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娥
【摘 要】習題教學是實現(xiàn)高中物理三維目標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鞏固、熟練、活化基礎知識,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也可以從中反饋出教學效果。但習題眾多與學生有限的精力構成的矛盾迫使我們要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使選編的習題少而精,而且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呢?本文結合實例,對這個問題做了幾點經驗總結。
【關鍵詞】提高;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環(huán)境下的物理課,習題教學是不可或缺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習題教學的關鍵在于習題的分析,習題分析要注意語言應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靈活性,體現(xiàn)出“文句清新活潑、內容生動幽默、形式豐富多樣”的特點,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誘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緒,使學生在探求物理奧秘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輕松建立立體化模型,經歷快樂的情緒體驗,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力量,從而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1錯題煥新生,例題催新題
從知識的角度出發(fā),舉例要有針對性,即題目的深淺程度要針對課程標準、新教材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題目能針對學生在解答時容易產生的錯誤和問題。例如,在講《機械能守恒定律》一節(jié)習題課時,選擇了一道糾錯題:
例:一長為L的細線固定在O點,點O離地的高度大于L,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開始時,線與水平方向間夾角為300,如圖所示,求:小球由靜止釋放后運動到最低點時的速度。
有一同學做法如下:小球沿圓弧AC運動到C 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取小球在最低點C時的重力勢能為零,則有:mgL(1+sin300)=mvc2/2
請問:該同學的解法是否正確?如果正確,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正確,請給出正確的解法。
這道糾錯題,作為課本例題的引申和拓展,對于深化學生對機械能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防止和克服學生可能發(fā)生的錯誤,很有益處。同時,正因為該例題是課本例題的延伸,因而它又蘊涵著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教育:對于一道題,不能做完了就萬事大吉,淺嘗輒止,還可以進一步將它的條件進行變換,或重新組合,得到更高層次的新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做一題有一題的收獲,做一題以通一類。
學生糾錯這種形式,能使師生始終保持信息暢通的雙向傳遞,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成功的機會,強化了他們的期望意識,具有鼓動他們互相競爭,互相評價、互相啟迪、促進合作的教育功能,活躍了課堂的研究氣氛。在糾錯的過程中,滲透了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教育,使學生懂得,要真正學到一點東西,不但要善于從成功的經驗中學習,還要善于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因此,這也成為上海高考的王牌題型。
2多媒體輔助,再現(xiàn)物理情境
在習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物理情境的探索、思考和構建更有效,教師的引導應與設置的物理情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但對于中學生來說,受生活閱歷的限制,某些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只是在頭腦中存有粗淺的認識,情境不夠完整,細節(jié)不夠豐富,而自然界的現(xiàn)象,很多不可能直接在物理課堂上原樣展示。應用多媒體手段,可以生動、豐富地虛擬情境,可以用計算機來展示靜態(tài)的文字、畫面,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xiàn)象等來發(fā)現(xiàn)問題。堅持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形象性、整體性、有序性和深刻性,進而強化實踐意識,提高“情景”與“物理條件”的轉化能力。
比如,魯教版《物理②》《平拋運動》后有一道飛機扔炸彈的習題,學生對于炸彈的運動軌跡很不好理解,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則可集飛機的飛行過程和炸彈的運動過程于一屏幕,再配上飛機的轟鳴聲,炸彈的爆炸聲,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既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又可使教師費時費力講不清楚的問題只通過一個動畫設計就輕松完成,學生從動畫展示的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3結合實驗,動腦動手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中的課程基本理念提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一個好的習題就是一個科學問題。在設計、選取習題時,應多選用有實際科技背景或以真實的物理現(xiàn)象為依據(jù)的問題。這些習題所依托的物理情景如能在課堂上設計再現(xiàn)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動腦動手,觀察思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開拓性思維,養(yǎng)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事實求是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圖,一個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靜止時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讓它漏水,假設容器在下述幾種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平動,且忽略空氣阻力,則
A、容器自由下落時,小孔向下漏水
B、將容器豎直向上拋出,容器向上運動時,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運動時,小孔不向下漏水
C、將容器水平拋出,容器在運動中小孔向下漏水
D、將容器斜向上拋出,容器在運動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教學中我結合魯教版《物理①》相關內容,做了如下處理:
實驗演示1:手持一未開口的灌滿水的飲料瓶,在飲料瓶的下方戳一小孔,讓瓶中的水漏出 (發(fā)現(xiàn)只有少量水自孔中噴出,然后水就不再流出)
實驗演示2:在瓶的上方再戳一個孔(發(fā)現(xiàn)水能持續(xù)地噴出)
實驗演示3:放手讓瓶自由下落(發(fā)現(xiàn)水不會漏出來)
思考后演示實驗4:豎直上拋飲料瓶(發(fā)現(xiàn)瓶子出手前水快速噴出,出手后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水都不再流出)
總結歸納(略)
課后思考:結合該問題對一次性輸液管在輸液時藥液能連續(xù)滴出的現(xiàn)象作簡要說明。
以上的習題教學,在演示實驗的引導下,由淺入深,懸念重生,同學們“帶著興趣,帶著懸念,帶著思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學習。在同學們的全程參與互動中,使“要我學”的外壓力變成“我要學”的內動力,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從而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好學、會學,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
總之,以上三種途徑,改變了以往教師“口頭灌”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就題論題”的傳統(tǒng)教法,更突出了教師的引導功能和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從內容的有效性去設計習題,從教學的有效性去選擇習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拓著.《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月《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中物理習題教學》.
[2]肖優(yōu)優(yōu)著.《定性實驗在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應用》浙江溫州中學.
[3]傅永義著.《物理教學探討》2004年10月《新課程下物理習題教學策略初探》.
[4]馮建麗,陶成龍合著.《河北理科教學研究》2005年2月《淺談物理習題教學中的“點撥”藝術》 .
[5]朱紅兵著.《物理教學》 2003第7期《“平拋運動”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