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 月
村莊坐落在半山腰,由于坡度原因,房屋與房屋緊挨著,連成一片,遠遠看去,整個半山腰的房屋竟然像一個月亮的形狀。臘月一到,村莊就亮得特別早,閑散的狗兒從一只、兩只,最后匯集成一伙,你追我趕,在村莊的小路上穿梭著,過往的路人相互打著招呼:
“刀把子吳,輪到誰家了?”
“村東頭高家了?!?/p>
“哪天到我家?”
“等幾天吧?!?/p>
刀把子吳的聲音最響亮,一到臘月,他的聲音總是回旋在月亮村上空。鉆進每家人的被窩里,雞籠里,茅房里的事兒在農村并不是啥笑話,大家對這樣的事也并不關心。最關心這件事兒的只有圈里的年豬了。年豬豎著耳朵聽了之后,似乎明白還輪不到自己,又習慣性的“嘟嘟嘟”的貪食著槽里的食物。主人家們卻開始掰著手指計算著,高家過了劉家,劉家完了湯家,湯家過了聾子畢家……好不容易數(shù)落好了,才發(fā)現(xiàn)還得隔上兩三天才輪到自己家,于是放心地干起其他事來。
刀把子吳還有一個名字叫阿布(叔叔的意思),也算是他幫村人殺豬,全村上下對他的尊稱。阿布個兒不高,一年四季穿著深藍色的帆布衣服,戴一頂帶耳的尼絨帽,眼睛凹陷,皮膚黝黑。我家和他家挨得很近,兩座房子之間只隔一堵墻。臘月是阿布最忙的時節(jié),隔著墻我們都能聽到他嚓嚓嚓的磨刀聲。阿布就是阿布,在殺年豬的事兒上,從來沒有因為親情關系而破壞排在他心里的次序,所以,親人罵他是呆子。
這個月里,阿布的身后總是牽著線似的跟著很多村娃,當然還有聞著腥味就發(fā)饞的流浪狗。村娃在阿布的身后嘻嘻哈哈,流浪狗們翹著尾巴跟著村娃。阿布朝左,村娃和狗就朝左,阿布東彎西拐鉆進巷子,村娃和狗也像蚯蚓一樣鉆進巷子。
主人家早早燒著柴疙瘩等著阿布,幫忙按豬的七八個年輕人圍坐在火爐邊烤著火。阿布一到,大家都站起來給他讓座。調皮的村娃學著阿布的口吻問主人家:“伺候毛豬的水燒開沒?”惹得大人們一陣哄笑。大鍋里的水熱氣騰騰,水開了,主人家卻說:“不忙,不忙,等阿布的手暖和了才行。”阿布取出插在腰上的煙袋子,旁邊坐著的人趕快用火鉗夾著通紅的火炭給阿布點燃煙葉,阿布的腮幫子立馬深深凹陷下去,一會兒,吸進的煙從他的鼻孔里、嘴里冒了出來,阿布的臉模糊得像張水墨畫。他詢問著豬的大小,話末,還添上一句到每戶家里都少不了的話:“今早喂食沒?”主人家說喂了。阿布點點頭,不說話,又深深地吸上一口煙。其實,喂食對即將要殺的年豬來說,自然沒有多大意義。反而,喂飽后處理雜碎是特麻煩的一件事,但大部分村人都不忍心看著養(yǎng)了一年的豬,餓著肚子離開。阿布對這樣的事情不發(fā)表看法。
阿布吸完煙,在凳子上敲了兩下,煙桿插回腰帶,剩余的煙灰散落在地上。他起身,按豬人也起身,男主人急忙走出堂屋,打開圈門。阿布最后走出堂屋門,他徑直走向那套裝家什的竹籃子,掀開蓋在籃子上發(fā)黑的藍布,籃子里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的刀具便展露出來。村娃們與其說圍著阿布,還不如說圍著這一籃稀奇古怪的刀具。阿布在籃子里取出一把細長的尖刀,刀尖很細,刀口鋒利無比。阿布用籃子里的一張小帕子擦了擦刀,口中念念有詞。豬兒拉上院壩了,按豬人的使勁聲,豬兒的嘶叫聲,混合在一起。村娃們扔下阿布,像一陣風一樣沖出堂屋。三三兩兩的浪蕩狗們站在遠處,觀看著這一切。
