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琴
摘要:在當今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中可以嘗試結(jié)合性別教育,引入女性視角,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結(jié)合,通過語文課堂學習和語文課外活動,讓女學生接觸并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杰出女性形象,學習她們身上的良好品德,在潛移默化中建構(gòu)高職女生的正確女性觀,并進一步把語文教改引向深入。
關(guān)鍵詞:女性視角;高職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2/03C-0014-04
陰陽組合天地,男女組成世界。既然兩性存在著性別差異,高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就可以結(jié)合性別差異來進行教學。一般文科類的五年制高職學校以女生居多,因而女生教育是整個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可以利用語文教學過程中接觸到的女性形象來建構(gòu)高職女生的正確女性觀,進行引入性別差異的、在女性視角下的語文教學改革。
一、從高職女生現(xiàn)狀分析引入女性視角進行語文教改的必要性
本文的高職是指五年制高職,即招收初中畢業(yè)生,經(jīng)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可以直接拿到大專文憑的學校。五年制高職女生直接從初中升學上來,年紀小,閱歷淺,難免受當今社會思潮的影響,因而有必要了解高職女生的現(xiàn)狀,了解她們對自身、對女性持怎樣的一種態(tài)度。
筆者曾在一所高職學校,對高職新女生做過調(diào)查,主要調(diào)查兩個問題:1.你是怎么來到高職學校的?2.你對早戀現(xiàn)象以及社會上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不愿騎在單車上笑”等觀念和說法有什么看法?
對于“怎么來到高職學?!边@一問題,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一些同學成績還行,喜歡旅游、財經(jīng)等專業(yè),家長也覺得女孩子讀個大專過得去了,因而自主選擇了高職學校;一部分同學初中階段讀書非常用功,但由于基礎(chǔ)或智力水平等客觀原因落后于他人,只能到高職學校就讀;也有一部分同學是初中階段分心較多,學習成績上不去,中考前憑小聰明惡補幾個月,終于考取了高職學校。
對于第二個問題,一小部分女生認為畢業(yè)后憑著自己的青春美貌找個男性嫁了,可以少奮斗很多年,她們認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的觀點,并贊同早戀。但絕大部分女生認為既要“干得好”“學得好”又要“嫁得好”,僅僅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一個有錢的男人身上,既不可靠也不現(xiàn)實。她們認為,必須靠自我奮斗,認真讀書,只有在校期間“學得好”,畢業(yè)以后才有可能“干得好”,有了自己固定的工作和事業(yè),有一個穩(wěn)固的大后方,女性才有可能在社會上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可見,大部分高職女生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清醒,有比較正確的女性觀,認為女性必須獨立、自立,才能在家庭和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也有一小部分女生得過且過,認為女孩子早點嫁人,找個好人家就可以了,拼死拼活讀書、努力不值得。雖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女生的思想和行為,但同伴之間容易互相模仿,因而產(chǎn)生的惡劣影響不可小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有必要在語文課改中引入女性視角,讓女學生接觸并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杰出女性形象,來建構(gòu)高職女生自身的正確女性觀,使語文教改具有針對性,并把語文教改引向深入。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引入女性視角的作用
高職女生在初中階段成績一般處于中下游,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學習成績不占優(yōu)勢,但她們同高中女生一樣,都是“90后”或者“00后”,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寶貝,都有自己比較強的個性,如果一味對她們進行灌輸教育,你應該怎樣,你不應該怎樣,勢必會引起高職女生的反感。
高職語文教學也是如此,硬性的灌輸所起到的作用寥寥。作為高職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面對高職女生的現(xiàn)狀,必須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引入分性別進行教育的方式,引入女性視角,采取高職女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語文課堂學習和演講、采訪、聽講座、課外閱讀等各類生活化的語文活動,分析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女性形象,引導女學生學習這些女性形象人格當中值得學習、令人尊敬的部分,建構(gòu)高職女生正確的女性觀,使她們把自己打造成為既有高雅的氣質(zhì)、獨特的女性特質(zhì),又有自身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能以內(nèi)外兼修的魅力形象立足社會的當代新女性。
