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并為教職工、學生所共同認同和遵循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也是學校發(fā)展的標志。從結構層次的角度來看,學校文化可以分為精神、物質、制度、行為四個層面。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重點圍繞這四個方面設計和實施。
一、鑄就精神文化—從理性到感性,從感同到身受
精神文化是學校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師生共同價值觀的體現(xiàn)。它是一種精神引領,一種價值引導,更是一種理想追求,一種愿景規(guī)劃。學校要對核心價值進行提煉,并以此形成辦學理念體系,落實到辦學實踐中。我們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并進行實踐探索。
(一)確立主題文化,提煉核心精神
學校的主題文化是“至德”。它的確立,主要出于地域文化、社會背景、學校實際三方面的考慮。第一,泰伯為吳地先祖,而學校以“泰伯”命名,在《論語·泰伯篇》中孔子以“至德”對泰伯進行高度評價:“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钡诙?,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xiàn)象日趨嚴重,亟須重建道德規(guī)范。第三,“德”是“五育”之首,是人的立身之本,“百行以德為首”,無論是學生的成長還是教師的發(fā)展,德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學校把“至德”作為核心精神、作為校訓,既是一種終極目標,也是一種價值追求。
(二)架構辦學思想,明確價值取向
確立了主題文化、核心價值,還必須科學分解,具體架構學校的辦學思想:①辦學理念:用愛、責任與智慧,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與幸福奠基。②辦學目標:打造師生校合作博弈、和諧共贏的“至德”文化校園。③發(fā)展目標:建設浸潤在吳文化中的、高品質的九年一貫制學校。④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具有“三高”素質(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學習、高品質生活)的“至德”學子。⑤教師目標:做具有“三心五氣”(良心、責任心、事業(yè)心與正氣、底氣、志氣、勇氣、靈氣)的“至德”幸福教師。
二、打造物質文化—從形式到內容,從形象到內涵
物質文化反映了學校環(huán)境育人的價值取向,是基于學校精神文化而生成的。物質文化的建設,應著力于思想性、品味性、主題性、藝術性、精致性和獨特性,置身其中,既賞心悅目,又得到德性的滋潤和美的熏陶。近年來,我們在營造濃郁的吳文化環(huán)境氛圍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
(一)設計學校標識系統(tǒng)
學校的標識系統(tǒng)內涵豐富、形象美觀、色彩鮮明、線條流暢,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1.?;?。運用篆體的形式,將“至德”二字置于標志中心,簡單明了地點出學校精神—“至德”是孔子對泰伯的最高評價,可看作學校悠久歷史與深厚底蘊的象征。圖中紅色卷軸微啟,象征學校在時間的卷軸中所要展露的特色與風采,同時也暗喻學校是一冊開啟知識文化領域的書卷。卷軸周邊祥云縈繞,渲染此乃人文薈萃的靈杰之地。
2.地標。命名為“至德載舟”,蘊含著學校要將“至德”精神傳承發(fā)揚,并通過“桃李代代傳”的方式,“載舟遠揚,廣播四?!?,使之“天下萬年傳”。
3.“吳文化節(jié)”吉祥物。命名為“至德精靈”,是在學生作品中“海選”產生的,為卡通形象。額頭上有“吳”字,胸前衣服上有“至德”二字,寓泰伯學子“心懷至德、積極向上、心胸寬廣”之意。
4.校運會會徽。以“泰伯”二字拼音小寫首字母為主要圖案,象征運動員在運動場上奔跑跳躍;又以紅、黃、藍三色為主色,表達了泰伯學子的拼搏精神和陽光心態(tài)。
5.樓群名稱:巧妙地以“至”字系列和“德”字系列命名,如中學部有“尚德樓”“誠德樓”“賢德樓”“明德樓”“崇德樓”,小學部有“至真樓”“至善樓”“至美樓”“至賢樓”,而處于兩部中間的行政樓則是聯(lián)系的橋梁—“至德樓”。
(二)設計學校校本課程
學校利用當?shù)刎S富的吳文化地域資源,如泰伯廟、泰伯墓、泰伯瀆、鴻山遺址博物館、懷海義莊、錢穆故居、中華賞石園等,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不斷豐富校本課程,編寫了《感知吳文化 傳承“至德”精神》系列讀本(《尚德故事》《快樂游戲》《趣味童謠》等)、《鴻山十八景》《錢氏家訓》《至德武韻》《中學生學習素養(yǎng)例談》《禮風儀韻》等校本教材。
三、建構制度文化—從約束到引導,從規(guī)范到自由
制度文化是學校文化經過沉淀而形成的規(guī)范。規(guī)章制度必須具有科學性、規(guī)范性、導向性和操作性,遵循學生生命成長規(guī)律,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并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最終形成“文化落地、理念生根、代代相傳”的良性循環(huán)局面—注重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執(zhí)行,最終達到制度的“超越”。
