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在課堂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更強,上課的積極性也更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很多時候?qū)φn文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學科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采用“微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創(chuàng)建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教學;應用價值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微課是通過簡短的視頻,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并配以練習,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微課的制作同時也考察教師對課程的設計能力,優(yōu)秀的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微課設計,在微課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升教學效果。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微課”在教學當中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到舉一反三,更好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價值
(一)“微課”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我們都知道,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課程導入可以讓學生立刻被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吸引,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大部分教師在課程導入時只會按照講述法進行課程導入,根本沒有好的課堂氛圍,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利用“微課”就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進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教師根據(jù)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微課”導入,在閱讀前為學生展示,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產(chǎn)生好奇心,更好地學習新課程。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針對童話故事,教師在“微課”制作中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皇帝的新裝中的故事情景,讓學生跟隨微課當中的語言、畫面,一層層走進童話當中的王國,學生的心弦被“微課”所調(diào)動,不用老師多費口舌,學生就已經(jīng)進入到了教學情境當中,開啟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程。
(二)“微課”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生動
教材中雖然也會配上適當?shù)牟鍒D,但相對于現(xiàn)代媒體,帶給學生的視覺沖擊力還是略顯欠缺。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朗讀、背誦、理解、記憶等形式來體會文章當中表達的情感。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按照先讓學生認識生字,再以各種形式的朗讀對文章進行分析,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形式產(chǎn)生疲勞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無法長久保持。此時,教師將“微課”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就可以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講解文章中的重點字,利用微課舉出詞語的近義詞與反義詞,以及一些句子的拓展,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地理解一些復雜生僻的詞語。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教師如果按照講述法為學生講述百草園中的植物,學生腦海中無法形成直觀的形象。這時教師采用微課的形式,一邊為學生展示百草園中的植物,一邊為學生進行生動的介紹,這樣學生在大腦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再讀課文時就對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得更深入,對作者感情體會得更透徹。
二、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
(一)在課程導入時應用“微課”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課程導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也會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在上文中我們已經(jīng)舉出了相關的例子進行課程導入。但一堂好的“微課”導入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習慣出發(fā),切實為學生準備適宜的“微課”導入,如果選取的導入內(nèi)容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雨說》時,有的教師就會在“微課”導入時為學生介紹鄭愁予進行導入,這樣的切入點是不適合學生的。針對《雨說》這首詩,教師需要將學生引入到這首詩的意境當中,而不是了解作者。所以教師可以進行這樣形式的“微課”導入,首先以音樂出發(fā),讓學生聽到不同的聲音,隨著清泉般的音樂,緩緩放入一些變換的畫面,春雷乍泄,軟泥青荇,春雨降臨大地的景色貼合著音樂,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當中萬物復蘇的景色,這種形式的導入就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詩句的意境當中,降低接下來的學習難度。
(二)在講解課程重難點時應用“微課”
在講解課程重難點時應用“微課”是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生動形象的視頻有助于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對于語文課程來說,讓學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是教學的難點。“微課”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學生要明白作者寫出這篇文章是要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自己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將課文內(nèi)容濃縮為這樣的“微課”,畫面中一些人正在教室讀書,外面是士兵巡邏的場面,韓麥爾先生正在認真講課,并配以音樂。在視頻的最后,重點大寫“法蘭西萬歲!”這樣的“微課”讓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感知,有利于學生理解小弗朗士的轉(zhuǎn)變和韓麥爾先生對自己的祖國、對祖國語言感情的深厚。對于現(xiàn)在身處和平年代的學生來說,對愛國情懷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在課程總結時應用“微課”
課程總結時的“微課”主要是對這堂課的梳理、鞏固,看看學生掌握了多少,還存在著哪些不足。傳統(tǒng)的結課方式學生已經(jīng)沒有新鮮感,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進行總結,讓學生在趣味中完成課程的學習。
例如在對《木蘭詩》進行總結時,教師在“微課”中模擬出花木蘭的女子形象,以趣味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由最初的女子形象,慢慢演變?yōu)槟凶有蜗?,最后回到女子形象,在這樣的變換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充滿趣味的形式讓學生喜聞樂見,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結語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提升微課的制作水平,在課堂當中合理運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李洪林.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高效應用[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9).
作者簡介:郭志軍,1976年生,山東威海人,本科,威海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崮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