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波
【摘要】人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文,有的通過兩個人物的描寫反映一個主題,可謂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有的通過兩個人物的描述來反映兩個主題,可謂是“花開兩朵,卻表兩枝(主)”。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主要人物與主題、故事情節(jié)、線索的密切關(guān)系,教學生多讀、深讀課文,善于比較文本,多一些閱讀體驗和感悟,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關(guān)鍵詞】人物;故事情節(jié);主題;線索;享受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原是指評書、話本中分敘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的插入語。在課本中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修辭手法,“花”比喻文章,兩朵比喻文章的兩個主人公,“各表一枝(主)”,是說兩個主人公都為一個主題而設?!皡s表兩枝(主)”,是說主人公為兩個主題所設。
先談“花開兩朵,卻表一枝”的課文。學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時,有的學生說小弗朗士是主人公,有的說韓麥爾是主人公,有的說兩者都是。我也認為兩者都是:
第一,從小說的主題看,他倆是愛國的法國人民的典型代表。小說通過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在“最后一課”的不尋常的神情、語言、動作、心理的描述,反映所有法國人民自然、普遍、高尚的愛國感情。
第二,從故事情節(jié)來看,兩個人物的性格發(fā)展是互相鋪墊的互相陪襯的?!掇o?!分姓J定主人公有一個標準:“主人公,是文藝作品中集中刻畫的主要人物,是矛盾沖突的主體?!闭埧吹谝徊糠种?,“弗”是一個天真貪玩、既幼稚又有點懂事、想逃學卻還能管住自己的小學生。第二部分中:“弗”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一天的反常氣氛。第三部分中:通過韓麥爾宣布“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是最后一堂法語課”,“弗”明白了人們觀看鎮(zhèn)公所門前布告的原因,為自己平時的行為而懊悔;懂得了老師戴禮帽,系領(lǐng)結(jié)的含義,心中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樸素真摯的愛國感情。高潮部分“法蘭西萬歲”的字不但寫在了黑板上,也刻在了小弗朗士的心上。由此可見小弗朗士不僅僅是線索人物,還是個主人公。
韓麥爾先生也是主人公之一。他在最后一課上,穿戴上綠色禮服和絲帽,說明他很重視“今天”的日子;沉痛分析了“弗”背不出書的原因;檢討自己工作的失誤,把亡國之痛的悲劇和教育的失誤聯(lián)系起來,這是愛國精神的深層表現(xiàn)。他說學好法語,“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諄諄教導學生好好學祖國的語言。結(jié)尾部分寫道:“他站起來,臉色慘白,想說話但哽住了,只是寫了‘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充分表現(xiàn)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案ァ睆睦蠋煹氖謩?、神態(tài)了解老師的內(nèi)心世界,兩者的愛國情得到了升華。
當然,小弗朗士的思想發(fā)生變化除了內(nèi)因(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決心)老師的影響、郝叟老頭等鎮(zhèn)上的人和普魯士人(野蠻奴役政策)是構(gòu)成他思想轉(zhuǎn)變的外因。
艾柯在《悠游小說林》一書中說“小說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地呈現(xiàn)一個方面的世界,那么,讀者就必須自行去彌補一系列文本沒有填滿的小‘縫隙?!本褪亲x者要從閱讀中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所以對誰是《最》一文的主人公,只是我的個人閱讀感受。
《藤野先生》一文,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線,這是“一朵花”。作者思想感情變化是暗線,這是“另一朵花”,“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zhì)”應是這篇散文的主旨和本意。試做分析:文章的標題《藤野先生》,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nèi)容最鮮明和最簡潔的概括。藤野先生為“我”改講義,改正解剖圖、關(guān)心解剖實習、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小腳的事以及匿名信事件,都襯托出先生公正、真誠、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zhì)。本文包含著魯迅的愛國情懷,但是愛國情更是文章的“底色”。所以我認為這篇文章也是”花開兩朵,卻表一枝(主)的文章。
再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主)”的課文。這樣的課文往往有兩條線索。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例,明線是爸爸愛花,以花為線索,花在文中成了一種象征,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燦爛;爸爸病危時,花兒成為對子女的一種關(guān)懷、鼓勵,如我是胸前別著一朵“夾竹桃”去參加畢業(yè)典禮的;爸爸辭世時,花兒懂人語似的,垂落了。與爸爸愛花并行的另一條線索是畢業(yè)典禮。兩條線索中,前者是主線,作品要表現(xiàn)的形象是爸爸,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而后者則是副線,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設的,它對主線只是起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這篇文章可謂是“花開兩朵,卻表兩枝(主)”,因為文章要表達的主題是爸爸對我的愛,我在爸爸的關(guān)愛中長大。
另外,朱自清的《背影》也是“花開兩朵,卻表兩枝(主)”的文章,文章中“我”的三次流淚,是一朵“花”;三次描寫父親的背影,又是一朵“花”;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感受父子情 深——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所以是“花開兩朵,卻表兩枝(主)”的文章。還有小說《智取生辰綱》主要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尖銳的階級矛盾,表現(xiàn)了起義英雄在反封建斗爭中的智慧和力量。文中明寫楊志一行的矛盾沖突,暗寫吳用等人智取的經(jīng)過。寫楊志押送的內(nèi)容是“一朵花”,寫吳用智取的內(nèi)容是“另一朵花”。這兩朵“花”是“卻表兩枝(主)”。
伍爾夫說過:“讀一部小說是一門困難而復雜的藝術(shù),讀者不僅要具備極為精細的洞察力,還需要非常大膽的想象力、分析力”。仔細閱讀、深入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初中課文有很多文章值得比較、品讀,人物與主題的關(guān)系是不一樣的,有的起主導作用、有的起陪襯作用、有的起烘托作用。平時要多注意閱讀的視角,要培養(yǎng)學生從比較、概括的角度讀小說或散文,讓閱讀滋養(yǎng)的心靈日益豐富、細膩,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1]張百棟.雙線并行,交相生輝——淺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J].名作欣賞,1992(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