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 楠[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司法局]
建設“法治溫江”,是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委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也是建設“五個之城”的重要基石,功在當前、利在長遠。溫江區(qū)始終堅持換位思考,著力解決普法和用法供需不對稱問題,從“用法端”的需求出發(fā),推進“普法端”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即時性,提升普法宣傳體驗感、新鮮感、共鳴感,推動法治宣傳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進社區(qū)文藝巡演活動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法促產業(yè)”專項普法行動。緊緊圍繞建設“三醫(yī)融合”產業(yè)之城,結合溫江區(qū)產業(yè)園區(qū)發(fā)展問題難點,依托成都市律師協(xié)會溫江工作站,整合溫江法治院校專業(yè)人才,建立法律專家工作室,針對產業(yè)實際法治需求,制定企業(yè)全年法治培訓計劃,開展“服務產業(yè)·法治護航”專項普法活動,為中小企業(yè)提供點對點法治服務。組織“普法直通車”開進三大園區(qū)開展普法活動,策劃“公司法”“稅務知識”“勞動合同法”等專題宣傳學習,為全區(qū)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二是堅持治理導向,深化“法澤溫江”新市民培育行動。一方面大力開展“法律明白人”“守法模范戶”“法治新家園”的法治培育活動,培育2140名“法律明白人”、487戶“守法模范戶”,以典型示范,引領新市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舉辦“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故事”評選活動,通過“溫江司法”政務微博、“法韻溫江”微信公眾平臺以及《人民日報》(網絡版)、《四川日報》、《成都日報》、溫江電視臺等,擴大法治典型的影響力,帶動廣大新市民養(yǎng)成法治思維習慣。另一方面,組織普法講師團、法治文藝小分隊等普法隊伍深入新市民集中區(qū)域開展“法治壩壩會”“法治小課堂”等活動;在《法治方圓》、溫江廣播電臺《FM106.5幫你忙》等品牌普法欄目制作新市民法治意識培育專題;實施“普法四季行”法治體驗項目,進村(社區(qū))、進集中安置區(qū)、進學校等,廣泛宣傳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提升新市民規(guī)則意識和法律意識。
三是堅持需求導向,推進“法進萬家”產品市場化行動。通過法治需求“訂單化”、法治產業(yè)“社會化”、法治產品“市場化”,建立法治宣傳教育產品庫,分類設架,詳列名目,供單位、個人、團體“點法治餐”“買法治物品”,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法治需求。首先,做好法治需求“訂單化”。建立健全全區(qū)群眾社會法治需求征詢機制,采取多層次、多渠道開展社會調研。建立社會法治需求調查分析與評估機制,根據全區(qū)群眾的法治需求,制作適合新市民的法治文化內容和產品。其次,做實法治產業(yè)“社會化”,與志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四川省藝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等社會組織、高校、轄區(qū)企業(yè)合作,在鎮(zhèn)、村、社區(qū)、企業(yè)、學校為群眾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延伸基層法治宣傳觸角,全區(qū)范圍內形成了輻射面廣的法治宣傳隊伍網絡。最后,助推法治產品“市場化”,依托溫江區(qū)法治文化用品研發(fā)推廣基地形成“法治文化產品庫”。在全區(qū)范圍內制作并甄選精品,如《毒殤》等法治文藝劇目、“普法直通車”等法治講座品牌、“遠離毒品,健康成長”主題法治課等。開展法治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推廣活動,如青少年法治涂鴉畫比賽、法治微電影征集大賽等。通過運用線上加線下、傳統(tǒng)媒體加網絡平臺的方式,融入市場營銷推廣,打造溫江法治品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普法內容產品庫”,發(fā)揮示范效應,讓“產品化”的普法內容走向全區(qū)、全市乃至全省,最終 走向市場,形成可選擇、多元化的法治文化產業(yè)鏈。
柳城街道北街社區(qū)法律之家
一是實施普法信息建設,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構建融合“民眾法律需求收集分析、法律知識推送、在線法律服務供給、法律需求智能匹配”的便民網絡法治宣傳平臺。通過“溫江司法”政務微博、“法韻溫江”微信公眾平臺等微終端,搭建線上線下互動參與法治實踐的“微平臺”,開展轉發(fā)有禮、有獎問答等線上線下法治互動節(jié)目,關注度和影響度迅速提升。開設掌上“法律E課”,設置“視頻學法微課堂”“微信學法課”等專題,發(fā)送圖文并茂的法治知識。培育扶持法治文化客戶端創(chuàng)作團隊,包裝法治文化文創(chuàng)品牌、研發(fā)具有人文關懷的法治文化網絡推廣產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辦普法欄目,重點打造一批普法品牌欄目,對溫江電視臺《法治方圓》、溫江廣播電臺《FM106.5幫你忙》等精品普法欄目進行提檔升級,全方位、立體化地增加普法供給覆蓋面。
