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
摘 要:文章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為理論指導,以微課教學、項目翻譯、評注式翻譯、同伴互評相結合為流程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在商務翻譯課堂中開展實驗性教學,其后以問卷調查和回顧式訪談為研究工具,調查以過程為導向的商務翻譯教學模式的效果。
關鍵詞:過程導向;微課學習;項目翻譯;同伴互評;商務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7-0065-04
Abstract: Guided by the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conduc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las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integr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like micro-learning course, project translation, annotation translation and peer review into translation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afterward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lass.
Keywords: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icro-learning course; project translation; peer-review;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一、概述
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理論的提出,是翻譯教學研究界對傳統(tǒng)翻譯教學課堂反思和審視的結果,其理論基礎是以學習者為學習行為中心的構建主義(constructivism)。早在1994年歐洲翻譯研究學會主席Gile提出, 翻譯是譯者不斷修改并逐步提高譯文質量的過程,翻譯教學者和學習者應當關注翻譯過程,而不是僅注重翻譯結果本身。其他歐洲翻譯教學與研究者如Adab(2002)、Fox(2002)、Kiraly(2003)等人也大力倡導在翻譯教學中采取以過程為取向的教學模式。2002年牟俊貞、時慶梅提出翻譯實踐課應以過程為導向,并從理論的角度對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進行了論證;2007年苗菊和葉苗從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角度和翻譯教學的交互性模式提出了對翻譯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思考;2010年許鈞和朱玉彬從理論依據(jù)、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這些角度對傳統(tǒng)課堂和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對比(見表1)。
近幾年國內譯界學者如李小撒(2013),王湘玲、畢慧敏(2013),王麗、戴建春(2015)等分別以同伴互評、項目教學和微課教學為切入點對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理論論證,極大的豐富了以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筆者對近幾年譯界各類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做了總結和梳理,這類論文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許多學者已經提出了有意義的實施辦法,其中包括工作坊教學、微課教學、微信教學、回譯教學、摘譯、編譯、翻譯拼圖、錯譯辯護、同伴互評、評注式翻譯作業(yè)等等許多形式。以過程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是翻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之路。
二、結果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反思
筆者長期從事商務英語學院三年級本科生文學翻譯和商務翻譯課程的教學工作。我校傳統(tǒng)的商務翻譯教學課堂采用以結果為導向(product-oriented teaching)的翻譯教學模式,通常由教師以大量例句對翻譯技巧進行講解,之后布置翻譯作業(yè),課堂上以標準譯文為基準對學生的譯文進行講評, 往往形成翻譯課堂教學=技巧講解+標準譯文模仿這種教學模式;在過去幾年的實際教學中,筆者切實感受到采用傳統(tǒng)結果為導向教學法的翻譯課堂,學生課堂參與度低、解決問題能力欠缺,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運用不靈活。學生被動接受翻譯技巧,在分析翻譯問題、主動解決翻譯難題上的參與度不高。苗菊認為,這種課堂教學內容單一化、對立化,課堂氣氛壓抑,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受到削弱(2007:50)。以三年級本科生下學期的商務翻譯教學為例,學期開始前教學大綱已由課程組擬定,大致包括商務翻譯介紹、應用文本與文學類文本翻譯比較、商標翻譯、廣告翻譯、旅游宣傳材料翻譯、涉外文書常用詞語翻譯、商務信函翻譯和合同翻譯等章節(jié)。通常一個章節(jié)主要由教師在課堂上對翻譯源文本的類型和風格介紹開始、其后以大量譯例進行翻譯策略講解,分析采取此種翻譯策略的原因,之后布置課堂或者課后作業(yè),讓學生以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技巧進行練習。完成后上交作業(yè)、教師打分和評講,以此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在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本人產生了幾點困惑: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感受如何?反饋如何?商務翻譯因其應用類文本的特點,對于譯者在翻譯策略選擇和翻譯靈活度方面的要求更高。在傳統(tǒng)的被動詞匯習得和例句講解授課模式下,筆者個人感覺學生翻譯過程參與度低,在實際翻譯能力上的進步不大。
2015年6月筆者所教授的商務翻譯課程將近結束之時,筆者以本學院三年級兩個班共8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以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的方式, 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效度做了研究。問卷設計如表2。
