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瑤
內容摘要:國內阿拉伯語比喻的相關論文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性。大部分學者都以喻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在共時基礎上進行分析,幾乎都旨在探究比喻背后的文化內涵,具體反映在阿拉伯民族傳統(tǒng)、自然環(huán)境、生產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認知上;但其研究視角有的從整個比喻系統(tǒng)出發(fā),有的具體到某個喻體意象,還有的立足于漢阿比喻比較研究。通過分析相關論文的研究成果發(fā)現,對于阿拉伯語隱喻的研究還有諸如單一比喻類型研究、比喻歷時性研究、阿語與其他語種比喻辭格的對比研究等領域可以深入研究。
關鍵詞:阿拉伯語 比喻 研究現狀 相關論文
“比喻是使用歷史悠久,使用范圍廣泛,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修辭手法”,表現為由一種事物的特質而聯(lián)想到另一種事物,并將其進行類比?!鞍⒗褡逍蜗笏季S十分發(fā)達,是個善于打比方的民族?!眹鴥葘W者關于阿拉伯語中比喻的研究論文頗多,既在相似的框架內闡釋阿拉伯語比喻的相關問題,又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本文通過對相關論文的研究,分析國內“阿拉伯語比喻”的研究狀態(tài),以期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對深化國內該領域研究有所裨益。
1.相關論文基本情況
本文研究對象為以“阿拉伯語比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論文,所有論文均來自“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檢索關鍵詞為“阿拉伯語比喻”。根據檢索結果,相關論文共9篇,按照主題相關性排位序列號為1、2、3、4、5、6、7、12、15,分別為:1《阿拉伯語比喻與漢語比喻對比研究》(蘇天門,2009年5月20日,天津師范大學)、2《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研究》(張薇,2007年4月1日表,對外經貿大學)、3《阿拉伯語比喻的文化闡釋》(羅林,2007年8月25日,《語文學刊》第8期)、4《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探微》(趙楠,2014年11月23日,《讀書文摘》)、5《阿拉伯語比喻修辭中“駱駝”意象的使用》(孫云青,2016年1月5日,《才智》)、6《從喻體比較看漢阿語言文化的異同》(Diew Mohamedou,2006年5月1日,安徽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7《試談阿拉伯語比喻與阿拉伯文化的關系》(吳根福,1995年5月15日,《阿拉伯世界》)、8《淺析阿拉伯語修辭中的比喻》(葛鐵鷹,1992年10月1日,《對外貿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1期)、9《“懸詩”中的比喻文化特色》(龐博,2015年5月5日,《文學教育》上)。其中期刊學報論文6篇,碩士研究生論文3篇。
總體說來,無論從觀點還是分析角度上,后來的論文都對先前的研究成果有所繼承。
2.國內“阿拉伯語比喻”研究的共性
2.1主要以喻體為研究對象
在這些論文中,《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探微》為單純分析比較二者在比喻辭格上的差異?!稖\析阿拉伯語修辭中的比喻》為單純研究阿拉伯語比喻的分類和組成部分,并未進行內涵上的延伸討論。其余7篇論文全部以比喻四要素中的喻體為主要研究對象,或深入分析阿拉伯民族文化、或探討阿拉伯民族心理、或通過比較研究阿漢比喻差異的原因。
2.2 喻體分類相似
在分析喻體時,相當一部分學者選擇將喻體分類,使研究的脈絡更加清晰直觀。明確將喻體進行分類的有3篇論文,分別為《“懸詩”中的比喻文化特色》、《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研究》和《從喻體比較看漢阿語言文化的異同》。它們的分類方法基本一致,將喻體明確歸納為動物、植物、自然現象和顏色四大類。喻體分類相似度較高意味著學者們對阿拉伯語比喻的理解和認知觀點基本一致,后來的學者更多地是對之前研究成果的認同和繼承,未有過多創(chuàng)新。
2.3 喻體內容相似
9篇論文中,除《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探微》之外,其余皆在論文中運用了舉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喻體為重點分析對象。在8篇論文所提及的喻體中,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獅子,共6次。
我們通過分析發(fā)現,喻體選擇的重復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阿拉伯國家大多處在沙漠之中,資源匱乏,阿拉伯人接觸到的事物種類有限,有限的事物自然被高頻率地用作比喻對象,象征意義極強,學者們在選擇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喻體時,易產生重復。
2.4研究目的類似
大多數學者傾向通過阿拉伯語比喻來深入分析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內涵。在9篇論文當中,標題里包含“文化”二字的有《試談阿拉伯比喻與阿拉伯文化的關系》、《阿拉伯比喻的文化闡釋》、《“懸詩”中的比喻文化特色》、《從喻體看漢阿語言文化的異同》,論文內容中涵蓋文化特征分析的有3篇,分別是《阿拉伯語比喻中“駱駝”意象的使用》、《阿拉伯語比喻與漢語比喻對比研究》和《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對比研究》。不難發(fā)現,文化方向的探索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盡管有兩篇論文還涉及了民族心理和閃含語系的研究,但最終還是作為輔助分析存在而并不改變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2.5均為共時性研究
