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扎德是伊朗北部城市貢巴德卡武斯的一位法官。有一次,他審理一樁青少年攔路搶劫的案件,那名少年叫卡西姆,只有16歲,上高中一年級。經(jīng)過了解,卡西姆之所以搶劫,是因為他的母親發(fā)著高燒,卻沒有錢去醫(yī)院治療。于是,他在晚上攔路搶劫了一名婦女,用搶到的100萬伊朗里亞爾(約合人民幣200元)把母親送到醫(yī)院治療。
母親轉危為安,卡西姆卻因為搶劫被捕入監(jiān)。如果依照伊朗法律,卡西姆會被判監(jiān)禁6個月。雖然僅僅是6個月監(jiān)禁,但從此他的人生便有了污點,對日后工作和生活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深遠影響——出獄后大部分會很快二次犯罪,因為他們身上有了“污點”和“標簽”后,會遭到周圍人的歧視而產(chǎn)生“破罐破摔”心理。也正因如此,伊朗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
納吉扎德想,對那些犯罪程度較輕的青少年或者沒有前科的罪犯,能不能判處他們“書刑”——以“讀書”代替“監(jiān)禁”呢?納吉扎德把查閱到的卷宗材料和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書面報告遞交到上級法院,獲得批準“可以一試”。不久,納吉扎德就對卡西姆搶劫一案進行了審理,判處卡西姆“書刑”——卡西姆可以不用入監(jiān)服刑,只需要閱讀法官指定的五本書,并寫出讀書筆記上交給法官就行了。
就這樣,卡西姆又回到了學校,一邊上學學習,一邊“服刑(閱讀法官指定的五本書籍)”。后來,卡西姆考上了伊朗著名的德黑蘭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上班??ㄎ髂氛f,如果不是當初法官判他“書刑”,就不會有他的今天。他要感謝“書刑”的創(chuàng)造者——納吉扎德法官。
“書刑”在貢巴德卡武斯試行后,受到了少年犯、少年犯家屬以及法律專家的一致贊譽。該地區(qū)的青少年二次犯罪率幾近為零。前不久,伊朗伊斯蘭議會頒布新的法律條例:犯罪程度較輕的青少年或者沒有前科的人,法官可以根據(jù)犯人犯罪情節(jié)的嚴重程度,在具體案例中使用“讀書替代監(jiān)禁”——“書刑”被正式寫進伊朗國家法律中。
古人云:法不容情。法律是堅硬的、冰冷的,但如果在堅硬、冰冷的法律條例里加入一些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是不是會使法律更具人情味,更好地規(guī)范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