三、女性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初探
(一)語文課堂上分析女性形象個案
為了在女性視角下開展教學改革,建構(gòu)高職女生正確女性觀,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語文教學女性形象案例來了解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的愛情觀,建構(gòu)高職女生的正確女性觀。
筆者選取了三位中國女性的愛情作為個案,分別是《長亭送別》中的崔鶯鶯、《邊城》中的翠翠、《致橡樹》中的“我”?!吨孪饦洹肥且皇资闱樵?,因而可以把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看作詩人舒婷。這三個案例橫跨古代、現(xiàn)代和當代三個時代,有一定的代表性。
出身于封建社會貴族世家的崔鶯鶯認為,“金榜題名”僅僅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是愛情的前提和基礎(chǔ)。她追求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幸福愛情,“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并不看重“家世利益”。
崔鶯鶯盡管已經(jīng)為了自己的愛情幸福做了不屈的抗爭,但她還是有一種不安全感,有一種怨婦心理,因為前路漫漫,山高水遠,張生赴京趕考,崔鶯鶯無法陪同前往,也不能預知會發(fā)生些什么。“漸行漸遠漸無窮”,離愁漸深,崔鶯鶯只能在無盡的擔憂中等待張生的歸來,在通訊不發(fā)達的古代封建社會,這是一種何其艱難的精神折磨?
聰慧、堅定如古代貴族女子崔鶯鶯,她對愛情的擔憂其實也源于封建社會女子經(jīng)濟上、人格上不能獨立的現(xiàn)實。
時間流轉(zhuǎn)到了現(xiàn)代,我們來看《邊城》。誠如作者沈從文先生所說,《邊城》是一曲充滿“愛”和“美”的田園牧歌,翠翠是“愛”和“美”的化身,但小說同時也是一出悲劇。它通過對翠翠與戀人儺送愛情悲劇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慘痛事實。翠翠如此,翠翠的母親也是如此。她們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痛而慘淡的人生,卻找不到擺脫這種命運的途徑。翠翠在無奈、被動地等待、守望,“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從崔鶯鶯到翠翠,她們都在等待,崔鶯鶯在等待張生的高中,等待張生賜予自己一生的忠誠與幸福;翠翠在等待那個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的儺送。
作為女性,誰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幸福?怎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我們可以結(jié)合當代詩歌《致橡樹》分析。
當代著名女作家舒婷在她的詩歌《致橡樹》中給出了她自己的回答。舒婷認為,女性不應被動地被別人選擇,而應該主動地去選擇、去追求。舒婷理想的愛情是建立在男女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guān)懷的基礎(chǔ)上,在漫長的歲月中相依相伴。
在學習《致橡樹》后的小組討論中,很多女生覺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點比較片面,“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不愿騎在單車上笑”更不可取,女人把一生全部的幸福全部系在一個男人身上是不現(xiàn)實,也不可靠的。不少女生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愛情模式:互相學習、并肩工作、共同成長,一起經(jīng)營愛情、家庭,讓愛情之花常開,讓幸福之樹常綠。
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以崔鶯鶯、翠翠、舒婷三位不同時代的中國女性作為典型,剖析經(jīng)濟上、思想上沒有獨立的貴族小姐崔鶯鶯對不能把握自身愛情婚姻的無盡擔憂,天真單純但一直依賴旁人的沒有獨立意識的鄉(xiāng)村少女翠翠對愛情的無奈守望,當代知識女性舒婷對自身事業(yè)與平等愛情的勇敢追求,從愛情觀、女性觀方面給予高職女生以啟示。
(二)語文課堂外開展各種有女性特點的語文活動
除了語文課堂學習,高職學校還須根據(jù)高職學校特點及學生實際,開展大量生活化的語文活動。比如,以“歷史上和生活中的杰出女性”為主題,邀請學者、禮儀專家面向女生作講座,在廣大女生中開展讀書、采訪、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辯論比賽等。在這些面廣量大的語文活動中,高職女生自然接觸到歷史上、生活中各類杰出女性,慢慢受到她們思想認識的熏陶。
