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英+汪興堂
摘要: 建立在網絡基礎之上的互聯(lián)網、短信、博客、手機報、微博、微信、 微拍等新媒體日益盛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走出誠信教育困境已經成為高校的迫切需要。對誠信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 The new media, such as Internet, SMS, blog, mobile newspaper, microblogging, WeChat and micro-film, which are based on the network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ces many challenges. To overcome the dilemma of integr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arries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grity problem, establishes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o innovate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which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新媒體;誠信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new media;integrit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233-03
0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建立在網絡基礎之上的互聯(lián)網、短信、博客、手機報、微博、微信、 微拍等新媒體應運而生。校園是新媒體交流應用最廣泛的地方,不僅給大學生誠信教育帶來了機遇,提供了雙向互動的平臺,而且?guī)砹颂魬?zhàn),帶來了雙面影響,帶來了現(xiàn)代性危機。鑒于此,大學生誠信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探索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無疑具備著較為深刻的客觀意義。
1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呈現(xiàn)新特點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創(chuàng)新,新媒體的發(fā)展給現(xiàn)代的學生帶來了便利和資源,但由于新媒體進入門檻低且操作簡單,導致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性日益嚴重。據調查,近85%以上的高職大學生,業(yè)余生活在QQ 聊天、網絡游戲、淘寶購物中度過,互聯(lián)網的虛擬性和直觀感,受到高校大學生的青睞,他們改變了以往接受信息的傳統(tǒng)習慣。
2 新媒體對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2015年6月22日至30日,由課題組和學院團委、學生會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調查活動對象為全日制在校高職???00名學生,各系按人數比例抽取學生參與調查。其中男生235名,女生65名。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針對三個方面,一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基本看法,二是大學生在學業(yè)、生活、社會方面的誠信現(xiàn)狀,三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新媒體對高職大學生誠信的影響,共68個指標;收回有效問卷283份,有效率為94.33%。新媒體的發(fā)展,給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帶來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等方面。
2.1 新媒體對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正面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們普遍能夠認識到,誠信是當代高職大學生重要的品質之一,在各方面都非常重要。有72.43%的同學認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誠信,一向嚴格要求自己,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做到誠信;有79.86 %的同學認為誠信品德對個人素質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有62.19%的同學把誠信視為人的最重要品質。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在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在學業(yè)、生活、網絡等方面關于誠信認識的主流是好的,可以說充滿著相當的正能量。一方面,新媒體拓展了誠信教育的視野。新媒體及時、快速提供豐富信息知識的特性,給大學生了解國內外誠信教育的動態(tài)及發(fā)展趨勢提供了便利,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流思想、答疑解惑、疏通心理的場所,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把大學生從被動接受教育中解放出來,強化了誠信教育的效果。二方面,新媒體豐富了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容。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網絡社會”,為大學生誠信教育增加了新內容;三方面,新媒體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大學生“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消除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改變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平等關系,拓寬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渠道。
2.2 新媒體對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負面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新媒體技術給高職大學生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在網絡誠信、經濟誠信、學業(yè)誠信、交往誠信及現(xiàn)狀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誠信缺失狀況,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方面,網絡上一些反動、非法、色情、暴力、有害、虛假的信息,在不斷侵蝕高職大學生的思想,干擾高職大學生正確誠信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職大學生誠信判斷與選擇能力,使個別高職大學生意志沉淪,迷失自我,出現(xiàn)了網絡誠信問題;二方面,網絡多元文化也對高職大學生的誠信觀的形成產生了錯誤的引導,導致高職大學生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誠信認識偏離正確的軌道,違背誠信準則和誠信規(guī)范,出現(xiàn)了經濟誠信問題;三方面,新媒體背景獨特、鮮明的時代特征,催生了大學生個性的張揚,鞏固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主體地位的確立,影響大學生對傳統(tǒng)誠信觀的選擇和判斷,缺乏誠信認知、誠信判斷和誠信選擇能力,導致學業(yè)誠信問題;四方面,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虛擬性、隱匿性,讓高職大學生在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間不同的身份互換,弱化了誠信教育對高職大學生的規(guī)范約束功能,導致了交往誠信問題。
3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危害性
高職大學生由于經驗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導致自身誠信出現(xiàn)問題。這些大學生的誠信行為,不僅體現(xiàn)在個人素質上,也影響到整個未來企業(yè)、行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由于大學生誠信缺失,給大學生誠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3.1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環(huán)境危機 在新媒體背景下,受社會化過程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受社會、學校、家庭等環(huán)境方面失信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危機。一是社會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不良影響。新媒體背景下,西方社會意識、資產階級思想、敵對勢力等無孔不入的滲透入大學生的思維和理念,高職大學生較弱的判斷、鑒別能力,容易導致高職大學生誠信判斷標準失衡,誠信行為失范;二是高職院校誠信教育缺乏針對性、現(xiàn)實性。傳統(tǒng)的誠信教育目標過于理論化、籠統(tǒng)化,目標指向性不強,方法較為單一,內容偏于理論,缺少實踐性,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重技能輕人文,導致高職大學生誠信認知和誠信行為的錯位;三是“學而優(yōu)則仕”的不良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每一位學生學前教育的啟蒙者、引導者和示范者。家庭誠信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著每一位學生,有些家庭只重視知識和能力教育,忽視了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忽視了家庭情感教育的作用,導致子女長大后出現(xiàn)了有才無德的誠信危機。
