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生
作文就是寫文章,但這里所說的文章并不是人們說的長篇大論,而是讓小學生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用自己學過的字詞表達出來。但是,很多學生一提到作文就作難,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學生們不再作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激發(fā)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fā)出美妙的樂聲。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就要激發(fā)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這樣,寫話、習作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各年級的教師,都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并想方設法地將習作興趣長久地保持,這是教師要花心思經常要做的工作。
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訓練從寫句子、寫話到寫片段再到寫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低年級主要練習寫句子、寫話,包括: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觀察簡單事物或圖畫以后寫幾句話;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賀卡、能寫留言條、能寫簡單的日記。低年級最重要的是“對寫話有興趣”,樂于通過寫話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從什么時候開始讓小學生寫句子、寫話?既要依據教材的編排,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只要學生有這方面的愿望,就要積極引導。
中、高年級側重引導學生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寫片段的練習以外,對素描、童話、書信的習作,應當引起重視。素描是寫記實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養(yǎng)觀察事物和用語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級學生天真爛漫、富于想象,喜歡讀童話,也有編童話、講童話的興趣。在培養(yǎng)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級可以練習編童話、講童話,中、高年級可以進一步練習寫童話。在應用文方面,中年級適宜學寫書信,并鼓勵學生以書信交友,用書信和他人溝通與交流。
三、要積累作文材料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是寫好作文的首要條件。許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腦子有一個豐富的材料庫,寫起文章來,就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同學們要寫好作文,也必須花大力氣積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倉庫裝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段話中說的前兩個倉庫正是同學們寫好作文應必備的。
1.積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堅持寫觀察日記。同學們寫日記的通病是記流水賬,自己覺得沒意思,也就懶得寫了。建議學生按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寫:“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要天天記,養(yǎng)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能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
2.積累“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一方面靠課內閱讀,把語文課堂中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男一方面還要靠課外閱讀,堅持寫摘錄式的讀書筆記。如果每段摘錄用一張紙片,就是讀書卡片。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強,時間長了,要記的內容多了,總會遺忘一些。如果一邊讀書,一邊把認為很精彩的內容摘錄下來,不僅能避免遺忘,而且翻閱起來也很方便。
綜上所述,老師們做好以上的指導,我想學生們作文時就不再作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