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曉勇
摘要:小學體育中的一門課程是籃球教學,學習的內容豐富,能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均衡發(fā)展,但小學生處于對外界事物過于好奇的年齡階段,集中力易被轉移,同時籃球運動的學習和訓練比較復雜,運動量偏大,易導致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厭倦感,所以在籃球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籃球的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改善教學策略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籃球;游戲化;實踐
一、體育游戲概念
體育游戲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游戲性活動,可用來進行體育教學。通過改變體育項目中的部分情節(jié)和規(guī)則而形成的新的一項游戲活動,依據(jù)游戲的勝負結果,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成為新形勢下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新模式。游戲學習是由身體的各項活動、場地、器材、情節(jié)要求、規(guī)則定義、方法形式等基本要素構成。將游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即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又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意識。體育游戲除了帶有游戲的娛樂性和競爭性,而且還能更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強、自信、勇敢、拼搏的體育精神。
二、籃球游戲化原則與實踐意義
(一)基本原則
一是目的性。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籃球課堂相比,籃球游戲化課堂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之后才是學習和掌握最基本的籃球技能。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抗壓能力、心理素質、道德修養(yǎng)、集體榮譽感、頑強意志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是健康性。在進行籃球游戲化教學時,要將庸俗或可能對小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的游戲全部排出在外。同時,對于游戲任務偏難、動作復雜、可能帶有一定危險性的游戲也需要禁止。在游戲保證安全、健康、積極向上的前提下,籃球游戲化才具有意義,才能對給學生帶來好的影響力。
三是自由性。進行籃球游戲時,具有選擇游戲角色的自由,這就要求游戲的規(guī)則由師生雙方共同決定,而不能只由一方掌握主動權。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是由教師提前備課、做好安排,但在游戲化籃球教學中需要超越這個觀點,學生不再是聽從者,而是參與者,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共同商討。但這并不意味著游戲混亂、紀律不可控和學生的自我放任、逃避。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方向上的總體掌控,規(guī)范教學紀律。
(二)實踐意義
一是豐富課堂內容,培養(yǎng)運動興趣。小學生學習籃球不是以掌握技、戰(zhàn)術和完成訓練為教學任務,而是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運動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一節(jié)課全部用來聽學籃球各方面的知識,一定會極其枯燥厭煩的,也會對他們學習動機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小學籃球課堂教學時,要適當合理的穿插一些體育游戲,豐富學習內容,動靜結合,不但能夠增強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和課堂感染力,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培養(yǎng)體育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勇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游戲中掌握學習內容、鍛煉身體。
二是激發(fā)學習主動性。游戲的特征是極具自由性和娛樂性,這也剛好符合了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所期望的課堂風格,在進行備課時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來對他們進行課堂安排,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運動量的合理性、教學的組織形式等都需要進行考慮、合理規(guī)劃,不能采取負荷量大、單一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傳統(tǒng)方式會扼殺運動興趣,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厭煩,從而無法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降低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游戲融入到籃球教學使課堂能夠包容學生的活潑、好動、愛玩的天性、學玩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課下運動的自主性。
三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斗爭與團隊意識。體育游戲含有個人賽和團體賽。在進行籃球游戲化時,個人與團體賽交叉安排,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協(xié)調彼此關系,慢慢加強集體之間的默契配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使學生理解為團體而戰(zhàn)、為榮譽而戰(zhàn)的意義,在這些過程中激發(fā)拼搏意識,培養(yǎng)團體合作意識,促進社會交往能力。
三、小學籃球游戲化實踐
(一)課前熱身
在籃球正式學習之前,要合理的運用熱身階段的時間,運用有趣、歡快的體育小游戲使學生身心都對籃球產生興趣,快速的進入籃球教學狀態(tài),教師從各種渠道查找資料,認真分析準備哪些游戲可以被學生所喜愛,再從其中選擇出適合籃球熱身運動的游戲,讓學生的身心被調動起來,從而提高籃球學習效率和減少激烈運動可能會帶來的神經系統(tǒng)和肌肉、皮膚的損害。教師可以在跑道上布置一些簡單的障礙物,讓小學生小跑、跳躍通過,或者避開障礙物算完成熱身任務,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主動對籃球感興趣,了解籃球的有關知識。
(二)課中教學
在課中進行游戲教學,是促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課堂中籃球的教學內容,例如在運球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為3個小組,用運球的方式完成接力任務,看哪個小組用時最短,這樣不僅能夠使運球技能得到鍛煉,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和學習興趣。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籃球技能來合理安排游戲任務。
(三)課尾放松
在籃球課快要下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些放松類的游戲,如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簡單愉悅的小游戲,調節(jié)課堂嚴肅感,達到放松肌肉等目標,使學生對籃球課堂產生喜愛感,從而將籃球作為愛好,在課后能主動進行籃球運動。
四、結語
體育游戲的新型教學模式雖然是為了達到提高學生運動自主意識、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個人競爭意識和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目的而設計建立教學理念,但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籃球教學時要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切實設計或改編籃球課堂游戲,將游戲教學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應用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錢鈞,等.木體論游戲觀與體育教學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7(8).
[2]杜新雨.淺談體育游戲在籃球課中的作用及與運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9).
[3]博彬華.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5(1).
[4]胡建川.籃球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與運用[J].未來英才,2014(6).
[5]李領娣.淺談游戲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A].2012年7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義集[C],2012.
[6]周潔.淺析游戲教學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2).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