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四大喜劇之一,然而看完課內選本以及相關影視作品,絲毫感受不到喜劇的氣氛。同時,夏洛克被稱為“四大吝嗇鬼”之一,教材后的習題中鼓勵學生“課后了解這幾個人物形象,看看他們的吝嗇各有什么特點。”這里的他們指的是“阿巴貢”、“葛朗臺”、“潑留希金”,然而單純從課文內容出發(fā),“夏洛克”的吝嗇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這是許多老師和學生質疑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依據(jù),不是將夏洛克定義為吝嗇鬼嗎?那他為什么不接受翻倍的賠款呢?這樣從實際利益而言不是能取得更大的收益?為什么還一味要安東尼奧身上一磅肉呢?
其實,細讀文本,答案就在其中。夏洛克回答公爵的話里很明顯:
“你們買了許多奴隸,把他們當作驢狗騾馬一樣看待,叫他們做種種卑賤的工作……”
這些話語是在隱射貴族階層對奴隸以及猶太人的壓迫。當時的威尼斯,基督教是主流教派,對猶太人實行殘酷的統(tǒng)治,將其視為下等公民,白天出門必須戴紅帽子以示身份。同時,猶太人被法律禁止擁有財富,所以精明的猶太人想出了將錢放高利貸的做法,以實現(xiàn)財富的擴張。
另外,當時居住在威尼斯的猶太人,夜晚沒有自由行動的權利,被驅趕至猶太人聚集地,由基督徒加以管理??傮w而言,猶太人作為異邦人是低賤的,不受保護的。
就選文這一幕話劇內容而言,更多的是夏洛克內心的仇恨。那么如何透過所選內容回到吝嗇的主題上呢?
課堂上,我設計的問題是結合選文內容以及相關背景分析夏洛克悲慘結局的原因。
學生思考的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夏洛克自身的原因。這也是莎翁主張的“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他急切的復仇心理,導致自己一步步陷入絕境。
第二個方面是社會原因。社會整體傾向于維護安東尼奧,上到公爵,下至眾人,都對安東尼奧施以同情。
然而細作分析,這兩方面均還有深入的可能。夏洛克的復仇心理絕非他一人所有,這種仇恨在猶太人中應該四處彌漫,成為一種民族仇恨。所以夏洛克的仇恨甚至壓過了他吝嗇。
除此之外,值得探究的是夏洛克對抗的究竟是什么?審視法庭上所有的人物,不難發(fā)現(xiàn)他所挑戰(zhàn)的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從這一幕內容來看,夏洛克是在挑戰(zhàn)在場的每一個人,甚至當鮑西婭搬出上帝時,他也不為所動。可見,他的仇恨已經超越了他的信仰。正因為是孤軍作戰(zhàn),面對強大的法律體系和利益團體,夏洛克的悲慘結局是預料之中的,鮑西婭只是玩了個文字游戲,這樣的文字游戲能不能成為嚴格的法律依據(jù),沒有任何人理會,甚至鮑西婭借此發(fā)揮,侵奪了夏洛克的所有財產,法律依據(jù)是“凡是一個異邦人企圖用直接或間接手段……”這樣的法律就像背景中介紹的猶太人的境遇一樣,完全出于一個利益團體之口。帶有偏見的法律,帶有偏見的文明自然會招來不滿和反抗。
再回到夏洛克吝嗇的問題上來,選文結尾夏洛克說“不,把我的生命連著財產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边@一點似乎可以看出他愛財如命,對金錢的占有欲,但是也不明顯。不如另外換個角度,從他精神的吝嗇為線索進行思考。鮑西婭在法庭上有段精彩的對白: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慈悲的力量卻高出于權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內心,是一種屬于上帝的德行……
夏洛克精神上的吝嗇,是對人不肯施以同情心,用殘忍的手段實現(xiàn)報復的目的,所謂睚眥必報,安東尼奧因為影響過夏洛克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他一直心存芥蒂,伺機報復,甚至不惜殺害對手。
物質上的吝嗇,可能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傷害,而精神上的吝嗇,缺乏寬恕心,讓自己活在仇恨中,會真正毀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