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雨
初中語文課本中收入了不少經(jīng)典的古代詩詞,然而在古詩詞教學方面卻存在種種問題。由于課程目標較為含混,導致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教,教學過程往往圍繞鑒賞等應試題型展開,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是照搬資料中的分析和結(jié)論而已,學習不夠深刻。這種空洞的“品讀”致使學生無法深入詩歌之中,一些貌似熱鬧的自主閱讀課堂,教學效果卻較低。在教學中教師要找對教學的突破點,促使學生深入品讀,破譯詩詞密碼。
一、知人論世,洞察生活
古典詩歌中提到的內(nèi)容反映的是詩人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是詩人情感和世界觀的真實展現(xiàn),由此可見教授古詩詞不可只拘泥于詞句的背誦,而要深挖下去,探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了解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意圖?!睹献印分刑岬剑骸绊炂湓娮x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只有洞察詩人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品讀詩歌。
學習《觀刈麥》一詩的時候,如果能夠聯(lián)系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鑒賞,就能更好地理解此詩?!队^刈麥》是作者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元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當時他擔任周至縣的縣尉,是一個負責征收賦稅的小官,因此他對于當時普通勞動者所遭受的苦難十分了解。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下來,這才有了這首《觀刈麥》。白居易之所以有如此的敏感度,能寫下這樣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歌,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念分不開。白居易和當時的詩人元稹合稱“元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繼承了杜甫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候能夠直面真實的生活,在筆下展現(xiàn)被激化的社會矛盾,反映民眾的疾苦。不僅如此,新樂府詩歌取材典型、形式通俗、語言淺顯,改善了當時詩壇蕭條的現(xiàn)狀。當時有很多詩人喜歡寫寄情山水的詩歌,很少有如白居易一般關(guān)心百姓疾苦、為民請命的詩人,如果能夠理解唐詩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風格,學生就不難理解這首詩歌的意味。
知人論世的方法能促使學生設(shè)身處地思考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況,從詩人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樣能減少學生和詩歌之間的隔膜感、距離感,促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歌。
二、破譯典故,感受意蘊
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和古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由此可見分析詩歌的典故可以促使學生感受詩歌中的意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運用了大量典故,如果能讓學生從典故入手解讀詩歌,則能促使他們更好地感受詩歌意蘊?!白砝锾魺艨磩Α保瑥脑姼璧囊婚_頭便奠定了豪邁的基礎(chǔ),劉斧《青鎖高議》中提到了“男兒慷慨平生事,時復挑燈把劍看”,故此“挑燈看劍”指代豪邁之事?!鞍税倮锓主庀轮恕苯栌昧恕妒勒f新語》里和王愷有關(guān)的典故,王愷和他人比賽射箭,用牛作為賭注,射中目標就殺牛吃,吃完立刻就走,這個舉動展現(xiàn)了豪邁之氣,辛棄疾運用這個典故也表現(xiàn)了豪邁之情。“馬作的盧飛快”中的“的盧”指的是一種烈性的快馬,“弓如霹靂弦驚”運用的是《南史》中曹景宗的典故,曹景宗在年少時經(jīng)常騎如龍的快馬,拉開弓箭發(fā)出霹靂一般的聲音。從這首詞所用的典故可以看出,作者所用的典故都和豪邁之情有關(guān),體現(xiàn)了壯士征戰(zhàn)沙場的豪邁之情。由此可以感知這首詞的意蘊,作者描繪了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表達了殺敵報國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未酬的無奈之情。
學者黃永武認為,運用一次典故就相當于將某一個故事或象征重新認同了一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借助典籍弄清楚典故的出處,搞清楚作者運用典故的情意,品味用典的巧妙之處。
三、比較賞析,深化思維
初中生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閱讀不充分的情況,不能揭示詩歌中的妙處,但是通過比較閱讀卻能夠彌補這個問題。
《木蘭詩》是樂府詩歌的代表作,展現(xiàn)了花木蘭這樣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在教授這首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嘗試將詩歌和另一首樂府詩歌《陌上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在主題和人物形象上有相似之處,都體現(xiàn)了對命運的抗爭,但是對命運的抗爭方式有所不同?!赌吧仙!分械牧_敷勇敢地拒絕太守的行為,抵擋住了榮華富貴的誘惑,機智地用夸耀自己丈夫的方式拒絕了太守?!赌咎m詩》中的女主角面對“阿爺無大兒”的情況,毅然決然地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展現(xiàn)出了有擔當?shù)囊幻?,在封建社會女扮男裝被視為反常行為,花木蘭秘密從軍,體現(xiàn)了她的智慧和不向命運妥協(xié)的精神。由此可見這兩首詩歌中的女主人公雖然行為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性格特點。
學者冰心提出,通過比較閱讀能得到啟示,獲得體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單一的閱讀無法獲得新的收獲,而使用比較閱讀法卻能幫助學生辨別詩歌優(yōu)劣,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
在初中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避免重翻譯、輕領(lǐng)悟的問題,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品悟。教師要找對切入點,利用知人論世的觀點促使學生從詩詞中得到人生體悟,通過講解詩詞典故促使學生感受詩詞意蘊,通過詩文比較賞析促使學生深化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兵房初級中學(22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