縱觀全部論文,學者們對阿拉伯比喻的研究均為共時的,未就比喻修辭在阿拉伯不同時期的變化作差異性研究。也就是說,我們對它的認知僅限于經過演化后現在的模樣,而它是如何形成或者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和變化我們卻不得而知。缺乏歷時性研究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點:第一,大部分學者把喻體作為研究阿拉伯語比喻的主要研究內容,喻體的象征意義較為固定,在不同時期變化不大,這是由阿拉伯民族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決定的。第二,喻體在何時開始產生某種象征意義,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或在生活中,或在勞動中,或在某一篇文學作品中,具體出處難以考證。根據索緒爾的觀點,共時規(guī)律具有一般性,而歷時態(tài)卻是特殊的,強加于語言的。所以調查研究難度較大,相關資料難以搜集查證或許也是學者選擇避開歷時性研究的原因之一。
3.國內“阿拉伯語比喻”研究的差異
通過深入解構相關論文我們發(fā)現學者們研究視角存在差異,在看待阿拉伯語比喻的問題上或寬泛或具體?!稖\析阿拉伯語修辭中的比喻》,闡述了阿拉伯語比喻的成分和分類,并舉例予以詳細解釋。對文化內涵作直接分析研究的有兩篇,《試談阿拉伯比喻與阿拉伯文化的關系》通過研究喻體內容分析了阿拉伯民族信仰、生活環(huán)境和民族心理,《阿拉伯語比喻的文化闡釋》則循序漸進地從比喻的性質、比喻的運用和比喻的文化觀照三個方面逐漸深入地研究了阿拉伯語比喻對民族文化的反映?!栋⒗Z漢語比喻辭格比較研究》、《阿拉伯語比喻與漢語比喻對比研究》、《從喻體看漢阿語言文化的異同》和《阿拉伯語漢語比喻辭格比較探微》4篇論文是從漢阿對比的角度對兩種語言中的比喻辭格進行比較研究?!丁皯以姟敝械谋扔魑幕厣泛汀栋⒗Z比喻修辭中“駱駝”意向的使用》,均是在相對具體的視角下研究阿拉伯語比喻的具體使用,不同的是前者選擇在某一系列文學作品中做分析;后者則選取了單獨的一個喻體進行研究。
4.國內“阿拉伯語比喻”研究的主要成果
關于國內對“阿拉伯語比喻”的研究成果,通過以上對相關論文的分析可以集中看到以下幾個觀點:
(1)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影響了阿拉伯人對比喻辭格的運用;(1、6)
(2)阿拉伯人身處以沙漠為主的自然環(huán)境,因而形成了對事物具有沙漠特性的認知,影響了喻體的選擇;(1、2、6、7、9)
(3)環(huán)境決定了阿拉伯人以前以游牧為主、商業(yè)為輔的勞動生產方式,使用比喻辭格時受到了生產方式的影響;(3、6)
(4)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植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中,深深影響著他們的表達方式,同樣也對比喻修辭造成了一定影響;(1、2、3、7)
(5)阿拉伯民族的審美觀、倫理觀等構成了特殊的民族心理,這些也在比喻修辭當中有所體現;(1、2、4、7、9)
早期研究中,學者從文化傳統(tǒng)、自然環(huán)境、生產勞動、宗教信仰以及美學觀點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比喻修辭反映出的阿拉伯文化內涵,后來的學者在觀點上很大程度繼承了前人的成果。
5.部分研究領域尚未有人涉及
阿拉伯比喻在文化視野內的研究已經呈現出較完備的態(tài)勢,但筆者發(fā)現有些領域尚處于研究的空白階段。
第一,比喻本身的分類很多有:明喻、暗喻、詳喻、略喻、隱略喻、單相喻、多相喻、內涵喻、外露喻和倒喻等。并未有學者針對其中某一個類型進行過單獨研究,現有研究均是對整個比喻修辭籠統(tǒng)的分析。
第二,以往學者對比喻的研究都是共時的,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阿拉伯比喻體系,未就某個意象或慣用表達進行過歷時研究,關注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化和發(fā)展。研究某個喻體的歷時狀態(tài)可以縱向地剖析不同時期內阿拉伯民族思維模式和心理認知的變化。
第三,大部分學者致力于漢阿比喻辭格對比研究,筆者目前尚未發(fā)現阿拉伯語與其他語種中比喻辭格的對比研究。以英語舉例,它區(qū)別于漢藏語系的漢語,屬于印歐語系,如果能和閃含語系的阿拉伯語進行比較研究的話,在西方歐美文化的背景下可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比喻辭格對照觀。
語言反映出使用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傳統(tǒng)等隱含的特征。學者們通過研究阿拉伯語中的比喻修辭,或闡釋比喻本身的結構和分類,或透過喻體解讀阿拉伯民族獨特的文化和性格。國內研究“阿拉伯語比喻”的相關論文從不同角度、層面和視野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研究成果雖有多種表現形式,但卻隱約透出相似的輪廓。后來的論文更多的是對之前研究思路的繼承性延展,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結論觀點上并沒有過多的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看到,除了完善和發(fā)展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阿拉伯語比喻的大框架下仍然有許多其它領域值得去開辟探索。
參考文獻:
(1)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1983年,商務印書館。
(2)劉大為,《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2016年4月,學林出版社。
(3)陳婭美,《喻體特征的認知研究》,2011年,河南師范大學。
(4)張志良,《比喻大觀》,2014年9月,遼寧教育出版社。
(5)楊茜,《喻體的選擇與文化背景》,2001年2月28日,安徽大學學報。
(6)余章榮,《阿拉伯語修辭》,2002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