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萍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浙江 嘉興 314051)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到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通過對學習倦怠的探究,提出對學習倦怠學生開展干預工作的原則或教育的建議,同時給出基于輔導員視角具體可操作的干預策略。
關鍵詞:輔導員;學習倦??;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5-0060-03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entioned that education must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promo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so as to make every child knowledgab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burnou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intervention of student burnout. Meanwhile, from the counselors' perspective,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counselors; learning burnout; intervention
教育是一項民生工程,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但近來國內對于大學生逃課現(xiàn)象的研究卻也越來越多,這就說明學生的逃課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究其原因,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特別是由于學習壓力或缺乏學習興趣而對學習感到厭倦,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愿意去花時間克服。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平時不交作業(yè),也不上課,同時還伴有網格成癮等問題,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楊麗嫻在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學習倦怠的研究基礎上,把學習倦怠定義為: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倦、疲乏、沮喪和挫折,從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當的逃避學習的行為,這種狀態(tài)稱為學習倦怠[1]。綜上所述,當前高校學風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學生的學習倦怠,引起學習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觀上的也有客觀上的,客觀原因通過主觀對學生本人產生影響。有的學生對所學的專業(yè)缺乏興趣,對某些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動機不強,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出現(xiàn)逃課現(xiàn)象。這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學生自己美好青春的浪費。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進而也會影響社會和諧。
一、當前對于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現(xiàn)狀
關于“倦怠”的最早描述是1961年。早期對于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工作領域。“工作倦怠”(job burnout)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1974年首次提出[2]。學習倦?。╨earning burnout)的概念來自于工作倦怠的研究。1981年,Pines 和Katry 首次提出了學生倦?。╯tudent burnout)的概念[3],其意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倦怠現(xiàn)象。
當前對學習倦怠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大學生的專業(yè)承諾、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自尊與生活滿意度、人格特征、心理壓力、歸因方式等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并且特別對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學習倦怠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另外,還有某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倦怠現(xiàn)狀及其與專業(yè)承諾關系研究;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修改和編制及大學生學習倦怠應對策略等。近來,國內也有學者提出,如今我國普遍存在的是“學習倦怠”還是“學習頹廢”?因此對于學習倦怠的干預首先要區(qū)分與學習倦怠容易混淆的相近概念[3]。在國外學者的研究中,布蘭科·史利文(Branko Slivar)主要從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來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對應馬斯勒其和雷特(Maslach & Leiter)提出的造成過勞(倦?。┑牧椩颍页隽嗽趯W校環(huán)境中相應存在的六項因素,并進行了歸納。各類文獻資料顯示,大學生產生學習倦怠并不是簡單的現(xiàn)象,學習倦怠的發(fā)生和其他很多的相關因素都是有交互作用[4]。一些學者認為對環(huán)境和倦怠的研究在更進一步的研究中是十分需要的,并且在對醫(yī)學院學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衰竭顯著關聯(lián)到不健康,該文提醒老師們應注意這點[5]。還有在國外學習和從事研究工作的中國學者通過對中國大學生的多項調查,比較研究了學生倦怠的控制軌跡的預測值和應對靈活性,結果顯示應對靈活性的構成包含知覺可控性和戰(zhàn)略適應,可以負向預測倦怠[6]。