3.2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認知危機 高職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如何,是高校進行思想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標準。高職大學生連起碼的誠信品質都不具備,談何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新媒體在為大學生誠信教育提供新的內容、新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更為廣闊的教育平臺的同時,新媒體多元文化的傳播及不同的道德觀念的匯集交織,對大學生的誠信認知產生了影響。
3.3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實踐危機 高職院校的宗旨是培養(yǎng)實踐應用型人才,未來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將分布在企業(yè)的各個角落,成為企業(yè)的專業(yè)骨干和一線技術人員,其誠信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整個產業(yè)誠信建設的發(fā)展,甚至嚴重影響中國市場經濟的良性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涉及因素眾多,高職大學生作為其發(fā)展主體,在日常交往中已經潛移默化的接觸到了各種市場經濟的標準,逐漸的將自己行事的目標變?yōu)榱死妫@無疑滋長了部分人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時若大學生無法堅守其心,其誠信信念受到破壞,勢必會影響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和發(fā)展。
4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誠信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
4.1 加強網絡社會治理,推進網絡依法規(guī)范有序運行 在新媒體時代,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搶占網絡教育陣地,建立完善的網絡誠信教育體系。一是高職院校要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加強能力培訓,建立一支適應新形勢的教育隊伍;二是以優(yōu)秀輔導員、誠信典型學生、優(yōu)秀大學生為代表,樹立各類誠信典型,建立誠信教育的網絡輿論場,在潛移默化中開展誠信教育。同時,借助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建立師生網絡互動平臺,營造良好的網絡誠信教育環(huán)境。
4.2 完善網絡誠信建設機制,增強大學生對誠信教育的社會適應力 網絡誠信問題不僅存在于大學生中,更是一個社會普遍現(xiàn)象,急需一套完整的、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來給人們劃定一個法律界限,做到有法可依。通過建立網絡誠信機制,引導當代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依據網絡法律和道德意識的規(guī)范,行走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做到有法必依?,F(xiàn)在的問題是,制定網絡法規(guī)的依據是什么,具體的法律條文應該涉及到什么程度,什么樣的網絡行為是處于道德和法律邊境上的,把握好這個“度”,是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行為,促進大學生網絡誠信的重中之重。
4.3 建立和完善規(guī)范化的學校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大學生誠信教育 按不同的誠信內容和條例,高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誠信準則,出臺一套誠信評價制度。首先,對學生的考試誠信、助學貸款誠信、平時為人處世的誠信等系列誠信行為,進行量化,形成規(guī)范的指標,建立獎懲分明的實施制度,更加標準化地評判大學生的行為。其次,通過校園網絡、電臺、櫥窗等媒介進行誠信氛圍的營造,大力宣揚誠信案例,開展各類誠信主題活動,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再次,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跟隨一生,將個人誠信納人到大學生檔案袋中,成為給用人單位衡量畢業(yè)生素質的一份重要依據。
4.4 積極拓展“互聯(lián)網+大學生誠信教育”空間 新媒體時代為誠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一是在這個新媒體橫行的時代,許多高校都投資建設了校園網,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誠信教育提供了更新的方法;二是在互聯(lián)網技術日趨盛行的時代下,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為高校誠信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樣化的技術;三是微博、微信等新平臺的普及,為高校誠信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平臺。
新媒體時代積極推動了誠信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一是通過開設通識課程,讓學生在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的同時,自然接受新媒體的正確認知,及時糾正他們不誠信的思想偏軌;二是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社團活動等傳播交流的平臺,倡導積極向上的誠信正能量;三是學校和家庭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和聯(lián)系,學校和家庭進行雙向管理,成為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第一主陣地。
5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創(chuàng)新保障措施
通過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表現(xiàn)形式的闡述,可看到新媒體背景下的誠信教育,為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因此,需要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創(chuàng)新做好措施和保障。
5.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誠信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基本層面提出了當下中國主導價值的原則和方向,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和評判價值標準和價值取向。一方面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出發(fā),加大網絡傳播陣地建設,側重政策宣傳,打造顯性平臺;通過非專題性網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生活,加強輿論導向,打造隱性平臺;另一方面主流媒體與網站實行良性互動,成為引導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采用引導與融合相統(tǒng)一的方式,循循善誘,疏導結合,有效地引領社會思潮。積極利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材和課堂,進頭腦入行為。
5.2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為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來抓,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校立德樹人的實踐中,一是在高職院校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類課程,為大學生提供豐富選擇,成為提升人文素質的一個載體;二是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科專業(yè)和研究平臺建設,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研究、傳播及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搭建平臺;三是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體系中,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現(xiàn)實需要結合起來,鼓勵師生積極創(chuàng)新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方法,積極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品位。
5.3 改進與創(chuàng)新大學生日常行為引導教育 教育的根本在樹人,在于喚醒大學生的誠信。首先利用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學會辨別是非與善惡,在交流與溝通中,加強對新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青年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只有不斷推進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他們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能力,培養(yǎng)網絡誠信行為,形成道德“自律”,才能最終提高大學生網絡誠信的意識,養(yǎng)成網絡誠信行為。
參考文獻:
[1]汪興堂,陸秀英.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誠信缺失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2015-12.
[2]何偉,左輝,朱必法.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問題及對策[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3).
[3]黃繼雄.論加強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2009-06-20.
[4]趙勇,劉建峰.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困境及對策[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8-15.
[5]任夢昱.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