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昌
以“遵題而作,命意為文”為前提,展開寫作教學考試評價諸活動為基本特質的命題作文教考范式,是我國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范式。尋查它的緣起,可以追溯到發(fā)軔于兩漢的中國科考選拔時代,它與中國科考同齡。對這個范式尋根究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創(chuàng)設它的邏輯起點及最終歸屬:教人文字表達,評價人文字表達的水平;選優(yōu)汰劣,兼具教育和選拔兩重功能。這是一個有方略性(方向、方式、方法)錯誤的范式,它操作簡單,貌似合理,實則謬誤,屬因循相承已久而少有聽見質疑,既無確證又無證偽的想當然。寫作本文,我想嘗試著來證偽它。
一、元表達視域下的命題作文教考范式
寫作本質何所在?文字表達。何謂“表”?《新華字典》解釋為:表示,顯示。何謂“達”?《新華字典》解釋為:告知,表達。何謂“表達”?“百度百科” 釋義:“用口說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語音語調、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表達”觀認為,人是天生會思索、有思想的動物,人的情感世界是天然豐富的,它來自人對生活的自覺體認。在表達“行為”進行之前,人人“肚里有貨”,系表達輸出(交際傳播)之物;表達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的,表達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原欲,是人的本能;人人身處表達,人人本能表達,人人在表達,人在表達在。廣而論之,每個人都在用或相同或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著個人對社會、生活、人生的理解覺悟,表達著自己的獨一無二。作曲家用曲譜,歌唱家用歌聲,影視明星用演技,哲學家用哲思,數(shù)學家用數(shù)理,書畫家用線條色彩,文學家用文學作品,科學家用科學定理,探險家用探險,流浪者用流浪……廣義的表達就是人的一切表情達意的行為,廣義的表達方式就是人的一切表情達意的方式。寫作,是一種以文字為工具的表達,即書面表達。
“元表達”是什么?是說,是喊,是歌,是詠,早于文字出現(xiàn)之前?!帮L”“雅”“頌”在《詩經(jīng)》整理以前就客觀存在。人從出生的那一刻發(fā)出第一聲嘹亮的啼哭開始,就置身于表達之中。人的嘴巴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進食,一個是表達。“元寫作”是什么?是“記言”“記行”,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諸子經(jīng)哲就是例證。而從文字的起源看,文字首先是用來記,用來寫,用來表達的(而后再用來讀)?!对娊?jīng)》的誕生過程證明,先有口語表達,再有書面表達??谡Z表達與書面表達是人類表達之樹的花開兩朵。
用文字表達什么?心靈與生活。心靈與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生活滋養(yǎng)豐富心靈,心靈創(chuàng)新改造生活,兩者魚水依存。在真實純粹的作品里,心靈是鮮活元氣著的,生活是變幻動態(tài)著的,所有文字都淋漓活躍著鮮明的生命氣息,心靈與生活又賦予文字生命的律動。語言本是交際的工具,寫作——文字表達,是語言在履行本身工具職能的一種方式。文章寫作服務于心靈的成長豐盈;寫作之于心靈與生活,是隨形之影,是雁過之聲。寫作內容的架構即一個三維坐標系,橫軸是生活挺進度,縱軸是敞開心靈度,第三軸是時間嬗變。原本,世界的每一秒都是新的,心靈在躁動,生活在運動,坐地日行八萬里,一米風光一米歌;文字隨心靈波峰浪谷和軀體的位移而律動,幽蘭朵朵開,分分鐘不停。哲理云: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心靈如此,表達如此,文字如此。是為方向正確的表達。
中國的寫作教育史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自由表達和限制表達。在先秦時代,人的寫作、人的表達是自由的表達?!墩撜Z》《道德經(jīng)》《孟子》《墨子》等先秦諸子經(jīng)哲,都表現(xiàn)出言為心聲、無羈無絆、個性張揚的特征,其標志是記言記行,且作文無題。受生產(chǎn)力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的限制,中國早期的教育局限于貴族階層,沒有大面積的普及展開。到了兩漢,為適應封建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大增的形勢,教育從貴族向平民輻射鋪開,普及面積大大擴展,科舉考試(舉孝廉)也由此發(fā)軔。而文章形式上在這一階段也有了變化,進入從“無題”向“有題”的過渡期。大體可以說,科考促進了作文從“無題”到“有題”的轉型。福兮?禍兮?文無題與文有題,也是自由表達和限制表達的外在標簽。兩漢發(fā)軔,隋唐創(chuàng)立,宋元風光承傳明清廣大,至于今時屢遭詬病而愈烈,中國寫作教育的命題作文教考范式,可謂歷史淵藪極深,根深 蒂固。
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墜地即錯誤,錯就錯在一個“命”字。用題目鉗制原生態(tài)的、正道的表達——它以題目的無上權威,命令寫作者“必須在題目下作文,說我想聽的話”;以題目的固定靜態(tài),阻遏向前運動著的生活,箍緊心靈成長的態(tài)勢;以題目的刁難偏怪,狙擊言說的隨心所欲、自由暢快,有意制造萬馬齊喑……本質如此,在“命令”狀態(tài)下生產(chǎn)文字,還算自由言說么?還是表達原色么?
