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
【摘 要】秦山核電在培訓與資格領域全面實施系統(tǒng)性培訓方法(SAT),不斷改進和完善培訓管理體系。系統(tǒng)化培訓方法分為分析、設計、開發(fā)、實施和評價五個階段,Table-Top分析技巧是基于SAT管理理念所采取的一種分析技巧,該技巧主要應用于分析、設計和開發(fā)階段。本文主要就秦山核電使用Table-Top分析技巧應用于分析和設計階段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闡述,對于核電廠同行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Table-Top;分析技巧;應用
0 概述
培訓的重要性目前已得到國際上普遍的認同,特別是核電行業(yè)。由于潛在的巨大風險,對人員在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上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通過培訓提高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對于進一步提高電站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許多核電廠都在培訓領域使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推薦的系統(tǒng)性培訓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簡稱SAT)。SAT是針對某個特定的工作崗位,從提出人員的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到開發(fā)和實施培訓大綱,從而使人員達到這些全面能力要求,最后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評價的一個邏輯性過程。
1 對Table-Top分析技巧的認識
Table-Top分析技巧需在以下三個前提下實施:
有經(jīng)驗的崗位工作人員的參與:因為他們要比其他任何人能夠描述與解釋他們的工作。
任務能夠有效地描述:要能有效地描述出有實施的那項工作任務與活動。
能夠有效描述該項任務需要的能力要求:要能明確地描述出人員必須具備的、正確實施該項任務的能力。
使用桌面分析技巧有如下作用:
可以迅速地確定某個崗位的員工在工作中必須能夠實施的任務。
可以用來驗證當前培訓大綱中對應的任務是否合適。
可以用來審查現(xiàn)有的任務清單,以確定這些任務清單是否對該崗位員工在工作中實施的任務進行了精確的描述。
2 秦山核電應用Table-Top分析技巧
結合具體情況,秦山核電將Table-Top分析技巧分為如下10個步驟:
2.1 成立分析小組
分析小組由協(xié)調(diào)人、分析小組成員和觀察員組成。其中:
協(xié)調(diào)人:一般由部門負責人或科室負責人擔任,職責為:
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
對桌面分析的每一步驟進行指導;
協(xié)調(diào)相關工作。
分析小組成員:由崗位技術專家、主管、科長組成,職責為:
檢查現(xiàn)有任務清單和其他參考資料,確定培訓大綱的內(nèi)容。
使用技術經(jīng)驗設計崗位相關的培訓。
觀察員:由培訓管理人員擔任,職責為:
對分析過程實施觀察;
提供培訓業(yè)務方面的支持。
2.2 審查崗位工作
在審查崗位工作的階段,除了使用Table Top的分析技巧外,還需要結合以下兩種分析技巧:
驗證分析:用于已有相應崗位的任務清單等資料的情況下,通過分析小組的討論和驗證;
文件分析:通過對涉及該崗位工作的相關文件(運行規(guī)程、行業(yè)規(guī)范、管理規(guī)定等)進行分析,確定任務。
事實上,將桌面分析、驗證分析和文件分析這三種方法的結合起來對崗位進行分析被證明是最有效的。秦山核電使用的Table-Top分析技巧中已將以上兩種技巧融入了其中。這種選擇是基于:部分崗位已有外部的查考資料,以及秦山核電的程序體系已涵蓋了員工的所有重要任務。
2.3 確定任務
關于任務的規(guī)范描述方面,秦山核電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
規(guī)范的使用動詞,對于后期的工作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動詞也可以反應出不同的學習程度。如“測量”和“分析”均是技能型的動詞,但“分析”的學習程度就比較高。
“錯誤的任務描述”均不夠清晰,特別是如何判斷任務是否有效完成,是無法被觀察或衡量的。而“正確的任務描述”則比較規(guī)范,這對于后面實施培訓目標的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4 選擇需要培訓的任務
確定了任務清單后,接下來需要確定需要培訓的任務清單。根據(jù)任務的培訓特性,可以按培訓類別將任務分成:不需培訓、初始培訓、再培訓、及時培訓四種。
判斷任務的培訓類別方面,秦山核電采用的是難度(D)、重要性(I)和頻率(F)三個參數(shù)的判斷方法(簡稱“DIF系統(tǒng)”),判斷每一條任務的培訓類別。根據(jù)DIF系統(tǒng)初步判斷出任務的培訓類別后,通過小組成員討論,并征求在崗人員意見后,確定每項任務的培訓類別。
2.5 開發(fā)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Training Objective)是指對培訓后學員應當具備的可以衡量的行為(行動)描述,并包括績效條件和標準。培訓目標通常被分為兩種類型的目標:最終目標與分解目標。
最終目標(Terminal Objective)是指培訓后期望培訓學員達到的績效水平,直接從任務轉化而來。最終目標包括與崗位相關的條件、行動和標準,并得到分解目標的支持。一項最終目標對所有分解目標的進行了總結。分解目標(Enabling Objective)是指支持最終培訓目標,小的培訓目標,是組成培訓內(nèi)容的小的學習點。
2.6 開發(fā)培訓大綱
首先,培訓大綱是針對具體崗位的。在秦山核電,崗位培訓大綱被定義為:崗位培訓課程清單和培訓途徑的集合。通過對最終培訓目標和分解培訓目標的分類、匯總,形成某崗位需要培訓的一系列課程清單。其定義為:為確保安全、有效和迅速地履行某特定崗位相關的責任和義務,對在該特定崗位工作的職工規(guī)定必須完成的一系列特定課程。在崗位培訓清單的基礎上,加入培訓途徑,組成了某個具體崗位的培訓大綱。
2.7 開發(fā)培訓材料
SAT的第三個階段是培訓開發(fā)階段。開發(fā)階段的目的是要編寫出一套適用于實施初始培訓和再培訓的有效培訓材料。要求所有的培訓材料要與核電廠文件保持一致。SAT的開發(fā)階段產(chǎn)生的培訓材料是為了教員和學員完成培訓目標所需要的。開發(fā)階段的輸入是從設計階段而來,主要是培訓目標和培訓大綱。在開發(fā)階段,使用Table-Top分析技巧,編制出適合培訓的有效培訓材料,包括:選擇培訓方法,開發(fā)課程計劃、培訓教材、學員手冊、PPT介紹材料、音像材料、選擇培訓媒介等。
3 總結
首先,SAT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行為,包括分析、設計、開發(fā)、實施和評價的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必須以系統(tǒng)化、全局性的思維開展SAT的應用工作。秦山核電對五個階段同時進行分析和應用,就是針對這一特點而進行的。
第二,SAT是一個培訓質量保證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和工作的規(guī)范化。目前包括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和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xié)會)在內(nèi)國外機構對SAT過程以及Table-Top分析技巧的應用有一些實踐,國內(nèi)其他核電培訓同行以及研究機構也在實施SAT的研究或應用工作,需要充(下轉第215頁)(上接第337頁)分吸收國內(nèi)外同行的良好經(jīng)驗,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Table-Top分析技巧的應用,需要崗位技術專家的積極參與,這對人力資源是一個挑戰(zhàn)。需要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從而確保該項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參考專著:石金濤主編.《培訓與開發(f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
[2]參考專著:田佩良等譯.《核電廠人員培訓及其評價》.原子能出版社,1997.9.
[3]參考專著:鄒正宇主編.《系統(tǒng)化培訓方法操作指南》.原子能出版社,2011.1.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