外面的人扯著嗓子喊著:“阿布,豬兒擺好了?!卑⒉嫁D過頭對女主人說:“準備好沒?”女主人點著頭。阿布走出門,女主人從灶后走到灶前燒火的地方。村娃子給阿布讓出一條路,按豬人盡量給阿布騰出更多空間。豬撕心裂肺的尖叫突然變成了哼哼聲。幾只浪蕩狗搖晃了一下腦袋,遠遠跑開了。村娃們盯著阿布,盯著豬,盯著按豬的人,誰都不敢說話。
女主人坐在灶前,燒著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嘴里不斷地念叨著:“愿疼痛減少,來世別再投生成一頭豬。”話末,點燃三支香,插在灶門前。
一切平靜了下來,村娃們又開始鬧騰起來,浪蕩狗們閑散的在院壩里溜達著。
阿布用熱水沖洗著那把鋒利的刀,又從籃子里取出帕子擦拭著刀刃,擦干凈后,放進籃子里。按豬人將一整頭豬放進木桶里,用鍋里沸騰騰的開水淋著。阿布站在旁邊,問淋水的人:“來沒?”淋水的人扯扯豬毛,還一句:“沒有來?!边^一會兒,阿布又問:“來沒?”淋水的村人又用手扯扯豬毛,一大把豬毛握在手中,急忙答道:“來了,來了,來得快著呢?!卑⒉及颜麄€籃子提出去,給按豬人每人發(fā)一把彎曲的刮毛刀,一陣“呱呱呱呱”的聲響在桶中響了起來。村娃們也沒閑著,發(fā)現(xiàn)沒有刮干凈的地方就大叫著:“這里,這里,還有這里呢。”一會兒,一頭大黑豬,變成了一頭大白豬了。村人把豬懸掛在一個搭建好的木樁上,頭朝下,尾朝上,光溜溜的尾巴直挺挺沖著天空。男娃們開始戲弄女娃:“你的小辮子就像豬尾巴?!迸迋円膊豢狭T休:“看,快看,那豬的耳朵多像你們的耳朵呀?!毙鷩W聲把整個院子吵得沸沸揚揚。
“這豬怎么沒有腰子呀?!卑⒉计书_懸掛的豬,假裝在豬肚子里四處尋找。村娃們停止吵鬧聲,擁擠過來。機靈的小眼睛似乎要把豬肚子盯出一條縫來。豬腰子丟了,他們的快樂也丟了?!霸谶@里呢?”阿布像變戲法一樣手里握著兩個腰子。村娃們急忙從阿布的手中奪過腰子,沖進堂屋。女主人把腰子切成四半,涂上鹽、味精、辣椒粉,放到火上烤?;鹕系难印班袜袜袜汀钡陌l(fā)出聲音,村娃們的喉嚨里也“咕嘟咕嘟”響著。女主人用火鉗把燒好的豬腰子放在菜板上,用油膩膩的手指點數(shù)著站在身旁的小腦袋,“一、二、三……”村娃們生怕被女主人忽視掉,墊著腳尖,高昂著小腦袋。女主人根據人數(shù)分好腰子,不過這時的村娃卻顯得害羞起來,誰也不好意思拿第一塊腰子。女主人早知道他們的花花腸子,笑嘻嘻地故意走開。女主人前腳還沒有跨出門檻,菜板上的豬腰子就被一搶而空。他們個個嘟囔著小嘴,心里想告訴女主人,其實她真沒有必要出去。
冬意漸漸濃厚起來,偶爾有幾場單薄的小雪輕輕的給村莊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衣。有雪了,雪的世界里裝著村娃們天真無邪的童真和無窮無盡的快樂。這個時候,阿布最值得驕傲的日子就到了末尾,然而,像月亮一樣的村莊卻顯得格外明亮、清澈。
年花花
臘月底,是年花花開放的時節(jié),那“砰砰砰砰”的開放聲,像誘餌一樣吸引著村娃們。