命令之下沒有自由表達。這是一個不解的 死結。
二、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論過
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頗有迷惑性。它堂而皇之地以“作文教學”為名,搭乘書面表達之車,不清不白行使著不明不確的任務。首先,這個范式所衍生的由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結構等要素建構的寫作系統(tǒng),就是一個畸變的偽寫作系統(tǒng)。原生態(tài)的寫作,原本由觀察生活發(fā)端,自感悟生活始步,感于心,生于問。文章從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到付諸寫作實踐的過程,本是一個完整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作文命題,猶如建于河道之閘,一閘落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清流兩隔。沒有了“感”于生活而有“知”“覺”“觸”“發(fā)”的源起,沒有了“更重要的”提出問題,寫作必然畸變,畸變的寫作斷頭跛腳,也就基本報廢。生于問又得于意,“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寫作提筆之時,意在筆先,率性自覺而為,文意、題目、材料等所構成的體系渾然天成、妙手自得,題目由寫作者本身確立,既可能題文齊出,也可能先文再題,甚者至于無題,沒有人也不需要命題的。命題作文教考范式下訓教的寫作狀態(tài),質同用積木搭建的海市蜃樓,一離開學校寫作語境,就立即從第一步訇然崩塌,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夭折殞命,煙消云散。
原色的、真實的寫作質同傾吐:言說生活,言說自我,所有的文字都來自言說者心靈。命題作文,扭轉文字表達的方向,不允許言說自我,強制說他人想聽的話。強制中帶著誘惑:“孩子,你這樣說,我給你好評,我給你分?!睆娭?,產(chǎn)生虛假;誘惑,讓虛假盛行。在分數(shù)的誘惑下,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應考方略里,寫前范文記誦,寫中全文照搬、部分篡改、模式套作等“拿來主義”行為盛行,寫作技術主義為虎作倀,更兼“萬能模板”妖言惑眾……所有可用,無所不用其極。命題作文教考范式是中國作文普遍失真、失靈、失性,寫作人失趣、失力、失節(jié)的根本原因所在。
孟軻云:“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泵}作文的教考范式讓氣不養(yǎng),言不立,人不存。一而再再而三、循環(huán)往復的命題寫作訓練,堵塞斬斷、分崩離析表達與生活、心靈之間的聯(lián)系,將有個性、真性情的“我”,將純正心靈與鮮活生活漸漸逐出至真至純至性的文字田園。前有命題脅迫,中有訓練悖逆,后有應試扭曲,一路被偽寫作折騰,“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樸素原欲盡褪,“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不再,學生最終聽命俯首,于學校車間制造文字次品、廢品,倒斃在應試作文教考的路上。
阻隔了人性與靈魂的光照,斷絕了人氣的滋養(yǎng),停頓了生活的光合,一切失卻真誠的文字表達終將枯萎朽折。今日放眼應試文海,所見丑陋塞目,尸骸一地;或有貌似好看的,也不過是塑料花。在命題條件下制造的腐尸橫陳的文字,也自然沒有流轉的生命力。兩千余年間所選拔的狀元探花榜眼進士秀才學士碩士博士可以車載斗量,其文字自然是汗牛充棟的了,但翻開一部中國文學史,每一篇文字的不朽,有哪個是應試作品呢?說古今中外一切傳世作品均為非應試寫作似乎武斷,但些許的應題文字,少之又少,萬千分之一的比例,還是寫作高手,帶著鐐銬舞蹈,賦文有人氣、靈氣。
沒有了命題就喪失了命令,取消了誘惑,之前在范式下烏合堆積的一點點兒的寫作動力也就人間蒸發(fā),蕩然不存了。學生過了高考關,敲門磚搬到手,還自覺寫的沒幾個。明知假話,自說自聽,自產(chǎn)自銷;明知對方也知道自己說謊不揭穿的,識相也就不再說下去。倘若還能堅持說下去的,只有皇帝做得到,并且是喜歡新衣的皇帝。尤叫人痛心的是,長期鳩占鵲巢,以偽寫作排擠否定真寫作,此學習過程教人不會寫、不能寫、沒得寫……源頭斷了,動力沒了,而學生從命題作文教考范式下習得的所謂寫作能力,一旦離開了學校,百無 一用。
