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寶 陳文軍 譚鳳美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子宮上皮樣平滑肌瘤的臨床病理分析
王 寶 陳文軍 譚鳳美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探討子宮上皮樣平滑肌瘤(epithelioid leiomyoma,EL)的臨床病理特點及鑒別診斷。方法 總結(jié)5例子宮EL,分析其臨床病理學、免疫組織化學特征及鑒別診斷。結(jié)果 5例子宮EL病例均為生育年齡婦女,平均年齡43歲,鏡下顯示腫瘤細胞由胞質(zhì)豐富嗜酸的上皮樣細胞和胞質(zhì)透明的細胞組成,均未見腫瘤性壞死,平均核分裂相0~2個/10HPF。免疫組織化學顯示瘤細胞Vimentin(5/5)、Desmin(5/5)、SMA(5/5)、Actin(5/5)、ER(5/5)、P R(5/5)、CD10(1/5)、EMA(1/5)、MyoD1(0/5)、S-100(0/5)、HMB45(0/5)、a-Inhibin(0/5)、Ki-67增殖指數(shù)<3%。分別密切隨訪10年、84個月、43個月、3年、1年,患者尚未出現(xiàn)復發(fā)及轉(zhuǎn)移。結(jié)論 子宮EL是一種少見的具有獨特病理形態(tài)學特點的婦科腫瘤,需要與一系列婦科其他腫瘤鑒別。
子宮腫瘤;上皮樣;平滑肌瘤;病理學;臨床
子宮上皮樣平滑肌瘤(epithelioid leiomyoma,EL)屬于子宮平滑肌瘤特殊亞型之一,1965年首先被Schofild等描述[1]。本文報道5例子宮EL,結(jié)合免疫組織化學分析其臨床病理學特征,旨在加深對該腫瘤的認識。
1.1 材料:從錦州市婦嬰醫(yī)院病理數(shù)據(jù)庫中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診斷的子宮EL5例,經(jīng)病理科專家復核、確診。收集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相關(guān)病史、腫瘤部位、治療情況等信息,5例患者發(fā)病年齡33~50歲,平均年齡43歲。
1.2 方法:標本經(jīng)4%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取材,石蠟包埋制片,通過HE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SP法)進行光鏡觀察。所有抗體及試劑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染色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對5例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截止日期為2015年1月。
2.1 大體特征:1例為子宮全切標本,2例為子宮肌瘤次切標本,2例為子宮肌瘤剔除標本,腫瘤大小為6 cm×5.5 cm×5 cm~10 cm×7.5 cm× 5 cm,5例均位于子宮肌壁間,切面灰白間灰黃色,質(zhì)脆,邊界尚清晰。
2.2 組織病理學檢查:腫瘤部分或完全由圓形或多角形細胞組成,核居中或偏位,細胞核圓或卵圓形,核染色質(zhì)細顆粒狀,大部分可見單個核仁;胞質(zhì)嗜伊紅或胞質(zhì)透明。核分裂像較低(0~2/10HPF),腫瘤均未見壞死。
2.3 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SMA、Actin、ER、PR陽性,CD10有一例陽性、EMA有一例陽性,MyoD1、S-100、HMB45、a-Inhibin陰性,Ki-67增殖指數(shù)<3%。
子宮上皮樣平滑肌瘤為子宮平滑肌瘤的特殊亞型,其臨床表現(xiàn)類似于典型梭形細胞形態(tài)的平滑肌瘤。腫瘤出現(xiàn)在晚生育期的婦女,平均年齡為50歲(30~78歲)。大體表現(xiàn)為腫瘤境界清楚,切面呈灰白色帶有黃色,可伴有出血,腫瘤一般為孤立性,可發(fā)生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平均直徑為6~7 cm。
表1 5例子宮EL臨床病理特征
上皮樣平滑肌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很難預測。叢狀小瘤一般情況下為良性。當腫瘤境界清楚、廣泛的玻璃樣變和腫瘤以透明細胞為主體時一般情況下為良性。當缺乏或僅有輕度核的非典型性,核分裂象<1~2個/10HPF以及沒有腫瘤細胞壞死時可以診斷為良性。當腫瘤細胞具有中-重度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大于或等于4個/10HPF,腫瘤具有腫瘤細胞壞死時,應(yīng)該診斷上皮樣平滑肌肉瘤。既不能明確診斷為良性又不是惡性的腫瘤可以命名為上皮樣惡性潛能未定的平滑肌腫瘤[2]。
本研究表明子宮EL通常SMA、actin、desmin陽性,EMA通常陽性,CD10通常陰性這與宋蔚青等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3]。本研究Ki67增殖指數(shù)均小于3%,多個研究小組[4-5]報道較高的Ki67標記指數(shù)(>10%腫瘤細胞陽性)與腫瘤惡性生物學行為以及預后不良有關(guān)。
[1] Fox II,Taylor H.Obstetrical and gynaecological pathology[M]. Lodon:william clowes lad,1987:437-41.
[2] Ng ]S,Han A,Chew SH,et al.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 [J].Ann Acad Med Singopore,2010,39(8):625-628.
[3] 宋蔚青,陳曉端,陳建華,等.子宮上皮樣平滑肌瘤的臨床病理觀察[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4,20(1):53-55.
[4] Ip PP,Cheung AN,Clement PB.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16 cases[J].Am J SurgPathol,2009,33(7):992-1005.
[5] Lee CH,Turbin DA,Sung YC,et al.A panel of antibodies to determine site of origin and malignancy in smooth muscle tumors[J]. Mod Pathol,2009,22(12):1519-1531.
R737.33
B
1671-8194(2017)01-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