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光水+藍家香
摘 要:文章結合福州港松下港區(qū)牛頭灣作業(yè)區(qū)12#、13#泊位工程預制場地建設與配套機械設備的選擇,分析影響預制場地建設因素、怎樣合理選擇配套機械設備,總結施工經驗,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地基承載力 塔吊布設 機械效能 沉箱預制場
1.工程概況
1.1工程概況
福州港松下港區(qū)牛頭灣作業(yè)區(qū)12#、13#泊位工程位于福州市長樂市松下鎮(zhèn),碼頭結構型式為重力式沉箱結構,總長度為576.99m,其中12#泊位碼頭長度311.49m,13#泊位碼頭長度265.5m。沉箱預制共計31件,甲型沉箱23件、乙型沉箱6件、乙1型沉箱2件。
1.2地質條件
根據業(yè)主提供的地質勘察資料,沉箱預制場地所在區(qū)域原泥面標高為-3.0m左右,地質情況由上而下大致可分為6層:①灰~灰黃色粉細砂,厚度3~4m,標貫擊數為9~15擊;②灰色粉質粘土夾粉砂,厚度2~6m,標貫擊數為12~20擊;③灰~灰黃色含礫粉細砂,厚度6~12m,標貫擊數為15~25擊;④灰色黏土,厚度6~9m,標貫擊數為18~28擊;⑤雜色中粗砂,厚度11~13m,標貫擊數為25~40擊;⑥砂土狀強風化層,標貫擊數>50擊。
1.3場地回填
沉箱預制場地全部由開山碎石陸上回填而成,頂標高為+8.0m(基準:當地理論最低潮面,下同),回填厚度約為11m,石料規(guī)格為10~100kg。
1.4地基承載力驗算
該工程甲型沉箱重4100t,單位面積重9.838t/m2。
參考《重力式碼頭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JTS 167-2-2009)相關規(guī)定,沉箱通過基床對地基的荷載,可有應力擴散,因此,單件沉箱的地基承載面積可相應擴大,即988.04m2。
經計算,單件甲型沉箱面積內回填石料重8251.505t(回填石堆積密度1.8t/m3),加上沉箱重合計為12351.505t,作用在地基上的單位面積重12.501t/m2。
根據《港口工程地基規(guī)范》(JTS 147-1-2010)附錄G中表G.0.3-3,砂土承載力設計值fd(KPa)取最小值140KPa(合力方向與豎向的夾角為0°)。經換算,砂土承載力為14.0t/m2>12.501t/m2,滿足承載力要求。
2.場地規(guī)劃
2.1自然條件
(1)風況。根據長樂氣象站多年風速資料及福州港松下港區(qū)一年測風資料并結合在本地多年的施工經驗,對該工程影響最大的為東北風。因此,門機、塔吊的行駛方向應盡量與東北向垂直,如受其他因素影響,無法在垂直方向布設,應加強防風措施,如:增加防風地垅的數量、自重;改用直徑較大的纜風鋼絲繩等。另外,生活區(qū)布設在沉箱的下風向,可有效的降低風況對工人生活的影響,以滿足文明工地要求。
(2)潮汐。潮汐主要影響預制場地標高的確定。
該區(qū)理論最低潮面在85黃海高程以下3.81 m,羅星塔基面以下1.631m。
根據設計資料,該工程設計潮位如表1所示。
預制場地標高應保證在極端高水位時不被海水倒灌淹沒,以滿足沉箱預制安全施工的要求。
2.2出運碼頭及出運通道坡度
出運碼頭的位置、標高及出運通道的坡度對沉箱預制場的標高和朝向有一定的影響。
(1)出運碼頭位置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方面:
碼頭前沿水深滿足半淺駁低潮靠泊要求;碼頭前水域滿足半淺駁調頭半徑要求;進出航道水深滿足船舶航行要求;盡量減少沉箱在場地內的倒運,避免沉箱拐彎運移。
(2)出運碼頭標高應滿足以下兩個要求:
①盡量保證在較低的高潮位時能夠進行沉箱上駁施工;②盡量減少高水位時海水淹沒出運碼頭的區(qū)域和深度;
(3)出運通道的坡度應小于2%,以滿足沉箱運移的安全。
綜合自然條件和出運碼頭及出運通道坡度的因素影響,該工程沉箱預制場地標高最終確定為+8.9m,沉箱出運碼頭頂標高為+7.0m,出運通道長度為142.0m,通道坡度1.34%(滿足安全施工要求)。
3.配套機械設備的選擇3.1門機高度和跨度選擇
在選擇門機時,首先應根據沉箱尺寸確定門機的凈高(吊鉤有效起升高度)和跨度。門機凈高如下:
h2—沉箱標準層外模高度或標準層內模高度;
h3—吊鉤距模板頂的最小垂直高度;
該工程沉箱尺寸(單位:m):18.986×21.95×24.0(長×寬×高),分六層澆筑,底層高1.5m,標準層高4.5m,標準層外模(含護欄和模板下平臺)高6.1m,內模高4.6m。
因此,門機凈高和跨度有以下兩種方案選擇:
(1)方案一 沉箱澆筑至頂層后,標準層外模從沉箱頂吊運
由于標準層外模高度大于內模高度,h3取吊鉤距外模頂的垂直高度。根據規(guī)范要求,模板吊裝時鋼絲繩與模板夾角不得小于60°,故該工程h3=5.5m。
門機凈高H=24+6.1+5.5=35.6m??缍取?7m。
(2)方案二 沉箱澆筑至頂層后,標準層外模從沉箱側邊吊運
此時h2取沉箱標準層內模高度,經計算,吊鉤距吊點的最小垂直高度為3.86m。為降低門機高度,內模吊點可適當降低,該工程內模吊點降低1.3m,因此,吊鉤距模板頂的最小垂直高度h3=3.86-1.3=2.56m。
門機凈高H=24+4.6+2.56=31.16m。
由于外模從沉箱側邊吊運,門機跨度和沉箱間距需適當增加。經演算,沉箱一側與門機支腿間距應≥10m,因此門機跨度≥33m,且沉箱間距應≥8m。
結合該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工況,為降低門機的施工安全風險和建造成本,同時降低塔吊高度,選擇方案二:門機凈高為33.0m,跨度為34.1m,沉箱間距為8m。
門機在設計和現場布設時,駕駛室盡可能按圖1進行安裝,以保證駕駛員在內模吊放時有良好的視野,降低施工風險,同時縮短門機與塔吊間距,降低場地建設成本。
3.2門機機械效能參數選擇
(1)吊鉤起重量。該工程沉箱最重模板為標準層內模(15t),單個吊鉤起重量為35t。
(2)吊鉤起升速度。吊鉤起升速度對模板安裝施工效率影響較大,但速度過快則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與廠家及公司安全部門溝通后,根據沉箱高度,該工程門機起升速度確定為5.0m/min。
(3)吊鉤聯動。該工程門機設有兩個吊鉤,在門機設計或改造時,兩個吊鉤應既能單獨升降、行走,又能同時升降、行走,以節(jié)省模板安拆時間,提高施工效率。
3.3 塔吊
塔吊高度根據門機高度進行設定,作業(yè)半徑則由場地規(guī)劃及半潛駁相關參數確定,應確保鋼筋加工和綁扎、沉箱運移和上駁均在塔吊的作業(yè)半徑之內。塔吊尾端起重量應根據現場施工需求確定。該工程兩臺塔吊作業(yè)半徑均為60m,尾端起重量為3.6t,滿足現場施工需要。
4.結束語
實踐證明,該工程沉箱預制場地規(guī)劃建設合理,基礎穩(wěn)定,未產生不均勻沉降,滿足沉箱預制、堆放荷載要求。通過對配套機械設備型號、性能方案的比選和優(yōu)化,施工效率較高,能夠滿足工程進度要求,可為類似沉箱預制場地建設和機械設備的配套選擇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JTS 167-2-2009.重力式碼頭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S].
[2]JTS 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