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海芳+趙丹
摘要:初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內容是非常豐富和有趣的,其也包含著很多的實驗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展開生物的課外實驗以及有趣的實驗來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生物教學的內容可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提高其對生物學習的效率,并且在課外的實驗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生物課外實驗;趣味實驗
在初中時期,生物學科的課外實驗是中學實驗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也是對生物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外知識的重要補充。然而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沒有關注和了解到生物課外實驗以及趣味實驗的意義,使得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不夠全面和深刻。
一、根據(jù)教材內容,設置課外實驗
生物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對課外實驗進行設置,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以及學校具體的實驗室情況,來對生物的課外實驗進行合理的設計,保證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問題。舉個例子,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可以知道常見的課外實驗包括:對于高倍鏡和數(shù)碼顯微鏡的使用方面的實驗、對于果汁的提取實驗和各種不一樣的水果中存在的維生素C的含量的比較實驗、對草履蟲進行培養(yǎng)并對草履蟲這種單細胞的生物對于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進行有關的實驗,還包括對不同的植物種子進行解剖并觀察的實驗等等,教師對于課外實驗的設計要根據(jù)教材來進行,并且保證實驗可以與生物的教學目標相適應。
二、在開展課外實驗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質疑精神
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探索意識與質疑精神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養(yǎng)成合作與探究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依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和特點,以及學習基礎的差別,有效發(fā)揮出課外實驗的作用和意義,使學生在實驗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具體的實驗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中和提高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實驗中,教師要發(fā)揮出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驗中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于實驗中的問題,不同的學生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對于問題的見解與想法都是各不相同的,生物教師要根據(jù)實驗實施的具體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激發(fā)和鼓勵,使得其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在試驗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驗教學時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探索。比如,在對“探究種子萌發(fā)條件”這個教學內容進行課外實驗時,由于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期選用的種子的差異,種子吸水量的差別以及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其地理的位置的差別,以及其他的外部以及內部的原因,使得學生會在課外實驗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結論。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一樣的種子其發(fā)芽的時間卻不一樣?種子的萌發(fā)時間由哪些因素來決定?環(huán)境對種子的生長有什么樣的影響?學生在實驗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并進行探究,教師要積極對其的探究方式和思考的方向進行指導,保證學生思考方向的正確性。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得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質疑精神得到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發(fā)揮課外實驗應有的趣味性
生物課程中的實驗比較多,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實驗的展開來保證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有趣和魅力,進而提高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在生物的課堂中更加投入地學習,利用生物實驗使得學生對生物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進而提升學生整體的生物學科水平。比如,對于細胞的作用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在教學中無法直接讓學生看見,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這時候就可以做一個趣味實驗,拿出兩個土豆,一個是煮過的,一個是生的。把這每個土豆的上面和下面都削掉一片,在每個土豆的頂部中間部分挖洞并放入適量白糖,把兩個土豆放立在有水的盤子中,幾個小時過后就會發(fā)現(xiàn)生土豆里已經充滿了水,而熟土豆的白糖還沒有變化。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引出生物知識,由于生土豆的細胞沒被破壞,就像一個通道可以讓水分通過,盤子里面的水通過土豆壁滲入到了土豆中,煮過的土豆細胞在高溫的作用下已經被破壞,不具有滲透的功能。再讓學生對盤子中的水進行品嘗,是沒有味道的。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的興趣再次被激發(fā)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討和猜想,然后在對問題進行解答。原因是由于土豆的細胞。土豆的細胞膜就和篩子一樣,大于篩子孔的顆粒是不可以通過的,由于白糖的分子較大,無法通過細胞膜,造成盤子里面的水沒有甜味兒。通過趣味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印象,保證課堂的效率。
四、注重課外實驗中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新課改實施的不斷深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生物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外實驗活動當中,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在實驗的過程中對實驗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對實驗的結論進行互相交流,對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合作解決,并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從而掌握這些實驗中包含的生物知識。并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關注課外實驗評價和總結,提高實驗水平
在課外實驗結束之后,生物教師要對實驗的結果和過程進行及時的評價和總結,并要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操作問題等進行反思,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實驗失敗和成功的主要原因,要求學生在實驗結束后寫實驗報告,使其對于實驗中的生物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總結:
總而言之,生物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息息相關,大多數(shù)的生物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生物水平。
參考文獻:
[1]吳秀萍.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J].河南科技技,2013,10:255-256.
[2]王藝璇,張鳳姝.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實施[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4:236-238.
[3]戴堯芳.試論課外生物探究實驗的開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5:68-70.
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立項課題
課題編號:PZS113(河南省教育廳 教技裝【2016】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