比如某高職學校曾經(jīng)邀請知名形象溝通師趙蕾女士來校,主要面向女教師和女學生作題為《為人師“表”》的形象設(shè)計報告會。趙蕾老師以自身實例為切入點,以希拉里的時尚蛻變過程引出“形象設(shè)計”的重要性,強調(diào)為人師“表”。通過圖片對比,直觀地從服裝、配飾、發(fā)型等角度講述教師如何提升職業(yè)形象,學生如何從容應對面試等,即魅力形象更多來自于抬頭、挺胸、坐直等細節(jié)中流露出來的自信。報告人妝容細致,氣質(zhì)優(yōu)雅,本身就是形象設(shè)計的典范。通過參加形象設(shè)計報告會,女生們懂得扮靚自己是一門學問,不是抹口紅、涂眉毛、燙頭發(fā)那么簡單,要想有高雅的氣質(zhì),還須努力學習許多新的東西:比如社交禮儀、服飾搭配等。
某高職校還特邀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蘇州中學副校長蔡明老師來校做學術(shù)講座,并由省級女性觀課題組的6位女同學組成采訪小組,對蔡明老師這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杰出女性進行語文采訪。采訪前同學們先上網(wǎng)搜集蔡明老師的有關(guān)資料,撰寫了采訪提綱,主要就興趣愛好、如何克服學習工作過程中的困難、女孩子的美等問題采訪了蔡明老師。
蔡明老師告訴同學們,她是由于高考中的一個小失誤才走上地理教學這條路的,既然教了地理,又喜歡旅游,她就把愛好與職業(yè)結(jié)合起來,利用暑假走遍了大江南北,蔡老師說:“從書中學來的,那都是別人的;只有自己從生活中體會到的,才是自己的?!甭糜问顾亟箝_闊,也看到了貧困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況,這樣的經(jīng)歷讓她學會了寬容,懂得同情別人,并把游歷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教給她的學生們,使她的學生愛上了地理這門課。
對于如何克服學習、工作過程中的困難,蔡老師的回答是“不向困難低頭,有堅持的精神”。蔡老師為了研究濕地文化,利用了大量業(yè)余時間,她是一個有家庭有孩子的人,期間克服了多少困難是不難想象的。蔡老師還覺得和充滿朝氣的學生在一起,最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蔡老師認為,女孩子要有開闊的胸襟,走到大自然中去,學會感受大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逐步使自己變得大氣而自信。
從隨后女同學們遞交的采訪感受看來,她們確實在對蔡明老師的采訪中學到了許多,她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蔡明老師的自信、開朗、樂觀的氣質(zhì),在蔡老師身上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女性魅力。女學生們表示要學習蔡明老師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像蔡明老師那樣堅持夢想并付出努力,把大自然當作真正的老師,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提升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氣質(zhì)。無疑,蔡明老師帶給了女生們很多精神財富。
女生們還在文化早餐的演講活動中了解宋美齡、希拉里的事跡。通過接觸趙蕾、蔡明等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杰出女性,了解了宋美齡、希拉里等歷史上、世界上的杰出女性事跡后,女生們自然意識到光靠扮靚自己,還不足以在社會上立足,還須修養(yǎng)內(nèi)在,認真讀書,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通過形式多樣的具有女性特點的語文活動,女生們接觸到各類杰出女性,潛移默化地受到她們的影響,形成了自尊獨立大氣的正確女性觀。
通過語文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了“一個女性,只有內(nèi)外兼修,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才會成為真正的魅力女性”的女性觀,那些像“女孩子嘛,無需太賣力,在學校混張文憑,畢業(yè)后嫁個有錢的老公,輕輕松松過日子”等想法自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引入性別教育和女性視角,采取各種高職女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可以建構(gòu)高職女生的正確女性觀,培養(yǎng)高職女生的職業(y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德育素養(yǎng),進一步把語文教改引向深入,并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語文課程的吸引力和高職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谷忠玉.中國近代女性觀的演變與女子學校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袁衛(wèi)星.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薛國鳳,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評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責任編輯:方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