當前大學生中已出現(xiàn)相當比例的學習倦怠現(xiàn)象,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學習倦怠與歸因問題的相關研究中,杜宇,孫麗麗的研究表明:歸因方式為內控的大學生, 更容易產生學習倦怠。歸因不當也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學習狀態(tài)[7]。在與網絡成癮和非網絡成癮的比較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網絡游戲成癮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表現(xiàn)出倦怠、沮喪、情緒低落,更容易出現(xiàn)逃課、遲到、不聽課等厭學行為;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成就感更低[8]。有些學者還把專業(yè)承諾和學習倦怠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大學生專業(yè)承諾水平不高,學習倦怠的水平較高[9]。朱小麟從學校教育環(huán)境來說,影響大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學習自由度和高校教師素質。因此有學者認為,優(yōu)化學校教育環(huán)境,必須從改革學校教學和管理上入手[10]。趙文進、劉清梅認為,學習倦怠問題之所以在當前較為普遍,既有學習者自身的問題,也與學校和整個社會大背景相關。今后,學習倦怠問題的研究應加大校本研究,這樣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11]。在近幾年的研究中,一些學者結合“手機使用”的情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心理韌性”開展與學習倦怠的研究。楊丹等認為希望和學習倦怠顯著負相關,也會對學習倦怠起到緩解作用[12]。關于對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日趨增多。
二、對學習倦怠進行干預的基本原則
對學習倦怠的學生進行干預的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與學生相關的全體人員進行共同努力,也就是全員育人,而且干預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該從源頭防止學生出現(xiàn)學習倦怠,而不是事后補救。對學習倦怠的干預要立足長遠,循序漸進;應充分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干預;結合當前的社會大背景并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進行校本研究,事先要設計好針對性強的專項干預計劃;在干預中要巧妙運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習倦怠的學生重新恢復自信,熱愛學習。
總體上,目前關于學生的學習倦怠研究則相對滯后,至今仍未形成成熟的、得到普遍認可的測量量表,對學習倦怠結構維度理論還沒有形成共識,而且干預手段相對單一,缺少相關的實證研究[3]。對學習倦怠的干預要從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個人四方面加以統(tǒng)一協(xié)調,但在實踐中沒有能同時調控這三大領域的實踐操作部門。所以特別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可以操作,可以控制,有效的切入點,以此對學習倦怠進行有效干預。同時,在研究的過程中可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探查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真實感受[13]。當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在對學習倦怠進行干預中存在有利因素,基于輔導員視角的高校學生學習倦怠干預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三、對學習倦怠學生進行干預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取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對他的關心。只有讓學生對輔導員產生了良好的信任,并愿意敞開心扉和輔導員溝通是開展干預工作的第一步。對學生以誠相待,需要幫助的學生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著缺陷。輔導員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有關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加強歸因練習
讓學生思考:站在現(xiàn)在這個位置,自己能做能改變的是什么?在目前的狀態(tài)下不可能退學重考和休學或是放棄學習(因為家長基本不會同意),一般情況下學生在當前的處境中只能是抓好當前的學習,努力讓自己學有所成。引導學生總結自己進入大學以來的得失。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還沒有做好。橫向和自己同年齡的同學比較,發(fā)現(xiàn)別人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想想自己如何努力地向前。強調過去的已經成為過去,當下能做的是什么。讓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當然有些學生也是考慮了興趣自己填報的志愿,對于這樣的學生相對更容易做引導工作。
在明確學習目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將來的打算明確進入大學的目的,是到大學來真正學點東西還是來混個文憑,還是出于家長的要求,或者是幾個目的兼有。根據個性和成長背景,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和總結自己進入大學以后的方方面面,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在和學生的談話中,找出一些實際中的例子。如“考試沒有及格,你認為是什么原因?”“曠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找自己成功的例子,為什么能成功?”通過實例,讓學生找出可以讓自己進步的努力點,讓學生看到希望,同時也懂得如何做才能真正讓自己進步。通過一些典型的具體事件,指導學生合理找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告訴學生如果總是去找別人的原因,對自己會越來越不負責任。從另一方面講,別人的原因可以找,但最終能改變的是自己。如果不找自己的原因,僅僅是盲目地找別人的原因,最后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將會很少,于己還是不利的。
(三)指導制定學習計劃并監(jiān)督執(zhí)行
1. 分析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找出歷年來的學習情況記錄,統(tǒng)計還有多少課程處于未通過狀態(tài),或是未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狀態(tài),當前如何做才能夠達到畢業(yè)和取得學位或是達到心中理想的要求,并且分解成小步驟。
2. 做出計劃。指導學生做出一學期的學習計劃及要求自己達到的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要求有具體的行動表述,如每天晚上去圖書館看書等。同時要有一個每天的學習時刻表。
3. 帶領執(zhí)行計劃。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步聚。帶領執(zhí)行計劃可以由輔導員擔任帶領者,也可以由被干預學生信任的學生骨干擔任。一方面可以和學生深入溝通,另一方面可以監(jiān)督計劃的執(zhí)行。但計劃要分等級,要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同時也要有短期目標,并且要通過口頭承諾,或通過書寫用文字表達出來。最重要的是要有實際的行動。
(四)嚴格控制上網娛樂的時間,引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