固守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往小了說,是寡才誤事的折騰,浪費生命,無功而過;往大了說,是別有用心,戕害人命,禍國殃民。
命題作文教考范式下的中國寫作教育,過莫大焉。
三、交際寫作語境視角下的命題作文教考 范式
寫作何歸?歸屬交際?!鞍俣劝倏啤睂Α氨磉_”還有如下說明:“表達以交際、傳播為目的,以物、事、情、理為內容,以語言為工具,以聽者、讀者為接收對象?!苯浑H對象,或人或己;言說給自己,也言說給別人。言說給自己,自己又不是自己,傾聽對象是超越世俗的另一個精神的存在,是活在心中的上帝。言說給別人,明著對話的他,或潛在對話的他,朋來遠方,海內知己,西窗共剪,吾言如此,元方你怎么看?寫作的動因,汪洋恣肆;寫作的動力,波濤洶涌。寫作以言說給誰為主?為己,為人,或兼而有之,循環(huán)往復。
一篇作品,正常的閱讀對象是大眾,近的遠的,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在交際語境下的寫作,因為言說語境和交際對象的存在,因為它“應世”(發(fā)出召喚或切切回應)互動性,才是真實的、完整的、富于魅力的,不竭奔涌著言說動力的。譬如,演唱會或電視劇集,演員早在心里預設著場內的觀眾和場外的看客千千萬,鮮花掌聲和尖叫;假若演員只演給空氣、場地、座椅或劇組看,他是演不下去的。又譬如寫信,最好是給戀人的情書。這邊寫的時候,想象彼處的那個她(他),蟄一暗處捧著紙箋眉角淺笑心花怒放……于是你的文字想要妙如熨斗,“慰得對方五臟六腑里,無一處不伏帖”;于是捉筆的你,筆帽敲頭,字斟句酌,杏花春雨,閃電彩虹,字字璣珠,句句錦繡,才情恣肆汪洋,奔騰不絕……說你一生中寫過的最得意、最美的文字,第一排情書,你大約不會反對。
在交際語境下看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也是拙劣如敝屣的。
命題作文的題目,一直是少言寡語,居高臨下;一框兩條,盛氣凌人;冷面冰冰,拒人千里;又干癟枯燥,喚不起寫作者創(chuàng)作激情。而命題作文閱讀對象只是小眾化的,基本上是一個讀者,即批閱老師一人,這個讀者還是個隔心隔肺的、令人敬而遠之的發(fā)號施令人。缺少互動,則稀薄言說的動力;一個冷冰冰的分數(shù),只會把文字寫作的格局做小。命題作文的教考范式基本上取消了寫作的交際功能?!爱斪魑闹皇O卤粍拥赝瓿山處熁蚩脊俳唤o的任務,這樣枯燥、功利的目的,寫作豐富的交際功能沒了,作文也就死了……作文,只有在找到它的具體語境之后,言說才可以奇跡般地復活。在真實世界中寫,為了真實的學習工作需要去寫,像生活中真實的人那樣去寫,才是作文的本真狀態(tài)。作文教學應該在一種真實或者擬真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與人交流的社會活動……一句話,‘寫作即交流才是中小學寫作本質。營造具體真實或擬真的寫作任務場景,教學生自由的表達與交流,才是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苯浑H語境寫作研究集大成者榮維東教授這樣說。
我想,在一個天賦“寫”權、人人能夠自由言說的開放時代,在一個有言必吐、人人皆為媒體的“自媒體”時代,在一個時時有碰撞處處有交流、茂盛著點贊與吐槽的時代,命題作文教考范式也應當及早“關門歇業(yè)”了。它不僅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且走向了宿命。這符合否定之否定 規(guī)律。
四、后話:中小學寫作教學路向何方
人在表達在。不自由,毋寧死。文字表達必將回歸自由,回歸本真,回歸人的內心。從橫空出世、富于學術擔當、首倡“言語生命動力學”的寫作教育探索者潘新和那里,我們聽到這樣深邃的、撥云見日似的見解——