問卷于2015年6月底發(fā)放,在7月中上旬收集,有效卷83份,由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傳統(tǒng)結果導向下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翻譯技巧,在分析翻譯問題、主動解決翻譯難題上的參與度不高。參與問卷調查的60%學生不認同目前的授課形式;93%的學生未參與過真實的商務翻譯項目; 72%的學生認為傳統(tǒng)以參考譯文為標準的作業(yè)講評方式對翻譯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在2015年7月初進行的隨機訪談中,研究者選取了10名在課堂參與度和翻譯水平上呈梯度的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對每人進行了10-15分鐘的訪談,訪談結果可總結為: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認可度高,對課堂組織模式認可度相對低;學生認為商務翻譯課堂等同于商務翻譯技巧概論,課堂內容是教師對不同類別商務文體和翻譯策略的梳理;學生課堂參與度與主體性較低,課后作業(yè)雖然起到練習的作用,但做(學生做)與評(教師評)周期長(由于教師評改作業(yè)量較大,通常相隔1-2星期),起不到實時糾正和進步的效果。
三、過程導向的翻譯教學實踐
(一)第一階段:嘗試性實驗——同伴互評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結合筆者對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筆者在2015學年下學期的商務翻譯課程中,嘗試性地采用了同伴互評(Peer review)的作業(yè)評講模式。以旅游翻譯章節(jié)的作業(yè)為例,具體操作過程為先布置一篇300字左右的英文旅游翻譯文本,要求學生在下一次課前兩天獨立翻譯并上交作業(yè)、課上由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評改小組,將幾份作業(yè)分派給各個小組,組員分工負責審查譯本的風格把握、語言準確度、語義把握和翻譯策略應用等,最后由組員共同在作業(yè)后撰寫評改心得和修改意見;之后由教師與每小組討論其評改結果,在課堂上做出總結。經過兩次同伴互評式的翻譯作業(yè),教師感覺教學效果十分良好,學生課堂參與積極度高,對文本和譯法的理解都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時學生還對翻譯過程提出了許多深入的有建設意義的問題,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在進行嘗試性的實踐教學同時,筆者對近幾年譯界各類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做了總結和歸類,這類論文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許多學者已經提出了有意義的實施辦法,其中包括工作坊教學、微課教學、回譯教學、摘譯、編譯、翻譯拼圖、錯譯辯護、同伴互評、評注式翻譯作業(yè)等等許多形式。基于以上實證研究和理論總結,筆者整合了一些易于在本學院課堂上操作的方式,設計出一個完整的流程,對過程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實踐研究。
(二)第二階段:全方位實踐——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法
2016年2月至7月,筆者在本學院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兩個班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開始實施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鑒于本學院商務翻譯課程計劃的特點,筆者在廣告翻譯、旅游文本翻譯、商務信函翻譯和涉外文書翻譯和合同翻譯五個章節(jié)中全面實施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翻譯活動的主導,教師從教學中心的位置上退下,只起引導作用。研究者以微課教學+小組項目+評注式翻譯+同伴互評+教師講評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一個章節(jié)的完整實施流程。 整體實踐時間設計為課堂時間15-18小時,即10-12堂翻譯課,課后時間12-16小時,貫穿整個學期,同時基于課堂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以旅游文本翻譯這一章節(jié)為例,其主要內容和實施過程如下:
首先, 基于商務英語文本的應用文本的特點,筆者首先縮減傳統(tǒng)課堂大量例句教學的時間,以微課學習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上教師講授時間縮減為15-20分鐘。微課教學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 圍繞某個教學知識點或者某個特定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的視頻教學,其教學重點明確,時間短。微課學習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生可以在線觀看,也可以下載到手機、電腦或者其他移動終端設備上反復觀看,還可以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截取部分內容學習或者延緩或加快學習進度。教師一般在一個單元開始前將微課課件提前錄制好,上傳于本校輔助教學的blackboard網站,要求學生課前下載到多媒體設備。課堂前20分鐘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可選擇通過教師在課堂投影設備上播放的微課視頻集體觀看,也可通過其手機和電腦設備自主觀看,這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的放矢。以旅游翻譯這個單元為例,微課視頻中教師首先從呼喚型功能文本的角度介紹旅游文本,以少量精選英漢及漢英譯例句和文章為出發(fā)點說明旅游文本翻譯中要特別重視的篇章風格的處理,最后介紹一些常見詞和旅游類特殊詞語的處理。
其次,在掌握了主要翻譯技能后,以翻譯項目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為1個客戶小組和4-5個翻譯小組。由客戶小組充當項目發(fā)起者和翻譯文本的選擇者。在旅游翻譯章節(jié)中,客戶小組負責旅游文本的選擇,在擇定文本后提交教師審核,教師只起輔助性作用。其后該客戶小組以商務項目的方式將旅游文本提交給各個翻譯小組。翻譯小組的每個成員需分工承擔不同的任務,如文本風格分析、翻譯資料使用和查找、文本翻譯、翻譯評注撰寫、譯文校驗和修改等。在完成任務后,各翻譯小組將譯本提交客戶小組,譯本以評注式翻譯的形式提交。之后,由客戶小組對譯本進行審核,審核過程中與教師商討。最后客戶小組選擇本次翻譯項目的最佳譯本,并對所有小組提供的譯本提供書面評價。