要清楚學生平時玩的游戲內容、級別,為什么喜歡這些游戲,以及他們在課余玩游戲的時間。學生有可能會說:“休息時間是自己的,想怎樣就怎樣”。但由于輔導員身份的特殊性,如果在玩游戲時碰到輔導員到訪,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接待。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引導學生從各方面控制上網娛樂時間,同時要找到與學生的共同話題。在針對性的交談中,舉一些因為網絡游戲而導致退學的反面例子。和學生交流要有共同的語言,如果學生喜歡玩網絡游戲,而輔導員對網絡游戲卻一竅不通的話則很多的話題就無從談起,這樣也就很難融入學生或是走進他們的心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多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自信心。
(五)加強感恩教育
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明白父母的辛苦勞動和對自己的影響,同時要加強成年人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感教育。要求學生計算從幼兒園開始到現(xiàn)在,父母共為自己花了多少錢?發(fā)短信或打電話向父母確認是不是差不多;父母的要求是什么,自己有沒有做到?為什么沒有做到?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如果沒做到,是能力的問題還是毅力的問題;作為一名成年人應該如何做?怎樣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感。在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的時候要求學生給父母發(fā)短信。要向學生強調將來要成家立業(yè),到時候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要在年輕的時候努力。通過平時的點滴,讓學生時刻想起父母的叮嚀。
(六)注重延遲滿足教育并通過具體事件進行專項引導
為了長遠的利益而自愿延緩目前的享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延遲滿足。研究發(fā)現(xiàn),即刻滿足與我們的情緒中樞關系密切,而延遲的滿足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所以延遲滿足往往是心理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情商的重要成分[14]。在這些學生中,延遲滿足是個大問題,大部分學習倦怠的學生不愿意先苦后甜。從總體上說,他們在生理上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成熟,但在心理上還不具備應有的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在干預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例如先做好作業(yè)再去玩游戲就是一個很具體的要求。
在干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具體的或是特定的學習事件,例如考試不及格或是曠課被處分,甚至退學處理等,應該根據具體的事件進行專項指導并加強歸因練習。處理好這些具體的事件,有可能會成為學習倦怠學生轉變或頓悟的節(jié)點。
四、結束語
在對學習倦怠的學生進干預時,要特別重視行為跟進,并通過實際行動幫助提高其意志力和自控力,關鍵是從行為上督促;并強調分析內控點和外控點在人的歸因中的作用;在具體的行動中,通過延遲滿足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先苦后甜的含義;運用個性化的指導,每次干預都要讓學生做出口頭改正的承諾;同時,教師自身的調整也很重要,特別是要學會傾聽,分小步驟進行干預,不斷堅持和反復強調。
不同的學校情況不一樣,對學生學習倦怠的干預因素要有一定的區(qū)別。關鍵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學生當前的某項實際問題,如通過補考或是堅持上課等。如果關鍵性的問題不能在短時間得到解決,那么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其他的途徑在外圍進行干預。從學生管理上進一定要講規(guī)定、講原則,當然也要合理地運用。一方面曉之于理,一方面要動之以情,制度和紀律的約束以及情感的投入要恰如其分。此外,要聯(lián)合專業(yè)老師、家長還有其他教職員工等一切與學生接觸的人群,統(tǒng)一思想,多方面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
參考文獻:
[1]楊麗嫻.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狀況及其與專業(yè)承諾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4.
[2]孫曉莉.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xiàn)狀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3]葉展航.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結構維度研究新進展[J].社會心理科學,2012(4):443-449.
[4]DEARY I.J., WATSON R. & HOGSTON R.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burnout and attrition in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3,43(1):71-81.
[5]M. DAHLIN, N. JONEBORG & B. RUNESON. Performance-based self-esteem and burnout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teacher[J].2007,29:43-48.
[6]Yiqun Gan and Jiayin Shang,Yiling Zhang.Coping Flexibility and Locus of Control as Predictors of Burnout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8):1087-1098.
[7]杜宇,孫麗之.大學生歸國方式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科教文匯,2008,6(上旬刊):22-23.
[8]王濱,于海濱,楊爽.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與學習倦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12):841-844.
[9]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1):632-636.
[10]朱小麟.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因素及其對策[J].教育研究,2009(16):60-61.
[11]趙文進,劉清梅.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19(1):84-86.
[12]楊丹,梁三才,吳海梅.大學生成就動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希望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2).
[13]王文珍.大學生學習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社會心理科學,2012(7):784-787.
[14]延遲滿足.http://baike.baidu.com/view/368968.htm[EB/OL].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