體學生投入學習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今后寫作打下堅實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