年花花不是真花,是每到年關才能吃到的玉米花。過年的時候,玉米花像一道菜,擺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像水果糖,揣在大人小孩的褲兜里。玉米花,就被村娃們叫成了年花花,年花花開得水深火熱的時候,年也就離村莊越來越近了。
村東頭有塊大大的石堡,長得怪怪的,像牛不是牛,像龜不是龜,上面能容納十多個村娃子嬉戲玩耍。站在石堡最突出的菱角上,能望見山梁上盤旋著的小路。
年味兒把村莊涂得濃濃的時候,大石堡上的村娃就會越來越多。
那時的村娃比早起的公雞還要早,比田地里四處尋食的麻雀還要忙碌。敲敲這家的門,喊喊那家的村娃子,“出門啦,出門啦,背著年花花的人就快到了?!庇蛇h及近,一呼百應,由喊到唱,最后像一支激昂的晨歌,匯集在大石堡四周,停了下來。
太陽慢慢爬上東邊山頂,村娃們瞇縫著眼睛,對著山頂,爭先恐后用小手指比劃著陽光的高度。
“昨天,陽光爬到這么高的時候,背著年花花的人就已經出現(xiàn)在山底了。”
“不對,是爬到這么高的時候,背著年花花的人才到山底的?!?/p>
“是這么長,是這么長……”
吵鬧聲響徹在大石堡上,陽光的高度被村娃們比劃得長長短短。
“年花花來了,背著年花花的人來了!”一聲喊叫,陽光的高度瞬間像融化地面的積雪,不見了。村娃們朝著山腳呼喚著,聲音順著山坳一直傳到山腳下,背著年花花的人停了停,往大石堡看了看,又慢慢地走著。
“聽見了,他聽見了?!笔ど系拇逋迋儦g呼雀躍著。背著年花花的人隨著山路鉆進荊棘里,看不見了,村娃的呼喊聲也停了,眼睛盯著荊棘,生怕消失。山路十九彎,背著年花花的人走進十九彎,村娃們眼神繞著山路十九彎。彎彎山路,彎彎心,彎著彎著,背著年花花的人汗流浹背地彎到大石堡上來。
村娃們簇擁上去,幫拿炭火的、拿口袋的、拿簸箕的忙得不亦樂乎。唯有一樣,拿不動,就是背在背上能變出年花花的長著大肚子的機器。
跑得快的村娃們,沿著進村的小路,大聲地呼喊著:“背著年花花的人來,背著年花花的人來了?!甭曇翥@進村子的溝溝巷巷里,忽然遠了,忽然又近了。
大人們有的扛著口袋,有的背著背簍,有的拿著簸箕,里面裝滿了金燦燦的玉米粒,玉米粒在口袋里、背簍里、簸箕里你擁我擠,發(fā)出輕微的嘩嘩聲。村娃有的拉著大人的長衫,有的抱著大人的褲腿,緊跟在后面。大人之間互相問候著:“你家今年的年花花可比往年多了呀?”“你看,跟在后面好幾張嘴巴呢!”大人邊走邊回頭看著后面的村娃,哈哈地笑著。
大人到了,背著年花花的人也到了,從村子的四面八方嗅著年花花味道的狗呀、貓呀也到了,公社的院壩里頓時熱鬧起來。
背著年花花的人不慌不忙地安裝著他那臺被煙熏黑了的大肚子機器,村娃們四處尋找著引火的柴渣子,帶有火柴的大人幫忙在火盆里引燃炭火。
背著年花花的人轉悠在公社的院壩里,摸摸這家的玉米粒,嗅嗅那家的玉米粒,村娃們都知道,這叫“開門紅”,選上誰家的,就說明誰家玉米粒是最好的。背著年花花的人會把最好的玉米粒作為他開張的生意。玉米粒越大,炸開的年花花就會越漂亮。這也可以顯示出背年花花人的手藝。一旦被選上,大人和村娃都得意地將自己家的玉米粒交給那人,放進那被熏得黑黑的機器里。
