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杏容
摘要:目的 探討體位活動指導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作用。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104例擬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服務,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實施體位活動指導。對比兩組手術結束后的腹脹情況、手術后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結果 觀察組出現(xiàn)明顯腹脹降低,縮短手術之后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婦科腹腔鏡患者,實施體位活動指導可以促進手術之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
關鍵詞:體位活動指導;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
因腹腔技術有著創(chuàng)傷小且恢復快的優(yōu)勢,被廣泛運用到不同的婦科手術中,但是腹腔鏡手術后出現(xiàn)較高的腹脹率,影響患者機體功能恢復[1]。本次研究挑選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04例擬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04例擬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觀察組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38.7±5.7)歲;對照組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9.1±5.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在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可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
1.2.2觀察組 實施體位活動指導,具體步驟如下:
1.2.2.1腳放溫水中浸泡 手術結束后等患者恢復神志、病情穩(wěn)定后,把腳放到溫水中浸泡。水溫控制在40℃~45℃,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讓患者屈膝,雙腳放到水盆中,水量以沒過足背部為佳,浸泡時間在15~20 min。
1.2.2.2刺激穴位 手術結束后6 h,按摩人員運用拇指指腹按、壓、揉、掐患者三陰交、中脘和足三里穴,每個穴位按壓時間為2 min,力度從輕至重,當患者出現(xiàn)酸、麻、脹、微 痛感時,再行按壓10 s即可,每天早、中、晚各進行1次按壓[2]。
1.2.2.3按摩患者腹部 讓患者仰臥,腹部皮膚暴露于外,按摩人員先滴康撫精油于手心中,再輕按3 min小腹;接著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方向畫圈,按摩3 min患者的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手法要做到輕柔,避開手術部位,防止過大壓力導致傷口裂開;密切關注患者表情、 神智,耐心傾聽患者訴求,一旦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需要馬上停下按摩并上報醫(yī)生[3]。
1.2.2.4積極翻身 手術結束患者恢復神志后,可自行在床上翻身,為防止過大腹壓導致傷口開裂,叮囑患者用雙手壓住腹部傷口,再左右翻身5~10次,囑咐患者要量力而為,防止出現(xiàn)傷口開裂或腹腔出血的情況出現(xiàn)。
1.2.2.5體位指引 手術之后24 h,讓患者呈俯臥姿勢,頭放低腳抬高,讓臀部高出胸部,每次30 min,進行2次/d,頭高腳低體位可以推動氣體從上腹部擴散至下腹部并吸收;或者讓患者呈平臥姿勢,在患者臀部放一軟枕頭,可以推動腹部殘留的氣體向下移動[4]。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患者手術之后有無腹脹出現(xiàn)、腹脹程度、胃腸蠕動恢復時間、 肛門排氣時間。評定腹脹指標:沒有腹脹(0級):腹部平坦,沒有腹脹出現(xiàn);輕度腹脹(1級):腹部平坦,患者自己說出現(xiàn)腹部輕微脹氣;中度腹脹(2級):腹部稍微膨隆,叩診出現(xiàn)鼓音,自己說出現(xiàn)腹脹,但忍受得了;重度腹脹(3級):腹部稍微膨隆,叩診出現(xiàn)鼓音,自己說有劇烈腹脹出現(xiàn)[5]。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腹腔鏡手術之后不同時間腹脹狀況 對比兩組腹腔鏡術后6 h、24 h、48 h的腹脹情況,手術后6 h,兩組腹脹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24 h、48 h觀察組腹脹程度明顯比對照組要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手術之后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 觀察組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為(17.6±2.1)h,肛門排氣時間(23.3±4.0)h;對照組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為(27.8±3.8)h,肛門排氣時間(36.4±6.6)h。對比手術之后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要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因有著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的優(yōu)勢,被廣泛運用,一些常規(guī)婦產科開腹術,例如:宮外孕手術、附件切除術、子宮切除術等,也全部采用腹脹鏡手術。但是因為手術當中使用麻藥、手術所致創(chuàng)傷,再加上建立氣腹,患者的胃腸蠕動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就會有較高的腹脹、腸蠕動功能消失出現(xiàn)率,這都嚴重阻礙了患者恢復機能與改善病情[6]。而常規(guī)的腹腔鏡手術后,護理模式上沒有重視改善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所以,實施體位活動指導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
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手術之前要禁食與開展腸道準備,以致減少體內低鉀、胃腸道分泌;而手術當中以下因素都會減弱術后患者胃腸道蠕動、胃腸道出現(xiàn)麻痹,即麻藥使用、手術器械對腸管、韌帶產生牽拉與建立人工氣腹[7]。而同時,手術后臥床也會阻礙胃腸道功能恢復;人工氣腹氣體殘留于腹腔中,同時患者麻醉清醒后疼因痛呻吟而咽下大量氣體也會誘發(fā)腹脹出現(xiàn);故而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對進食時間帶去影響,以致減慢患者生理功能恢復[8-9]。所以,執(zhí)行體位活動指導有利于推動患者早日恢復胃腸道功能。
本次研究實施體位活動指導干預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包括腳放溫水中浸泡、刺激穴位、按摩患者腹部、積極翻身、體位指引,有效減少手術后腹脹程度,手術后胃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都大大提前,收到良好療效。
綜上所述,將腳放溫水中浸泡、刺激穴位、按摩患者腹部、積極翻身、體位指引等體位活動指導運用到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可以緩解腹脹狀況,顯著提升患者手術后胃腸道蠕動功能,值得大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周玲玲.體位活動指導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09(19):850-851.
[2]廖羽,陳志峰.體位活動指導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08(5):765-767.
[3]王萍萍,林珍珍,周海英,等.體位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影響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6(21):98-99.
[4]潘雨萍,馮素文.婦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功能康復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5,11(45):1025-1028.
[5]周晴晴.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6]李長江,安珍.護理干預對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體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20(12):86-88.
[7]孟子寶.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15(7):211-212.
[8]郭臻.體位活動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1):2491-2493.
[9]陳瓊.體位活動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作用[J].健康之路,2014,13(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