(一)形成制度
學校合并初創(chuàng)至今,學校圍繞學校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如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模式,即:“一校兩部、統(tǒng)籌安排、分部實施”和“一校兩制、有分有合、求同存異”相結合,條線管理與塊面管理相結合,層級管理與項目管理相結合;出臺《泰伯實驗學校章程》,作為學校的“母法”;嚴格執(zhí)行“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完善管理流程,強調議事規(guī)則和各種會議制度;切實落實理事會、家委會、教代會、退管會、退教協(xié)、行風監(jiān)督員等各項管理制度。另有《學生一日常規(guī)》《班級常規(guī)管理制度》《教師年度量化績效考核制度》《中層干部工作守則》《師德考核條例》《教師“五認真”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學校先進個人、先進集體評選意見》《黨員與學生“一幫一”結對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使日常的各項工作都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
(二)執(zhí)行制度
有了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還必須能夠嚴格執(zhí)行。制度的執(zhí)行要嚴、細、實、恒,而且要特別講究“首因效應”。如學校在執(zhí)行作風與效能建設有關制度時,一啟動就嚴格執(zhí)行,實行刷卡制、簽到制、點到制等,并加強巡視、督查,對違規(guī)者嚴肅批評教育,并與績效考核、評先評優(yōu)等掛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制度的執(zhí)行也是如此。
四、設計行為文化—從應知到應會,從被動到自覺
行為文化是在共同價值觀和辦學理念引導下的師生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的總和,反映了學校師生的素養(yǎng)。圍繞行為文化建設,我們組織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確“三風”建設目標。校風:真、善、美、賢;教風:樂教善教;學風:樂學善學。近年來,學校一直在探索踐行著這些目標,并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永無止境?!罢嫔泼蕾t”要求我們以科學的精神探索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以宗教的情懷向善、行善、積善積德、勸人為善,以藝術的心態(tài)、欣賞的眼光追求美、審視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以哲學的智慧培養(yǎng)德才之人。“樂教善教”和“樂學善學”是教學應該達到的一種境界?!敖虒W”的內涵可以理解為“教師”和“學生”,“教”和“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要“會教”,更要“教會”,這就要求教師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學生要“學會”,更要“會學”,“學習”靠“學而時習”,全由學生自行內化。
第二,追求“五有五品”境界。即教師有品行、學生有品德、教學有品位、科研有品質、學校有品牌。
第三,鍛造學生風貌。一是明確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二是加強學生自我管理;三是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勵志教育、安全衛(wèi)生教育等;四是每年舉行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讀書節(jié)活動,每年組織節(jié)慶系列活動;五是組織“五名”工程活動:識名人、讀名著、背名言、聽名曲、賞名畫;六是每周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生社團活動等。學校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心生感動,使校園變得生動和靈動。
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情懷,文化是一種影響,文化是一種溫暖。精神文化引領前進方向,物質文化滋潤師生心靈,制度文化規(guī)范學校管理,行為文化提升辦學品位。泰伯實驗學校通過經營吳文化背景下的學校文化,走出了一條特色發(fā)展之路,學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不斷提升,一所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秀外而慧中的學校,一所傳承歷史、把握今朝、面向未來的學校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