等呀等,盼呀盼,小狗小貓著急了,村娃們著急了,咕嚕咕嚕嘴饞的小肚子著急了。隨著背著年花花的人一聲吆喝,黑色機器里發(fā)出巨大的聲響,接著一股噴香的味道傳遍四周。村娃們圍了上去,大人們圍了上去。小狗小貓落在他們的身后,轉著骨碌碌的眼睛,隨時都想跟上去偷一回嘴。
年花花開放的季節(jié),整個月亮村沉浸在一片濃濃的香味里。
買 水
缸滿倉滿灶門滿。缸,裝水的水缸;倉,裝糧食的柜子;灶門滿,指的是將柴火把做飯的灶門塞滿。爺爺說過,阿媽阿爸也說過。年三十,把這些都裝滿,就意味著來年不愁吃穿,不愁柴火,不愁沒有水喝。
爺爺舉起手,指著村子背后的一座大山告訴我說,水的根就長在那里。我踮起腳尖,怎么也尋不著長在那豐密植被里水的根。根不見,我卻能一眼瞧見那若隱若現(xiàn)像銀帶子一樣流在村子水溝里的水,陽光灑在上面,折射出點點明晃晃的光,刺得人眼睛睜不開。
水,遠看溫溫柔柔,流經跳水口時,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響。這水,是村人的灌溉水,也是飲用水。
賈家屋后有個大大的水凼,大溝里的水流經這里時,似乎走累了,總是停停歇歇,撒歡片刻,又歡快地向東奔跑。蕩起的水始終清澈見底,下壩子的村人都到這里來背水。每天清晨和太陽落山,這里一路都會灑下一串水瓢在水背里浪蕩發(fā)出的哐當哐當聲,悅耳動聽。平日,這聲音閑散而柔和,但到每年三十夜,這里的哐當聲匯集起來,像是一個組合好的大合唱團,高高低低,快快慢慢,雜而不噪。
民間有說法,這天晚上背的水俗稱頭水,我們村把這叫做買水。
村子里,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口青石做成的水缸,結實耐用。我們家青石水缸是阿爸年輕時從高山上花了五天的時間背回來的。大年三十這天,水缸里的水就快滿了,按阿媽的話說,還差的那一口,就是等著你阿爸買的水了。
那年,阿媽拗不過我的又哭又鬧,答應我跟隨阿爸去買一次水。我高興地幫阿爸張羅著木瓢、水背。阿爸阿媽則忙著準備照明的竹子火把。買水一般是晚上十二點,可時間這東西在農村里白天還可以看天空的太陽來說話,一到晚上,誰也摸不著底。我們只有聽外面的腳步聲,腳步聲越來越多的時候,阿爸帶著紙錢和三根香,背上水背,拿著點燃的火把就出門了。我跟在阿爸的后面,扯著他的衣角,看著火把把我們的身影一會兒變粗、一會兒變細。路上遇見一些買水的人,見面只是互相點點頭,失去了平時的莽撞與粗糙,文靜得像是城里人。出門時,阿媽囑咐過我,不能多說話,要不買水就不靈了。有了阿媽的囑咐,我自然也就安靜多了。
我們來到賈家后面的水凼,這里被一個個火把照得亮堂堂的,水凼旁邊的路邊上,多了一些已經燒完和正在燒的紙錢。我默默地注視著這些站著、坐著的村人,他們有的東瞧瞧西看看,有的坐在石頭上抽著葉子煙。阿爸放下水背,帶上紙錢和香,在路邊燒著紙錢?;鸸獍寻值哪樣车眉t紅的,我相信我的臉蛋兒也和阿爸一樣紅。他邊燒紙錢,嘴里邊念叨著什么,我聽不清楚從他嘴里冒出的話星子。我學著阿爸,也動了幾下嘴皮子,不知為什么,動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吃食的小豬崽子,于是閉上了嘴。
