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彬 黃小燕
導讀:蕹菜在三亞熱帶地區(qū)可常年種植,但因熱帶地區(qū)氣候特殊,種植管理方式隨季節(jié)性變化有一定區(qū)別。為了進一步總結(jié)推廣熱帶地區(qū)蕹菜種植技術(shù),從品種選擇、整地、種子處理、水分管理、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紹了三亞熱帶地區(qū)蕹菜種植技術(shù),為相關栽培人員提供參考。
蕹菜又名竹葉菜、通菜、空心菜,須根系淺,再生力強,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維生素c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解毒(主要為毒菌類中毒)、清熱涼血、利尿等功效。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能耐35~40℃高溫,是海南6種常年蔬菜之一。蕹菜耐熱、適應強、病蟲害少,在全國各地廣為種植,且種植成本低、管理粗放、生長快、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深受菜農(nóng)和消費者喜愛。在三亞種植,夏秋季20天左右1茬,冬春季40天左右1茬。三亞地區(qū)主要種植一次性帶根采收的品種(半直立生長),食用方式為嫩莖葉炒食、口感好,市場需求量大?,F(xiàn)將熱帶地區(qū)蕹菜(一次性帶根采收)種植技術(shù)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應選用耐熱性好、耐澇、抗逆性強、高抗病蟲害及病毒病,且生長速度快、質(zhì)地柔嫩、高產(chǎn)、商品性好并適合熱帶地區(qū)種植的品種,如蜂皇牌空心菜(泰國竹葉空心菜)。
2選地整地
蕹菜種植應選擇地勢平坦、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栽培,菜地要翻耕曬白,以減少土壤里的病菌害蟲數(shù)量,每667 m2施腐熟糞肥1 000~2 500 kg、復合肥50 kg及40kg熟石灰,并與土壤混勻整平。起寬1.0 m、高0.2 m的壟(壟的大小以易農(nóng)事操作管理為宜),并疏通排水溝,3天后即可播種。夏季雨水多,露地種植則起高壟。
3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zhì)量0.3%的3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三亞地區(qū)氣溫高、氣候條件好,蕹菜種子比較容易發(fā)芽,可以不用催芽直接播種。
4播種間苗
播種可采用撒播或條播2種方式,但由于撒播耗種量大,長勢不均勻,一般選擇條播。首先在畦上劃深為2~3 cm的淺溝,溝間距為7cm左右,一般株距為1~3 cm,每667 m2用種量為10~13kg。因蕹菜種子小,種植密度大,一般直播;播種時,盡量一次撒入溝內(nèi),不可重復播種,避免密度過大,增加后期間苗工作量。也可采用機械播種,機械播種具有用種量少、速度快、效率高、出苗整齊、播后無需間苗等優(yōu)點,在熱帶地區(qū)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播種后淺耙畦面使種子被土覆蓋,并澆水。當幼苗長至2片真葉時,可對過密的行適當間苗。
5水分管理
熱帶地區(qū)常年高溫,因為蕹菜是喜濕不耐旱的作物,所以在播種后出苗前澆水量應以畦面濕透為宜,但畦面上不能積水且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澆水量不足時,容易導致出苗不齊;出苗后澆水不嚴,澆水次數(shù)及澆水量視墑情而定,要求畦面不能過干,過干則蕹菜長勢參差不齊,在接近采收時缺水則會因老化、纖維過多而失去食用價值,所以在干旱少雨季節(jié)基本上每天都要澆1次水,水量為畦面上的土壤濕透為宜,且不能有積水。露地種植蕹菜,雨季視天氣情況做好排水工作。
6除草
播種完成澆水后,用60%丁草胺乳油500倍液或10.8%蓋草能(氟吡甲禾靈)乳油750倍液噴灑畦面除草。在蕹菜出苗后,雜草幼嫩時可再噴施1次,以后菜苗生長迅速可不必再除草。
7管理措施
7.1露地栽培
1~4月做好防寒措施,及時澆灌肥水,保持田問濕度,防止土壤過干;5~10月疏通溝渠,及時排水,做好防臺風、短時強降雨工作,雨前雨后噴藥防治病蟲害;11~12月做好防寒保溫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和澆水施肥培育壯苗。
7.2設施栽培
1~4月及時澆灌肥水,控制棚內(nèi)濕度,防止?jié)穸冗^大導致病害發(fā)生,四周圍上40目的防蟲網(wǎng),及時防治病害:5~10月大棚上覆蓋遮陽網(wǎng),及時通風,降低大棚內(nèi)溫度,澆足肥水,密切關注墑情,做好防臺風、短時強降雨工作,同時防治病蟲害;11~12月控制大棚內(nèi)濕度,圍好防蟲網(wǎng),及時防治病蟲害和培育壯苗。
8追肥
除施足基肥外還要進行追肥,追肥應先淡后濃,以氮肥為主,當幼苗有3~4片真葉時追肥,熱帶地區(qū)蕹菜生長期短,一般1茬追肥1次即可:冬季追肥可適當增加1次,每667 m2撒施復合肥10~15 kg,施肥后澆水,應少量多次進行,避免肥料過多溶解而導致濃度大出現(xiàn)燒苗或浪費肥料。
9主要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白銹病、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紅蜘蛛、潛葉蠅、蚜蟲等。
9.1農(nóng)業(yè)防治
通過輪作,翻耕曬白,撒熟石灰消毒,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病蟲源??茖W施肥,控制氮肥使用,加強管理,培育壯苗,合理通風,控制田間濕度等。
9.2物理防治
設置30 cm×20 cm黃板,按35~40塊/667 m2掛在行間,高出植株頂部,誘殺蚜蟲:或利用糖醋酒引誘蛾類成蟲,集中滅殺。
9.3生物防治
蝶蛾類卵孵化盛期選用蘇云金桿菌(Bt)可濕性粉劑、印楝素或川楝素進行防治,成蟲期可施用性引誘劑。
9.4化學防治
①猝倒病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嗯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5%噁霉靈水劑75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并做到噴勻噴足。
②白銹病發(fā)病初期噴施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③褐斑病發(fā)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④炭疽病發(fā)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3.8%可殺得(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施藥。
⑤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噴施25%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隔7~10天噴施1次,可同時噴藥防治蚜蟲、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
⑥紅蜘蛛防治紅蜘蛛為害,平時應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葉片顏色異常時,應仔細檢查葉背,個別葉片受害,可摘除帶蟲葉片;較多葉片發(fā)生時,應及時噴藥防治。發(fā)生初期,用20%阿維·螺螨酯懸浮劑1 300~1 900倍液或25%螺螨酯乳油1 500~3 000倍液噴霧。
⑦潛葉蠅一般使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 300倍液連續(xù)防治2~3次。
⑧蚜蟲用600 g/L吡蟲啉懸浮劑1 500~3 000倍液或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噴霧,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10采收
蕹菜株高為30~35 cm即可收獲上市,除了人工采收外,也可用機械采收,同時摘掉老葉、黃葉、病蟲葉及機械損傷的葉片,將根部及葉片泥土清洗干凈,及時運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