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品素民族聲樂教學藝術探析(上)

2017-05-21 01:08:27張梓函
歌唱藝術 2017年6期
關鍵詞:王先生聲樂民族

張梓函

王品素(1923—1998),著名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專業(yè)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1992年9月,在王品素先生“民族聲樂教學四十五周年紀念學生音樂會”時,病中的鄧穎超請人代筆題詞“聲樂民族化的好園丁,祝王品素同志學生音樂會演出成功”,并親自簽名。自1946年從中央訓練團音樂干部訓練班①畢業(yè)至先生離開我們,五十余載,先生一直在辛勤的勞動和孜孜不倦的追尋中,才旦卓瑪(藏族)、馮健雪(漢族)、金花(蒙古族)、曹燕珍(漢族)、葛軍(漢族)、索德米德(達斡爾族)、宗庸卓瑪(藏族)、古蘭(哈薩克族)、應鵑(漢族)、金永玲(漢族)、黃英(漢族)、何紀光(苗族)、牛寶林(漢族)、張鳴杰(漢族)、架榮國(漢族)、蔣小兵(漢族)等都是先生的得意門生。驚訝于這一長串名字的同時,我亦陷入深深地思考:先生是如何從零開始,在沒有任何資料和教學經(jīng)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培養(yǎng)出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歌唱演員?幾十年來,她在民族聲樂教學這條道路上經(jīng)歷了些什么?又留下了多少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為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特意走訪了王品素先生的女兒、學生、生前好友等,做一記錄,總結并呈現(xiàn)于本文。

一、獨到的教學理念

民族聲樂是上海音樂學院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學科,而王品素先生正是“上音”民族聲樂專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完全沒有相關經(jīng)驗可依的情況下,她堅定、勇敢地挑起了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聲樂人才的重擔。最初,先生是學習美聲唱法的,后來由于工作需要,她毅然棄“美”從“民”。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開設“民族班”,開始了對少數(shù)民族聲樂教學從無到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艱辛探索,并在試錯中累積、總結經(jīng)驗。王品素先生本著“在保持民族風格的基礎上提高和發(fā)展演唱能力”②的教學方針,開始從事民族聲樂教學,并且深入探索各民族、各地區(qū)的演唱特點,根據(jù)不同地域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她以科學的發(fā)聲方法為基礎,同時又盡可能地保持學生演唱中的個性特點,成為早期民族聲樂教學實踐的先行者。什么是民族聲樂?在先生看來,“民族聲樂就是扎根在民族語言基礎之上的、符合民族欣賞習慣的、富于民族風味的歌唱?!雹鬯庾R到中國的民族聲樂文化與西洋聲樂文化在語言、審美、風格以及發(fā)聲方法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別,民族音樂的風格與人們的審美習慣、生活方式緊密相連,如果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拋開了民族個性和民族風格,則不能稱為民族聲樂教學。④在教學實踐中,正是因為先生把握住了這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研究和保持了少數(shù)民族學生各自應有的民族風格,才能培養(yǎng)出如此眾多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優(yōu)秀學生。

筆者將王品素先生的教學理念概括為以下幾點:1.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在保持學生個性特色的基礎上提高歌唱技巧。2.善于運用“啟發(fā)式”與“注入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3.主張“整體歌唱、聲情并茂”,積極調(diào)動歌者內(nèi)在潛力去進行演唱中的藝術創(chuàng)造。

1.因材施教

就“因材施教”這一點兒來說,王品素先生是聲樂教師中的先行者,她將這一理念徹底地貫穿在她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聲樂這門學科而言,唱得好和教得好二者并不形成因果關系。現(xiàn)在的很多聲樂從業(yè)者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非常高,但卻無法將自己的演唱方法與舞臺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其實,聲樂教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個學生的自身條件各異,接受能力不同,需要教師花相當多的精力去了解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演唱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保留學生的優(yōu)點。

在筆者為撰寫此文的走訪過程中,常留柱教授、鄭倜教授、劉若娥教授、石林教授、鞠秀芳教授等前輩專家都提到了王先生高尚的師德教風、實事求是的教學態(tài)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但是最讓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她在教學中“先做學生,后做先生”的教學實踐。先生認為,從學生的身上觀察他們的發(fā)聲方法,研究他們的發(fā)聲習慣,在了解他們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找到問題所在,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提高。

