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069-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生活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方法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lián)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根據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xié)調之中,進行自主探究的活動,可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去學習、去進步、去提高。
1.讓學生盡可能地去“想”
培養(yǎng)學生崇尚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忌地盡情去想,合理去想。如學《軍神》,采用課件以影片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劉伯承受傷片段,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lián)想到了抗日戰(zhàn)場的殘酷,激起了學生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慨,也會聯(lián)想到和劉伯承一樣的抗日將領。教師再提問:那劉伯承為什么被稱為"軍神"呢?答案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這樣,學生就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便驅使他們去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
2.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去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主動學習知識。如學習《軍神》中劉伯承接受手術時,播放影片做手術的片段,讓學生仔細觀察,他雙手緊緊抓住白色床單,汗如雨下,嶄新的床單被抓破了,仍然一聲不吭。通過看,讓學生去體會劉伯承的偉大精神:意志堅強,是一塊打不破的"鋼板",是"軍神"。這樣,學生在充分地"看"了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并創(chuàng)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3.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將雙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手做的弊端。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xiàn)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課文中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件中還設計了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把風畫出來的理由。這樣做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達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4.讓學生盡可能地去“說”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能通過他們的說,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譬如,可以通過"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感悟能力,以及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
5.讓學生盡可能地去“做”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這樣我們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多音字時,我們改變了以往老師將整冊教材中的多音字全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看誰能將這一冊書中所有的多音字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6.讓學生批判與創(chuàng)造性地接受知識,展示思維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要求學生堅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如學《蛇與莊稼》時,學生大膽地說:莊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僅僅是被洪水淹死了,還因為海水是咸的,破壞了土壤,所以后來莊稼又豐收了,不光是因為有了蛇的緣故等。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膽懷疑,敢于創(chuàng)造性地接受知識,充分地展示了學生合理地思維過程。
只要我們切實地轉變觀念,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畫、去做,既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又教給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就得以卓有成效地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