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琴
中國人,似乎比其它國家的人更重視孩子的教育。以至于教育的起點越來越早,起跑線往前一移再移,從小學移到幼兒園,從幼兒園移到剛出生,從剛出生移到出生前,從孕期移到備孕……這樣的“重視”,讓家長和孩子都生活在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上學后,甚至從臨上幼兒園開始,這場戰(zhàn)爭更是進入白熱化階段。有的家長會千方百計、不辭辛苦地追逐“好學?!保械募议L對孩子提出各種學習要求,有的家長讓各類補習班充斥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有的家長天天用鄰家孩子多么優(yōu)秀來刺激自己的孩子……
然而,上述的“重視”,真的是應該有的重視嗎?上述家長追求的,真的是“好的教育”嗎?
我想,教育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涵養(yǎng)生性、激發(fā)潛能、啟迪智慧,其本質在于“引導和喚醒”,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教育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目的是讓每一個孩子活出風采,成為最好的自己!以上名校為目標,以考高分為目標,以將來找到收入高的工作為目標,不應該成為家長為孩子設計的成長之路;天天苦讀,放棄適當?shù)男菹?,放棄孩子的天性,放棄心靈的滋養(yǎng),這不該成為孩子應該有的生活。
那么,誰應該為“好的教育”負起責任?
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家長習慣比較學校之間的優(yōu)劣,卻不習慣比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為什么同齡孩子在同一班級而成績不同?為什么同齡孩子在同一班級對公益事務看法不同?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把責任推向學校和老師時;當我們把“別人家的孩子”當作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時,我們想到自己的教育責任了嗎?我們和孩子平等地對過話嗎?我們把孩子作為獨立的人來對待過嗎?我們認真思考過如何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以榜樣的作用來影響孩子嗎?我們善待過孩子的心靈嗎?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引領和喚醒作用了嗎?
眾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發(fā)展階段具有重要作用。但有相當多的家長完成了對孩子的“養(yǎng)”,卻忽略了“育”的責任。在此,我想喚醒大家重現(xiàn)家庭教育的作用,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成長!
編輯 _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