突然,一個年老的人用嘶啞的聲音吼著幾句吉祥的話,話音剛落,身后響起了木瓢碰到溝底發(fā)出的嗤嗤聲,水倒進水背的嘩嘩聲,這聲音合起來,把賈家后面的水凼子吵得沸沸揚揚。我扯扯阿爸的衣角,示意他也該買水了。阿爸站起來,來到水邊,可是這里已經擠滿了人。他默默地背上水背,往水池的上方走去。這里的水很淺,淺得立馬就映出我和阿爸的臉。阿爸把火把交給我,拿出木瓢舀起水來。因為水淺,我能清晰聽見木瓢和沙石的摩擦聲。買水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阿爸的上方也有人舀水了。溝渠怎么彎,買水的人排列隊伍就怎么彎,手中舉著的火把也隨著排列的隊伍怎么彎。買完水的人,終于可以開口說話了,那憋久了的聲音有些沙啞。他們開著粗粗糙糙的玩笑,恢復了往日的模樣。
阿爸買完水,將木瓢放在水背里,瓢在水背里輕輕的蕩悠著,像我以前折過的紙船蕩悠在水溝里。起身離開的人多了起來,小路上不斷響起木瓢蕩在水背里哐當哐當?shù)穆曧憽?/p>
大年三十的夜,脆生生的。
我拿著火把,走在阿爸身后,阿爸的影子變得長長的。我問阿爸,他燒紙的時候那翻動的嘴皮在說些什么呀?阿爸的聲音從背著的水背后面?zhèn)鞒鰜恚骸拔以谙蛩衿矶\,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村人不缺水,每家的水缸都能裝得滿滿的?!?/p>
哐當哐當,夜越靜,這哐當聲越是響亮。買水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著,而我在時間的深筒里,卻不知不覺“賣”掉了不少可貴的年華。
過年謠
風從結巴阿爺家果園里灌上來,卷著果園里橘子的香味,拂過結巴阿爺家陳舊的門檻。結巴阿爺坐在風中,風鉆進他的嘴巴,半天沒有吐出的話又被風灌進了他的肚里。他皺皺眉頭,似乎咽下了一生的凜冽和滄桑。一陣過后,結巴阿爺?shù)哪槖甑眉t紅的,脖子上的青筋像細繩一樣,僵硬硬地趴在他的皮膚下。
“娃,娃們,阿爺今天教你們唱過年謠?!苯Y巴阿爺終于從嘴里吐出這句話,然后輕松地撫了撫胸口,眨巴著眼睛,看著圍在他四周的十幾個村娃子。
我們擠成一團,像還未盛開的菊花的花瓣,實在受不了的,就用手腕撞撞身后的娃子,示意擠著自己了。結巴阿爺成了菊花的花心,直聳聳地立在那里。
結巴阿爺清了清喉嚨,看著我們,開始唱起來: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豆、十麥、十六鼠、二十風。奇怪,顫悠悠的調子竟然治好了阿爺結巴的毛病。唱完之后,他告訴我們說,這就是過年謠,祖祖輩輩到過年的時候天天都會哼唱。我們看著結巴阿爺,輕輕地學著他唱起來。唱著唱著,我們唱到了完全不著邊的調子上,唱得相互間也別扭起來,越別扭,越是想笑,最后緊蹙的菊花瓣不安分地動起來,像被風吹亂了。阿爺結結巴巴地說:“娃子們,別……別鬧騰,來……來跟阿……阿爺學著唱?!苯Y巴阿爺眨巴了幾下眼睛,又開始教我們唱。學過幾遍后,我們都會唱了。結巴阿爺試聽了一遍,點點頭。他舉起一只手,手掌在我們腦袋上空上下晃了兩下,然后問我們:“娃……娃子們,讓阿爺再給……給你……你們講講過年歌謠里的故事吧!”一聽說講故事,我們的嘴巴立馬像上了線,閉得牢牢的,骨碌碌的小眼睛盯著阿爺白胡須下藏著的嘴巴。