王品素給才旦卓瑪上課

王先生給每個學生的練聲曲都不一樣,她盡量以每個學生本民族的民歌作為素材,在此基礎之上加入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歌詞并編成練聲曲。等水平提升以后,再根據(jù)個人的情況進行學院派的“mi—mi—ma—ma”的練習。對此,王先生這樣解釋:“當時我也沒有辦法的,我就遵照毛澤東同志的‘先做學生,后做先生’的辦法,讓他們唱些他們熟悉的民歌給我聽,我選擇其中較簡單的、一字一句地向他們學習藏族民歌,邊學邊記譜,了解他們藏族民歌的特點,學習藏族發(fā)音,了解藏族語言的特點。以后我在教何紀光或者其他民族的學生時,也基本是這樣一邊摸索著,一邊教學?!雹葸@種謙虛務實的態(tài)度,也幫助王先生在教學的道路上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教學理念。

“王品素教學五十周年紀念學生音樂會”合影(1997)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的思想已經(jīng)逐步解放,很多新的文化思想都進入到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王先生并不保守,她大膽將西洋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運用于學生的發(fā)聲訓練中。采訪才旦卓瑪老師時,她說自己原來唱歌是以真聲為基礎的,王老師給她加了一些混聲的方法,學會混聲之后,音域寬了且豐滿了。她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最后那句“黨的光輝照我心”,最初只會很生硬地用真聲唱,后來加入混聲后,就唱得很柔和了。其實,才旦卓瑪老師后來唱的很多歌都能夠做到音域寬廣、氣息根基扎實,與混聲的加入密不可分。何紀光老師最初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聲音,通過發(fā)聲訓練把氣息放下來、喉頭穩(wěn)定以后,才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如果喉頭放不下來,氣息也很難下來。這些都是王先生借鑒西洋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并運用于教學實踐的成果。

在《風格、借鑒及其他—民族聲樂教學札記》一文中,王品素先生論述道:“從原有的民族風格基礎上發(fā)展、提高,就是處理好自然狀態(tài)的質樸的民歌與藝術加工的關系的問題,也就是粗與精的問題。”她認識到高等學府培養(yǎng)的聲樂人才應具有更強的藝術性,這就必須因材施教,全身心投入地研究每個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她教授何紀光、馮健雪、牛寶林等人時均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也使得教學成效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王先生的女兒屈曉丹曾說:“到后來,其實我母親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因材施教,她教的每個學生,沒有一個方法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就保證了每個人的風格都有他們本民族的特色。”

2.“啟發(fā)式”與“注入式”相結合

聲樂是一門非常特殊的藝術學科,樂器是我們自身的器官—嗓子,而嗓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王先生采用的“啟發(fā)式”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就顯得頗有實效。

關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就拿才旦卓瑪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來加以說明吧。為了解決才旦卓瑪喉頭緊的問題,王先生讓才旦卓瑪坐在凳子上練唱,原因是這樣較為容易使用到腹式呼吸方式。為了引導才旦卓瑪運用頭腔共鳴,王先生讓她在唱歌時想象是要唱給山對面的人聽。這樣,才旦卓瑪?shù)穆曇魸u漸變得更通透,傳得更遠。接下來,我們用下面這條練聲曲加以說明。

(《章都涅窘》⑥)

才旦卓瑪在唱這一句時出現(xiàn)了聲音壓住、聲音和字都不能傳出來的問題,王先生就要求她要感覺聲音在硬腭,從上牙齒的位置傳出來,不要唱給自己聽,要如同在草原上唱給別人聽一樣。在唱歌的前幾句一定要讓聲音傳出來,咬字要清楚,不要把聲音和字唱到里面,要想到遼闊、寬廣的草原。⑦這些話有效地啟發(fā)了才旦卓瑪,讓她體會到氣息的運用、聲音的通暢。

