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藝
摘 要:20世紀80年代,禪宗語錄因其豐富的口語詞的存留而進入語言學研究者的視野,并在90年代后出現(xiàn)新的高潮。從基礎的疑難語詞的考釋到傳統(tǒng)訓詁學、比較研究,再到與現(xiàn)代方言、詞匯學等新角度的有機結合,禪宗語言的詞匯研究正蓬勃發(fā)展。本文從研究現(xiàn)狀、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弊端及研究展望五個方面分析近幾十年來的禪宗語錄詞匯研究情況,力求厘清禪宗語錄詞匯的發(fā)展脈絡及基本面貌,為推動詞匯研究工作做一些努力。
關鍵詞:禪宗語錄 詞匯 研究綜述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產(chǎn)物,它不僅滿足了平民階層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宋之交中國的社會面貌。禪宗在講法過程中,不喜拘泥于經(jīng)典權威,善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佛理,因此禪宗語錄中含有大量的方言口語成分,并師徒相傳存留至今,成為唐宋時期詞匯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
一、研究概況
(一)研究價值
禪宗語錄記錄的是禪宗師徒之間進行的宗教性對話,其中有大量流行于當時的口語化詞匯,生動地反映了唐宋時期百姓的生活方式。這種對話體的運用與禪宗基本的宗教理念是分不開的:首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是禪宗用語的重要原則,禪宗反對書面文字以及艱澀的佛教用語,推崇口頭語及非教理的俗語;其次,禪宗在主客機鋒應對之際隨機應變,因此師生之間的對答自然反映當時的口語;再次,禪宗提出“平常心是道”,主張將禪理寓于尋常事務之中;最后,禪師為了教化民眾,有意使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
(二)研究資料
禪宗以“頓悟”為教義,注重口耳相傳,因此有語錄流傳至今。禪宗語錄主要指以對話為中心的語錄,但也包括由傳記集成的燈史,主要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北宋時期的口語情況,是這一時期詞匯研究的重要原始語言資料,主要的作品有《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等。但是,宋以后的禪宗語錄由于收錄繁雜、版本混亂導致可信度降低,所以不能作為詞匯研究的可信資料。
(三)研究歷程
鑒于禪宗語錄的語言學價值,語言學學者早于宗教學學者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進入這一研究領域,但當時對相關佛典資料的研究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者們最初探討的主要是禪宗語言的語義和語法問題。隨著“禪宗熱”的興起,90年代后關注禪宗文獻的學者逐漸增多。由國內(nèi)從事語言研究的100多位學者共同成立的“禪藉俗語研究會”是禪宗語錄相關研究走向初步繁榮的標志,研究會會址設在日本京都的禪文化研究所,同時還創(chuàng)辦了專業(yè)性會刊《俗語言研究》。與20世紀相比,近年來的禪宗詞匯研究更為全面系統(tǒng),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四)研究面臨的困難
1.研究基礎薄弱。禪宗語錄大多是唐代以后的文獻資料,根據(jù)呂叔湘先生的漢語史分期可知,禪宗語錄屬于近代漢語部分。詞語的研究向來重上古漢語,輕近代漢語,因此前人對禪宗語錄的研究較為薄弱。
2.文獻資料整理存在困難。禪宗語錄的部分文獻資料由日本傳入,出現(xiàn)時間晚且整理困難,因此文獻整理相對缺乏,文字錯訛多,版本也存在不少問題。還有一些資料的產(chǎn)生年代也不容易搞清,需要慎重對待。
3.語言情況復雜。唐五代時期政權對峙、社會動蕩,使得當時的漢語與方言、其他民族的語言之間呈現(xiàn)出復雜的情況。這要求詞匯的研究必須關注當時的口語、方言及其他民族的語言,存在一定難度。
二、研究成果
(一)詞語考釋
傳統(tǒng)語言學主要以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資料為研究對象,重書面語,輕口語詞,重僻字僻義的考釋?!拔逅摹币院?,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的正統(tǒng)地位,口語詞和常用詞開始占據(jù)重要地位。禪宗語錄為詞匯研究開辟了新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漢語詞匯研究的重點是詞語考釋,研究者在詞語考釋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得禪宗詞語的研究有了一定的進展,也對近代漢語詞匯的研究做出了補充??