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久
【摘要】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要求,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從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看,由于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夠重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上缺乏意識和主動性,造成了許多有價值的課程資源被閑置和浪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程目標實施的對象,其自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應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開發(fā)的課程資源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且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最終歸宿.
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應了解學生的興趣類型、活動方式和手段
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尤其是調查學生的活動規(guī)律,可以啟發(fā)教師打開記憶的寶庫,從自己以往與學生的交流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參考資料,歸納出能夠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的各種有利要素,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人格.
1.要求教師們認真學習心理學,去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因為教師教學素質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懂得去研究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們智力發(fā)展、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了解影響他們智力發(fā)展的生理因素,學習心理學是研究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理論手段.
2.研究學生的普遍興趣,以及能給學生帶來歡樂的種種活動,這樣有利于發(fā)現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內容,幫助學生樹立刻苦學習和取得良好學業(yè)成績的信心.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感受向學生介紹經驗,并共同討論在學習上應該達到的目標等.
3.為學生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并分析原因,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教師甚至可以自己嘗試收集學生常犯錯誤的資料,加以整理,分類匯編,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重視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1.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由于學生年齡小、膽子小,學生認為問的問題就是課堂上沒有聽懂的、沒有學會的問題,因而學困生不敢問,因為一旦問了,輕則遭到同學譏笑,重則遭到教師的訓斥,學優(yōu)生則認為都聽懂了、學會了,沒什么可問的,這樣就造成了沒人敢提問題的尷尬的局面.因此,作為教師要減輕學生的思想包袱,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無論提的問題正確與否、簡單與否,問題質量的高低,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表揚,而不能諷刺、嘲笑,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2.給學生充分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探索、討論、合作、交流中提出問題.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改變過去“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動腦、動口、動手.教師要為學生主動探索、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留出空間,如,在教學“數的分與合”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考慮怎么分,然后小組討論,每人都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通過討論,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為什么分的方法不一樣,哪一種對呢?這種嘗試探究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大膽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創(chuàng)新過程.
3.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左右”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方向變了,左右也隨著變化的道理,我設計了讓兩名學生面對面站著,都伸出自己的右手,當他們都伸出右手后,下面的學生自然而然就提出了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多設計問題情境,能便于學生提出問題.
三、利用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學生就如一張白紙,純潔無瑕,低年級的教師就像一位繪畫師,教學生們如何成長,如何讓自己的白紙絢麗多彩.因此,在低年級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品質,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能打破常規(guī),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好習慣,學會尊重他人、聽懂他人.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低年級學生剛入學,就應有這種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習慣,要分工明確,組長和組員各司其職.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怎樣討論,怎樣活動都應明確地規(guī)定,在討論時,尤其要注意防止話語霸權,要讓每名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并能互幫互學,讓會的教不會的.
四、利用課程資源安排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問題解決”是當今國際數學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如,在教學“分類”時,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中去調查了解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類”這樣的數學問題,它們又是怎樣分的?
又如,在教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讓每名學生拿20角錢去菜場買菜,通過計算、付錢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元與角的關系,并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fā)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
總之,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要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實現學生從“怕學”到“樂學”的轉變,才能真正使“學數學”變成“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