關于“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也在才旦卓瑪?shù)慕虒W中有所體現(xiàn)。據(jù)常留柱教授回憶,當時才旦卓瑪唱“i”母音很緊,另外就是有時會有鼻音且比較悶,王先生就想怎樣才可以“藥到病除”?她首先從“做學生”開始,讓才旦卓瑪教她唱西藏民歌,這樣她才會清楚是什么樣的發(fā)聲習慣導致了這些問題。其次,她找了一些和才旦卓瑪嗓音接近的藏族歌手的演唱資料,通過演唱、對比、分析,探索她們唱法的經(jīng)驗,然后針對才旦卓瑪?shù)纳ひ魲l件進行教學。比如郭蘭英、常香玉、寶音德利格爾等都是嗓音比較開闊的、以真聲為基礎的發(fā)聲,王先生總結了她們的演唱方式,找出適合才旦卓瑪?shù)募记桑堰m合的技巧教授給才旦卓瑪并加以強化。

3.整體歌唱、聲情并茂

王品素先生認為,“一味訓練聲音而不注意思想感情的表達、語言的處理和唱腔的交代,或認為初學的學生應該著重訓練聲音,這都是把內(nèi)容和形式割裂開來的做法?!雹噙@樣不可能完整、順暢地演唱歌曲,也就是說聲、情、字、腔的訓練要同時進行,而不能是割裂開的。在采訪才旦卓瑪老師時,她多次提到她演唱電影《紅霞》選曲和《唱支山歌給黨聽》時,王先生讓她用情感帶動聲音。1961年,才旦卓瑪在學習演唱電影《紅霞》選曲時所碰到的困難比演唱藏族歌曲要多很多。在藏族的山歌中,拖腔多是“a”母音,相對好唱,但《紅霞》選曲中,如“紅軍啊,我的親人,我一顆心,給了你們”中的“一”“心”“你”等字都是“i”母音,給才旦卓瑪?shù)耐锨唬ㄒ簿褪茄娱L音)的演唱帶來了一些困難,繼而思想上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但王先生對她講了關于“紅霞”的故事,用紅霞的革命情感來啟發(fā)她,還讓她去看了《紅霞》這部電影。當才旦卓瑪了解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思想內(nèi)涵之后,紅霞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育了她,為革命犧牲的精神鼓舞了她,于是她下決心唱好這首歌。她用滿腔的激情去演唱,反而克服了原來所顧慮的聲音技巧問題。這正是聲音結合情感之后,同時輔助了聲腔的正確發(fā)聲。在歌曲的演唱時,吐字、咬字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發(fā)聲狀態(tài)的穩(wěn)定,氣息運用是否得當也會影響對歌曲情感的投入。聲音、咬字、唱腔、情感等諸歌唱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歌曲的演唱中都兼顧到,才能趨近于“整體歌唱”,達到融會貫通、聲情并茂的狀態(tài)。(待續(xù))

注 釋

①中央訓練團音樂干部訓練班創(chuàng)辦于1939年,簡稱“音干班”,隸屬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戰(zhàn)時干部訓練機構。

②這也是文化部和中央民委對上海音樂學院開辦民族聲樂班、培養(yǎng)民族聲樂人才的要求。參見許講真《民族聲樂50年的輝煌歷程》,《中國音樂》2000 年第2期。

③王品素《順氣順字順嗓子》,載《上海音樂學院學術文萃1927—2007·表演藝術研究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

④張建華《論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影響》,曲阜師范大學2006屆碩士學位論文。

⑤王品素《我們走過的路—在一次民族聲樂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歌曲》1996年第2期。

⑥為方便起見,本文出現(xiàn)的藏語除該條譜例以拼音方式標注外,其他均以漢字音譯方式標注。

⑦詳見《才旦卓瑪學習總結》,1964年2月28日記錄。

⑧《堅定地走在民族聲樂教學的大路上—訪王品素同志》,《人民音樂》1978年第3期。

猜你喜歡
王先生聲樂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不速之客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聲樂診療室
歌劇(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聲樂診療室
歌劇(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聲樂診療室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警惕提升信用卡額度的騙局
派出所工作(2017年4期)2017-05-30 10:48:04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石台县| 琼中| 靖宇县| 南康市| 启东市| 施秉县| 广东省| 定襄县| 蓬安县| 井陉县| 龙山县| 额尔古纳市| 夹江县| 高雄市| 乐东| 香港| 义乌市| 云安县| 开阳县| 德钦县| 渝北区| 上蔡县| 阳春市| 漳浦县| 大埔区| 南召县| 喀喇沁旗| 神木县| 梁平县| 长治市| 万宁市| 江山市| 桐梓县| 迁西县| 江门市| 房山区| 黄冈市| 大埔区| 清河县| 深州市|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