坚尪U宗語錄詞語的專著中有代表性的是袁賓撰寫的《禪宗著作詞語匯釋》(1990),這本書是禪宗語錄詞匯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的標志,在禪宗方俗詞研究方面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價值。此外袁賓的《中國禪宗語錄大觀》(1991)一書中選錄并翻譯了中國歷史上從南北朝到清代的400余名禪師的上千條禪語,其中,唐末五代是禪宗的鼎盛時期,也是研究的重點時期,該書對此期間有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禪宗精神的詞語進行逐條闡釋。體例上以時間為軸,兼顧禪宗師承、疑難詞語的闡釋,為禪宗精神的體悟掃除障礙。《禪宗語錄輯要》(1995)、《禪語譯注》(1999)進一步對禪宗語錄的重點詞語進行補釋,收錄了日本典籍《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所輯禪宗語錄中的疑難詞語,是研究中國禪宗思想的重要資料,也是異文比勘的重要語料,為解釋疑難詞語提供了新的路徑。
見于各類報刊雜志中的論文以《祖堂集》為要,《祖堂集》是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一部禪宗文獻,因而最早受到關注。蔣紹愚最早注意到《祖堂集》的詞匯價值,并在《<祖堂集>詞語試釋》(1985)中對其進行詞匯考證,之后關于《祖堂集》詞匯的考釋工作相繼開展起來,如呂幼夫《<祖堂集>詞語選釋》(1992)、鞠彩萍《<祖堂集>詞語訓釋》(2007)、詹緒左《<祖堂集>詞語札記》(2008)分別考釋了《祖堂集》中的幾則疑難詞語。其次關注的是對《五燈會元》的詞語考釋,主要成果有袁賓《<五燈會元>詞語續(xù)釋》(1987)及相關考釋文章、董志翹《<五燈會元>語詞考釋》(1990)、滕志賢《<五燈會元>詞語考釋》(1995)、黃靈庚《<五燈會元>詞語扎記》(1999)等。對《景德傳燈錄》的詞匯考釋則相對薄弱。另外還有對禪宗系統(tǒng)中的詞匯做出的詞語考釋,例如盧烈紅《禪宗語錄詞義扎記》(2005),雷漢卿、馬建東《禪籍詞語選釋》(2006),雷漢卿、孫艷《禪藉詞語考釋》(2006),邱振強《<五燈會元>釋詞二則》(2007),何小宛《禪宗詞語釋義商補》(2009)等??坚尮ぷ鲗鉀Q唐宋典籍中的疑難詞語、辭書的編纂和修訂都有借鑒意義。
(二)特殊詞語
俗字與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關系尤為密切。有些詞語很普通,但是由于人們不熟悉就成了疑難詞語,一旦認出其俗字,疑難就迎刃而解了。禪宗語錄中有很多俗語詞,也有很多特殊詞語,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俗語詞研究代表性的論文有:袁賓《唐宋俗語詞札記》(1986);雷漢卿的《禪籍俗語詞札記》(2004),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了現(xiàn)代方言,將俗語詞置于廣闊的農(nóng)禪語境下來省察,對“雅詁舊義所不能賅”的詞語,嘗試聯(lián)系現(xiàn)今的方言詞進行對比證明。另一方面,對禪宗妙語、諺語進行輯錄的著作也有不少,專著有:鐘學梓《禪語三百則》(1995)、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俗語佛源》(1993)、日本秋月龍瑉著、汪正求譯《禪海珍言》(1997)。單篇論文有:董志翹《<五燈會元>語詞考釋》(2001)、周裕鍇《禪籍俗諺管窺》(2004)、范春媛《禪籍諺語研究》(2007)、薛春華《禪宗語錄熟語研究》(2011)、李濤賢《禪宗俗諺初探》(2003)、張?zhí)?lt;景德傳燈錄>成語研究》(2009)等。以上論著都涉及了禪籍俗語,但是關于俗諺的相關問題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三)辭書編纂
辭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斷代詞典,其中包括唐代禪宗詞匯的內(nèi)容,值得注意的有五部:龍潛俺編《宋元語言詞典》(1985);劉堅、江藍生主編的《唐五代語言詞典》,該詞典對唐五代的詞匯搜羅全面、詮釋詳盡,注重發(fā)掘唐代的口語詞和方言詞;袁賓編《宋代語言詞典》,其中所收詞語以宋代新詞新義為主,主要是宋代的口語詞、習用語,其中包括禪宗類;李崇興編《元代語言詞典》,其特點是收錄了大量的口語詞、俗語詞。如果說前幾部詞典尚在初始階段,那么后幾部詞典就已臻于完善。另一類是專門性的禪宗詞典,如袁賓主編的《禪宗詞典》(1994)比較集中地匯集了這一方面的成果,《禪宗詞典》與由袁賓、康健主編的《禪宗大詞典》(2010)是目前國內(nèi)僅有的兩部研究禪宗方面的專門工具書。在日本,從江戶時期開始,就出現(xiàn)了一股訓釋禪籍的風潮,產(chǎn)生了一批有價值的闡釋禪宗詞匯的專門性工具書及相關專著。具有代表性的有安藤文英、神保如天編《禪學詞典》(1915),山田教道《禪宗辭典》(1918),中川涉庵編《禪語字匯》(1956),柳田圣山編《訓注鑒濟錄》(1961),駒澤大學禪學大辭典編纂所編《禪學大辭典》(上下兩卷和別卷)(1978、1985),柴野恭堂編《禪語慣用語俗語要典》(1980),平田精耕編《禪語事典》(1989),入失義高、古賀英彥編《禪語辭典》(1991)等。
(四)語料分析研究