二是構建普法社會化體系,實施法治“鏈式產業(yè)”工程。溫江區(qū)結合區(qū)域業(yè)態(tài)實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法治文化產業(yè)鏈,推行“普法消費品”定制模式,構筑政府、企業(yè)、民眾“三贏”普法新格局,形成“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市場運作”的社會普法“四維聯動”體系。著力構建全區(qū)“名片+全景”型法治文化主題設施群,先后培育出一批以“國色天鄉(xiāng)”法治文化主題樂園、溫江法治文化公園、“星期八小鎮(zhèn)”法治體驗館等22個為代表的具有濃郁溫江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工程,凸顯體驗性、互動性、參與性。同時以“崇尚法治,潤澤人生”為主題,把古魚鳧形象與法治元素相結合,設計推廣彰顯溫江厚重歷史積淀和本土文化底蘊的“法韻溫江”LOGO,提升法治文化的社會認同感和影響力。目前,溫江區(qū)法治文化建設“一行業(yè)一特色,一鎮(zhèn)街一品牌”的良性鏈式業(yè)態(tài)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川西特色、溫江韻味”的溫江法治文化品牌正在創(chuàng)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發(fā)揮了引領作用。
邀請律師給學生講解法律知識
2017年,溫江區(qū)通過依法治區(qū)辦牽頭摸底考察、面向全區(qū)征集法治文化公共設施、實地走訪調查等多種方式,確定溫江區(qū)法律服務雙創(chuàng)文化基地為溫江區(qū)法治文化大型公共設施點位。該基地旨在依托周邊機關、單位、律師事務所,打造集法治文化與法律服務于一體的法治陣地,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帶來的人流量,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文化,提供法律服務,在全區(qū)范圍內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法治氛圍?;貙⒃?000余平方米的綠化帶,分為“公民法治驛站”“法治中心廣場”“法治展示休息區(qū)”“法治綠化主題區(qū)”四大塊,依托附近律師事務所資源,采用“1+2”模式,建立見習律師孵化中心,以“漫步法治”為主要法治設計理念,以“清清柳城·法韻魚鳧”作為法治宣傳的口號,突出“法治宣傳、法治教育、法治文化”的精髓。
西南財經大學法律服務志愿者開展法律需求摸底調查
三是提升普法效能效果,夯實法治建設基層基礎。一是實施“聚力法治”基礎工程。建立“大法宣”工作機制,落實“兩責任兩備案”制度,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觀察員制度,構建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的良性格局。二是實施青少年“法治陽光”工程。在“國色天鄉(xiāng)”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開展親子趣味普法、法治漫畫涂鴉大賽、“法治引領生活”讀書會、“普法四季行”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積極營造出青少年學習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圍。針對當下群眾關注的“校園欺凌”“吸毒”等問題,編印了《圖說普法之——青少年普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讀本3000冊,舉辦青少年“法治閱讀”活動25場次。三是實施公職人員“法治提升”工程。制定出臺《溫江區(qū)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實施方案》,編印《溫江區(qū)公職人員常用法律知識讀本》,引導公職人員自覺學法用法,通過普法促進依法行政。抓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干部法治教育培訓,與區(qū)委組織部聯合打造黨員法治教育基地,列入區(qū)級民生工程,將黨員干部活動與法治學習有機結合。
在工地現場舉辦“法治燈謎”活動
如今,走進溫江城鄉(xiāng),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和諧之風撲面而來。以需求為基礎,送去老百姓最需要、最關心、最貼近生活的法律知識,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是溫江區(qū)“精準普法”“供給側”改革激發(fā)普法新活力的初衷,也為把溫江區(qū)建設成為健康產業(yè)高地、宜業(yè)宜居宜游的國家化都市新區(qū)提供了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