最后,在客戶小組與翻譯小組的這些課后任務全部完成后,由客戶小組在課堂上對各翻譯小組評價總結,其后由教師對課堂進行全面總結,點評從翻譯活動發(fā)起到翻譯活動完成整個流程中同學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并且對最佳譯本進行精煉。一個章節(jié)所有任務的完成需課堂時間3小時,即兩次翻譯課,以及3-8小時課外時間。要說明的是,課外所需時間懸殊不等,是由學生不同小組的合作水平,成員參與程度和組員翻譯水平決定的。且需在新章節(jié)開始前由教師提前錄制好微課/視頻教學材料,指定好客戶小組,提前預留客戶小組在課堂開始前翻譯文本選擇的時間。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客戶小組與教師在文本擇定前的溝通需在課前完成,各個翻譯小組的翻譯活動也需在課后完成。
經過一個學期五個章節(jié)的全方位實踐教學,2016年7月研究者再次以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的方式,以所實驗兩個班級的8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如表3。
問卷于2016年7月初發(fā)放,在7月底收集,有效問卷80份,由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以過程為導向的商務翻譯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翻譯課堂上的參與度與對翻譯任務的積極性都得到大大提高。參與問卷調查90%的學生認同這種新的授課形式;學生對這種任務式翻譯小組的活動十分認同; 94%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對自己實際翻譯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作用。與此同時,在本學期五個單元的實驗教學結束時,筆者在以2015年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2015年上學期,授課模式是傳統(tǒng)的結果為導向的教師課堂講解為主的授課模式)對學生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學生整體成績有大幅度提高。卷面成績統(tǒng)計結果顯示,60-70分的學生比率由10%減少為0%,70-80分的學生比率由60%增加到68%,80-90分學生比率由10%增加為22%,90分以上比率增加為10%。學生的翻譯無論是在語言準確度和技巧運用的靈活度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對翻譯課的興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有部分學生在暑假以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參與了幾次商務翻譯的實習活動。
四、結束語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譯品為目的,其教學流程通常為技巧講解+作業(yè)+標準譯文模仿這種模式。學習者尤其是初學翻譯的學生在其中一般是被動的參與者,無法真正從解決實際翻譯問題的角度研究解剖翻譯對象、解決翻譯問題。翻譯微課教學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模式,它與商務翻譯課堂的結合,能有效控制縮減傳統(tǒng)翻譯課堂例句講解時間,讓學生能夠針對個人情況和內容熟悉程度有的放矢、有選擇有重點地觀看和學習,真正實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主導,使學習過程個性化,提高學習效率。其次,項目式翻譯的設計是基于商務翻譯應用文本的特點,將學生置于模擬商務環(huán)境中,使學生在翻譯中的關注點擴大,以實現(xiàn)真正的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提高實際翻譯能力;改變了在以結果為導向的翻譯課堂中,學生更多的是對句子和字詞翻譯的把握,無法真實參與商務項目翻譯的現(xiàn)狀。同時,同伴互評模式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本身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同伴互評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新的思路,從同學大致同等的翻譯中重新反思自己的問題,更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翻譯任務中去,真正實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過程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是今后翻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Fox 0. The use of diaries in a process 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A]. In C. Schaffner &B. Adab (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
[2]Gile, D. The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training[A].In C. Dollerup&A. Lindeaard(eds.)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Insights, Aims, Vision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4.
[3]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 UK & Northampton MA: St. Jerome Publishing,2000.
[4]賀顯斌.翻譯教學課堂活動多樣性探索[J].外語與翻譯,2015(2):71-76.
[5]李小撒,柯平.同伴互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教學法意義[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2):83-88.
[6]李小撒,柯平.關注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以評注式翻譯和同伴互評為例[J].上海翻譯,2013(2):46-50.
[7]牟俊貞,時慶梅.翻譯實踐課應以過程為導向[J].山東外語教學,2002(5):61-66.
[8]苗菊.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47-50.
[9]朱玉彬,許鈞.關注過程:現(xiàn)代翻譯教學的自然轉向——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的理論探討及其教學法意義[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1):84-88.
[10]葉苗.翻譯教學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語界,2007(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