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娥 張?zhí)?/p>
摘 要:分析獨立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針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考試方法等方面提出專業(yè)建設和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措施,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就業(yè)競爭能力;并對教學質量考核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促進和加強教風建設,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教學職責、學術職責和社會職責。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建設;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7-0148-02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oposes guiding ideology and specific measures i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course system and test method, so as to achieve the aim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it reform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quality, promotes and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form
一、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現代化的進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要搞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必須要針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以及考試方法進行建設和改革,才能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實現應用型本科對電子信息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使本專業(yè)人才得到社會的認可。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成為社會需求的熱門專業(y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及時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更新,加入新知識,改善實驗實習實訓的手段,改進教學質量考核方式方法,促進和加強教風建設,提高我院的聲譽和地位。
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
對于我院作為獨立學院,以與時俱進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在課程體系上不斷提升和改進,結合國內兄弟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采納新思想并同時保留自身特色,2014級電子信息專業(yè)新方案以“圍繞物聯網,突出智能化”為發(fā)展宗旨,以“智能移動通信”技術為培養(yǎng)特色,著力培養(yǎng)從事各類智能化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tǒng)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制造工藝、應用開發(fā)和技術管理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在學分制條件下,優(yōu)化了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和課程體系,針對本專業(yè)的發(fā)展及特點,分別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微型改革。
第一,完滿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課程授課總課程門數和學時不變,其中授課內容和學時由學院作統(tǒng)一安排完成,并在保證能夠完成完滿教育和通識教育授課數的條件下,對專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課程進行改革。
第二,對專業(yè)課程的門數和學時進行壓縮和刪減,培養(yǎng)方案中專業(yè)教育從原來的25門課程縮減和調整為現在的23門課程。對于實驗實習實訓課課程的學時學分也進行調整,為了滿足我院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提出加大了學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本次教學課程體系的修訂中,優(yōu)化了理論課程的學時,加大了實驗實習實訓課程的學時,為學生以后學習專業(yè)課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理論課程的刪減和調整,所有課程按照教學內容的整合選取了適合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另外還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電子工藝設計等課程的部分知識放至實驗室講解,同時還強化了課程設計的教學時間、內容、方式和效果。
第三,專業(yè)課的課程設計比例提高。按照學院教學模式的轉變,增設了一些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培養(yǎng)特色相符的實踐能力的課程,用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設置了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計類的課程,主要有通信技術課程設計、數字信號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課程設計等,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上述所開設的主要專業(yè)課程的基礎上,同時開設了相關的計算機軟件類的課程,例如:C程序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等課程,設立此類課程的目的,主要原因是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為將來的綜合設計類課程設計、為學生參加電路設計競賽和畢業(yè)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兩個翅膀都強健,才能高飛。這樣既落實了學院加大實驗實踐教學力度的要求,也可以扭轉畢業(yè)設計的被動局面。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重視教師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是電子信息專業(yè)的重要指標,大力鼓勵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的優(yōu)勢要保留。在授課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教授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同時教學中采取精講、互動、提問、模擬演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第二,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是教學方法中必要的手段。在授課中應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等課程中應用廣泛。提倡并鼓勵教師制作精美課件,從而把原來黑板上的單一信息表現形式改變成聲像兼?zhèn)洹D文并茂的多媒體信息,課件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增加播放效果,從而提高課堂質量及教學效果。
第三,課堂討論法。對于提出的問題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使學生求得共同的認識和對問題的看法,獲得新知識,同時以這樣的形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思維。課堂討論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求異思維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素質。
第四,啟發(fā)式教學。這種方法對學生課下自學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課上以重點內容歸納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并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思維和積極思考,對重點講解的知識點加深印象,并調動學生課下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課堂滿堂灌的現象,活躍課堂的氛圍。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上,我院為進一步推進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考核方式的改革為導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推行多樣化的考試方式。一是對傳統(tǒng)的考試模式進行合理化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改進和完善現有的考核方式。從理論的傳統(tǒng)考核方式,改變?yōu)楝F在的側重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是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的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融合,集中考試和平時成績評定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方式,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實習和實訓的考核方式可以通過對全過程記錄的方式,實現對實踐課程的考核改革。評定學生成績時,可將平時成績與集中考查成績相結合,在平時成績中,加入對各項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注重過程考核和管理,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更加透徹。
五、教學質量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進
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評價等管理工作要重視。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教學評價檔案,形成由院(系)領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水平的監(jiān)督和評價機制,可以作為對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踐證明,建立健全合理的和有效的教學管理和監(jiān)控體系,不僅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幫助,而且對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
對教學的質量考核方式的改進,第一,要建立領導、督導、同行聽課、管理人員聽課制度,全方位的了解教學運行情況,實行教學督導,對學院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工作實行全面的督促作用;第二,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注重教學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饋,通過多種方式掌握信息,全面了解學院教學質量的狀態(tài),及時并有效的將重要信息反饋到相關部門和領導,從而使教學進度和工作得到調控;第三,建立一個適用于學院內部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教學評價,包括課程體系建設評價、專業(yè)建設評價、教學質量評價、畢業(yè)設計質量評價等,以評促建,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六、加強教風建設
為加強教風建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職責、學術職責、社會職責。電子信息專業(yè)教師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躬耕苦讀,鞠躬盡瘁”作為加強教風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融入到教師職業(yè)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中,貫穿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工作的全過程。
第一,以多種形式開展教師教育活動。重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學術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教師法的內容,例如《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等相關的法規(guī)和文件;提倡教師像身邊的教育先進人物進行學習,努力提高本專業(yè)教師參與師德師風建設的自覺性。
第二,重視教風制度建設。制定相關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和科學有效的教風建設體系是建立教風建設工作評估制度的重要保障。同時建立學術道德承諾制度,對申報科研獎勵或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要書面公開承諾堅守學術誠信,恪守學術道德。
第三,對教師考核制度嚴格管理。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堅持師德與業(yè)務考核同樣重要。堅決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將師德師風的考核結果作為職務職稱聘任、教師年度綜合考核和評優(yōu)獎勵等的重要依據。
七、結束語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對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改革是按照邊研究、邊實踐和邊探索的過程推進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在理論教學方面,我們改進教學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制作了精美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滿足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主動性,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方面,教師充分利用從生產實際例子出發(fā)再到理論推導、實物參觀、實驗操作、實習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和改革各課程的考試模式,做到了既考理論知識,又考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我們也加強教師教風建設,以教風建設促進學風建設,實現學院教學規(guī)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fā)展,為學院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松松,郭顯久,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22-25.
[2]邊莉,趙金憲,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建設與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2012(58):17-19.
[3]魏雙燕.加強教風學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0(6):554-555.
[4]武曉光,郭天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21-24.
[5]張翠敏,李春華,姚青梅.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9):35-36.
[6]鄒新蓮.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課程教學方法及內容改革初探[J].創(chuàng)新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