“人本主義在語文教育中體現(xiàn)為言語與人的生命的血脈相連?!乙詾樵谡Z文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本就是‘言語生命。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本……在‘表現(xiàn)存在論‘言語生命動力學背景下,教學層面的認知也將發(fā)生重大轉向:從當代重言語技能訓練轉向重言語動機和人格的養(yǎng)育,從重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轉向重言語生命本性的養(yǎng)護,從重閱讀轉向重表現(xiàn)、重寫作,發(fā)現(xiàn)并關注每一個個體的言語生命潛能、才情和天性、個性,順應言語智慧的自生長,扶助言語生命的成長,引領言語上的自我實現(xiàn),促成每一個言語生命的最大發(fā)展?!边@是主張寫作回歸人本表達、回歸自由表達的宣言。潘新和先生用人本主義的目光,擊破并挺進寫作的內核,為寫作尋找動力源泉。一批有見地、有良知的語文教師,堅決捍衛(wèi)本真表達、自由表達的人道尊嚴,并努力將其付諸寫作教學實踐,用“隨筆式”寫作、“生活化”寫作、“日記式”寫作等寫作方式對抗陳腐沒落的命題作文教考范式。
用交際語境改造寫作確為路徑的理論探索也方興未艾。西南大學榮維東教授,認真研究對比梳理了中外寫作教學方式方法的差別,勇于吸納當代中外寫作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嘗試對寫作教學的教考范式作全新的改良建構——
“寫作內容標準框架應該主要包括三個維度,即‘語篇——結果維度、‘過程——能力維度、‘交際語境策略維度。比如我們的寫作課程標準,可以從語篇——結果指標、過程——能力指標、交際語境指標分三個維度去表述……‘新開發(fā)后的寫作課程內容狀況——‘文章寫作內容,拓展為包含‘語篇寫作內容‘過程寫作內容‘交際語境寫作內容三方面的內容……大致說來‘語篇知識解決‘寫什么樣的文章(項目)的問題:比如寫什么樣的文體,文章的中心、材料、結構、語言等要求;‘過程知識籌劃規(guī)定‘如何寫的知識方法策略問題;交際寫作知識主要解決‘為什么寫、為誰寫、寫什么、在什么情形下,如何評價等問題。三者并非截然分開,實際運用中,應當綜合表述?!睒s維東先生著眼寫作外部,從外部交際傳播環(huán)境為寫作尋找助力。
我這樣設計我的作文教學——
品讀下面的詩句:“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保ǘ鸥Α短炷牙畎住罚八费銈鲿^,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保ɡ钌屉[《無題》)……“鴻雁”“朔雁”“青鳥”都是什么?鳥。它們在古詩詞里的意象,都是指寫信。好美麗的信使!
信是至真至美之文字,從古至今流芳文壇的信件數(shù)不勝數(shù):司馬遷《報任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吳均《與朱元思書》、維新派《公車上書》、魯迅《兩地書》、傅雷《傅雷家書》、李春波《一封家書》……今天老師帶大家玩的是:全班大寫信,小鳥滿天飛——給某某同學(僅限于本班)寫信。讓這些美麗的精靈帶上使命盡情地扇動翅膀,撞開一扇扇似關似掩的心門,讓我們的心胸全都敞亮起來。
你將寫給誰呢?寫給喧嘩者,透射你思想冷靜;寫給無聞者,透射你悲天憫人;寫給落寞者,透射你寬厚宏博;寫給同志,透射你豪情滿懷;寫給反派,透射你毫不妥協(xié);寫給知己,透射你珍重美好;寫給心儀,透射你真心崇拜;寫給對手,透射你豪氣沖天;寫給蠻橫,透射你仗義執(zhí)言……拿出你的真誠,把你最想說的話說給對方。
誰又會給你寫信呢?你又最想得到誰寫的信呢?凡收他人之信,做到每信必復,每復必誠。你最少回一封信,你最多回71封信(全班72人),你的胳膊將累細一圈,你的幸福將翻N倍。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將神秘。
開始吧,你“潛伏”著,悄悄寫一封,稍后我們將一一揭秘。
(參見《玩寫作的作文課》,《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4年第9期)
回歸原色表達,注重傳播交際,將寫作教學引上滄桑正道,給寫作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蛟S可以說,以上兩者,內外同致,統(tǒng)籌兼顧,并駕齊驅……如此,寫作為立人,教學有情懷;如此,指引著我國寫作教育發(fā)展改變的未來方向。
(湖北省老河口市賈湖中學;44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