標點禪宗文獻的難度較大,一方面因為禪宗具有特殊的教義,往往不為人所明晰;另一方面是因為禪宗語錄多為古代白話語錄體,包含了大量當時的口語詞和口語語法現(xiàn)象,若不明其中緣由就容易出現(xiàn)誤斷、誤校等現(xiàn)象。以下幾篇論文就是針對語料整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失誤作出的修正:鞠彩萍《禪籍點校匡補》(2005)對《祖堂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古尊宿語錄》(中華書局,1994)、《五燈會元》(中華書局,1984)中校勘或標點的遺誤之處進行了匡補;雷漢卿在《近代俗語詞研究與禪宗文獻整理漫議》(2014)中對文獻??焙蜆它c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了總結,分析出由于不明俗語詞而誤校誤改例、誤解詞義例、標點致誤例三種可能造成遺誤的原因,并對《祖堂集》《五燈會元》《古尊宿語錄》《景德傳燈錄》中部分俗語詞的誤用進行了???;李彬在《上海書店本<景德傳燈錄譯注>語詞訓釋商兌》(2016)中對詞語釋義方面一些值得商兌的地方作出了修正;以及張美蘭在《高麗海印寺海東新開印版<祖堂集>校讀札記》(2001)中揭示了校讀《祖堂集》原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研究成果:專書詞匯研究,如柳田圣山《祖堂集索引》(1980)、詹緒左《<祖堂集>詞語研究》(2016)等;詞匯分類研究,如張子開《禪宗語言的種類》(2008);詞匯比較研究,如雷漢卿《試論禪語言比較研究的價值》(2011)、苗瑋《<祖堂集>與<五代史評話>詞綴比較研究》(2013)等;構詞法的研究,如齊煥美《<祖堂集>詞綴研究——兼及漢語史詞綴使用的若干問題》(2006)、陳前瑞與張華《從句尾“了”到詞尾“了”——<祖堂集><三朝北盟會編>中“了”用法的發(fā)展》(2007)等。
三、研究方法
1.異文比勘。禪宗語錄的流傳過程漫長而復雜,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版本。將同一文獻資料進行不同版本間的異文比較,有助于發(fā)現(xiàn)語料整理方面的失誤、破解疑難詞語的詞義,也能反映出在傳抄過程中不同時代、不同經(jīng)手人在詞匯和語言風格方面的差異,是詞匯研究的基礎工作。
2.詞例歸納。文獻中的詞匯數(shù)量眾多且繁雜無序,在整理研究詞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詞匯規(guī)律、科學地分類歸納,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禪宗系統(tǒng)的詞匯特點,理清詞匯的發(fā)展脈絡,為進一步做史的研究帶來便利。
3.共時和歷時相結合。將傳統(tǒng)的文獻和“活”的語言結合起來,如利用方言這個語言的“活化石”,引進親屬語言和其他語系的語言,擴大研究視野,尋找共同的詞義理據(jù)。
4.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應用。這使得檢索資料更為方便。因此,與十年前相比,現(xiàn)在的可用語料更為豐富。例如大量的語料庫、數(shù)據(jù)庫都可以參與到文獻的整理、校對、分析工作中。
四、研究意義
1.禪宗文獻是佛教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以與敦煌文獻比肩的佛教文獻寶藏。對禪宗語錄詞匯的研究可以為其他佛教典籍如敦煌文獻、魏晉佛教文獻等的研究提供借鑒。
2.禪宗的繁盛時期是唐五代至宋代,也是詞匯發(fā)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記錄的當時的口語和方言,是研究初期近代漢語的重要材料,也是劃分近代漢語和中古漢語的重要依據(jù),對漢語史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3.對禪宗語錄進行詞匯學的研究,挖掘其中的口語詞、方言詞、俗語詞等的內(nèi)涵,從而描繪出這一時期的生活圖景,揭示唐宋時期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五、研究評述
1.研究角度。禪宗語錄詞匯研究不僅僅是詞語考釋,應該包括更多的內(nèi)容,如構詞法研究、常用詞演變研究、各階段詞匯系統(tǒng)的研究、近代漢語詞匯發(fā)展史的研究等。一方面,盡管詞語考釋是基礎性工作,尤其是對疑難語詞、特殊語詞的考釋,但較少有人從漢語史的角度探討語詞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演變規(guī)律,詞語與詞語之間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以及詞義系統(tǒng)等問題;另一方面,漢語詞匯中占絕大多數(shù)的是基本詞匯和常用詞匯,因此應加強對常用詞的研究,不對常用詞作史的研究,就不能窺見一個時期的詞匯面貌,也不能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之間詞匯的發(fā)展變化。