結巴阿爺開始講了。
大年初一雞過年。那天可是雞的主,每家每戶都要把雞當成是上賓來伺候著,喂好吃的。這天,主人家也特別講究,不能掃地,不能潑水,不能吃面,不能看見繩子或者秤桿。掃地、潑水會把家里的錢財弄丟了;吃面的話,農忙季節(jié),自己家會經常遇見下雨;看見繩子和秤桿,會在新的一年里常常遇見蛇。
大年初二狗過年,初三豬過年。這兩天是人們串門的好日子,大人帶著家里的娃子給長輩們拜年,這兩天的年過得尤其暖和。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拉著家常,臨走時,長輩們會送一些平日里比較稀罕的東西給娃子,如一枚雞蛋或者是自己手工做的鞋子、帽子等,多與少,都不重要,只要心意到。
初四羊過年。初四諧音“出事”,這天,人們都很忌諱,全家老老小小不得出門,待在家里,曬太陽,做些閑散的瑣事。
初五、初六牛馬過年。牛馬是村子里重要的勞力,這兩天人們要對牛馬尤其寬厚,喂上等的谷草。如果這天太陽好的話,村人們就會牽上各家的牛馬,帶上刷子,來到水溝旁,用水和刷子刷洗它們的身體,伺候得相當周到。
初七人過年。村人會把這天看得很重要,吃好的,耍好的,年味濃濃的。不下地、不做針線活,能怎么休閑就怎么休閑著。
八九十這三天糧食過年,糧食是村人的命根子。這天,人們會把糧食從冰涼的柜子里拿出來少許,象征性的曬曬陽光,說很多吉祥的話。
十六是老鼠年。老鼠是莊稼的敵人,影響著莊稼的成長和收成。這天,村人萬萬不能下地,下地的話,就會為來年引來成群的老鼠糟蹋莊稼。
二十是風過年。風來自四面八方,有亂的,有順的。這天,村人會用煙子來祭奠風的到來,每家都會在門外或者鍋灶里熏上煙,看著煙順風飄,祈求來年沒有風災。
阿爺講得結結巴巴,孩子們聽得結結巴巴。有的把阿爺?shù)脑捬b進了腦子里,有的卻像樹樁一樣半天回不過神來。李家娃子站起來,對阿爺說:“結巴阿爺,我要唱過年謠?!蔽覀円哺臭[起來:“過年謠,過年謠?!?/p>
結巴阿爺笑了笑,這一笑,臉上的皺紋扎成了堆,“好好好,我們來唱過年謠。”阿爺說。
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豆、十麥、十六鼠、二十風……
風從果園來,經過結巴阿爺家的門檻,卷著我們的歌聲,匆匆拂過村莊。村莊在風中蒼老,我們在風中成長……
責編手記:
雍措《月亮村的記憶》分“臘月”、“年花花”、“買水”、“過年謠”等小節(jié)生動描繪了康定地區(qū)農村過年的種種有趣的民俗。如:殺年豬時孩子們分食豬腰子,女主人還要為被殺的豬兒燃香祈禱;爆米花給村娃們帶來的莫大快樂;年三十家家都要缸滿、柜滿、灶滿以祈求來年豐衣足食,并為此要深夜去背水;結巴阿爺教孩子們唱過年謠等等。這些純樸的民風構成了當?shù)鬲毺氐娜宋木跋?。作者注重對生活細?jié)的觀察與把握,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鄉(xiāng)村過年溫馨、快樂的風情畫卷,讀來饒有興味。
責任編輯 陳 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