2.研究方法。雖說詞匯的研究方法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但也有共通之處。從已有成果來看,禪宗詞匯研究很好地吸取了傳統(tǒng)訓詁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語言材料出發(fā),注重實證。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嘗試運用有關現(xiàn)代語言學的理論,例如語法化、詞匯化、認知語言學等。理論的利用和總結應隨著研究的深入而得到更多的重視。
3.跨學科研究??梢詫⒍U宗思想研究和禪宗詞匯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隨著在中土的不斷發(fā)展,禪宗逐漸形成了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典籍用語的獨特語言形式,它吸收了唐宋時期的俗語、方言、官話、文言、白話等多種語言形式。禪宗的主要敘述方式是對話體,因此其語言邏輯有時是跳躍的,甚至是混亂的。超常出格的語言不僅表現(xiàn)為使用動作語、棒喝語、隱語、反語等,還表現(xiàn)為有意識地運用方言俗語詞。同時,禪宗語言還逐漸形成了某種約定俗成的宗教語言和行業(yè)語言,其中部分語詞的暗示性很強,是圈內(nèi)人的默契。所以說禪宗詞語研究不僅有語言的障礙,更有文化的隔膜。
六、研究展望
1.資料整理。這是詞匯研究的基礎,基礎打不好,進一步的研究就無從談起,但是對書面材料的整理問題比較復雜,有時代問題、真?zhèn)螁栴}、文白夾雜問題、地域方言問題、宗教行業(yè)語問題等等。盡管在此之前已經(jīng)做了一部分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仍要對復雜的語料進行詞匯方面的鑒別。
2.參證方言。在這方面,近代漢語比古代漢語的條件更為便利,近代漢語的詞匯有很多仍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的方言中。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學者注意到了禪宗詞匯與漢語方言研究之間的緊密關系,已有部分作品關注了詞匯中方言的遺留問題,或者涉及到了方言詞匯研究的內(nèi)容。
3.上下貫通。詞匯研究盡管屬于“近代漢語”范疇,但是把它限制在“近代漢語”的范圍內(nèi)也是不太合時宜的。因為語言的發(fā)展是割不斷的,向上追溯很多詞匯現(xiàn)象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的佛教典籍,向下銜接,其與近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在研究時應注意上下貫通。在詞義研究上,不僅要考釋單個詞語,更要對一組詞或一類詞作整體的史的研究。
禪宗語錄詞匯研究作為近代漢語詞匯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語詞匯研究的新領域,也是當代詞匯研究的發(fā)展方向之一。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者仍需要共同勤勉不舍,體會禪宗文獻詞匯的精妙之處,挖掘其中的詞匯研究價值,進一步推動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前瑞,張華.從句尾“了”到詞尾“了”——《祖堂集》《三
朝北盟會編》中“了”用法的發(fā)展[J].語言教育與研究,2007,(3):63-71.
[2]鄧海榮.禪宗語錄詞語札記二則[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
科版),2004,(3):436-438.
[3]董志翹.《五燈會元》語詞考釋[J].中國語文,1990,(1):
64-68.
[4]段觀宋.禪宗語錄疑難詞語考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1,
(1):52-55.
[5]范春媛.禪籍諺語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
[6]方一新,劉哲.近二十年的古漢語詞匯研究[J].中國語文,
2015,(1):73-86.
[7]方一新.20世紀的唐代詞匯研究[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6):7-15.
[8]馮卓.近十年近代漢語詞匯研究成果綜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50-52.
[9]何小宛.禪錄詞語釋義商補[J].中國語文,2009,(3):
269-271.
[10]黃靈庚.《五燈會元》詞語札記[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9,(3):22-26.
[11]蔣邵愚.《祖堂集》詞語試釋[J].中國語文,1985,(1):
142-148.
[12]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述[J].古漢語研究,1990,(2):
1-11.
[13]蔣紹愚.近十年間近代漢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古漢語研
究,1998,(4):37-44.
[14]鞠彩萍.《祖堂集》詞語訓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7,(1):77-79.
[15]鞠彩萍.禪籍點??镅a[J].語言科學,2005,(3):81-89.
[16]雷漢卿,馬建東.禪籍詞語選釋[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05,(6):71-74.
[17]雷漢卿,孫艷.禪籍詞語考釋[J].佛教研究,2006,(1):
58-62.
[18]雷漢卿.禪籍俗語詞札記[J].江西社會科學,2004,(2):
48-52.
[19]雷漢卿.近代俗語詞研究與禪宗文獻整理漫議[J].燕趙學術,
2014,(1):1-11.
[20]雷漢卿.試論禪語言比較研究的價值:以詞匯研究為例[J].語
言科學,2011,(5):551-560.
[21]雷漢卿.試論禪宗語言比較研究的價值[J].語言科學,2011,
(5):551-560.
[22]李彬.上海書店本《景德傳燈錄譯注》語詞訓釋商兌[J].南京
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6,(3):173-177.
[23]李崇興.元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4]李濤賢.禪宗俗諺初探[D].成都: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
[25]李壯鷹.談談禪宗語錄[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8,(1):65-71.
[26]劉堅,江藍生.唐五代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7]龍潛俺.宋元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28]盧烈紅.禪宗語錄詞義札記[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1).
[29]呂幼夫.《祖堂集》詞語選釋[J].遼寧大學學報,1992,
(2):46-48.
[30]苗瑋.《祖堂集》與《五代史評話》詞綴比較研究[D].杭州:
浙江財經(jīng)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31]齊煥美.《祖堂集》詞綴研究——兼及漢語史詞綴使用的若干
問題[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2]邱振強.《五燈會元》釋詞二則[J].中國語文,2007,(1):
68-71.
[33]沈氏雪娥.禪籍方俗詞三題[J].欽州學院學報,2013,(1):
33-37.
[34]譚偉.《祖堂集》文獻語言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5.
[35]滕志賢.《五燈會元》詞語考釋[J].古漢語研究,1995,
(4):90-91.
[36]徐時儀.試論古白話詞匯研究的新發(fā)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1):47-52.
[37]薛春華.禪宗語錄熟語[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11.
[38]袁賓,康健.禪宗大詞典[Z].武漢:崇文書局,2010.
[39]袁賓.《五燈會元》詞語續(xù)釋[J].語言研究,1987,(2):
125-134.
[40]袁賓.禪語譯注[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41]袁賓.禪宗詞典[Z].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42]袁賓.禪宗語錄輯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3]袁賓.禪宗著作詞語匯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44]袁賓.禪宗著作詞語釋義[J].中國語言學報,1991,(4):174-184.
[45]袁賓.宋代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6]袁賓.唐宋俗語詞札記[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4):72-78.
[47]袁賓.中國禪宗語錄大觀[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1.
[48]詹緒左.《祖堂集》詞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9]詹緒左.《祖堂集》詞語札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65-70.
[50]張美蘭.高麗海印寺海東新開印版《祖堂集》校讀札記[J].古漢語研究,2001,(3):79-84.
[51]張鵬麗.禪宗語錄語言研究述略[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59-62.
[52]張?zhí)?《景德傳燈錄》成語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12-116.
[53]張子開,張琦.禪宗語言的種類[J].佛教研究,2008,(4):56-70.
[54]張子開.系統(tǒng)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國禪宗文獻語言的開拓性之作[J].漢字化,2000,(4):49-52.
[55]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俗語佛源(增訂版)[M].上海:中西書局,2013.
[56]鐘學梓.禪語三百則[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57]周裕鍇.禪藉俗諺管窺[J].江西社會科學,2004,(2):42-47.
[58]曾昭聰,劉玉紅.佛典文獻詞匯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09-115.
[59]安藤文英,神保如天.禪學詞典[Z].無我山房,1915.
[60]柴野恭堂.禪語慣用語俗語要典[M].思文閣,1980.
[61]駒澤大學禪學大辭典編纂所.禪學大辭典[Z].大修館書店,1978.
[62]柳田圣山.訓注鑒濟錄[M].其中堂,1961.
[63]柳田圣山.祖堂集索引[M].東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0.
[64]平田精耕.禪語事典[M].大展出版社,1989.
[65]秋月龍瑉.禪海珍言[M].汪正求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66]入失義高,古賀英彥.禪語辭典[Z].思文閣,1991.
[67]山田教道.禪宗辭典[Z].光融館,1918.
[68]中川涉庵.禪語字匯[M].興正會出版部,1956.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