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勇
一
師:孩子們,你們有誰了解孔子的情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有著作《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師:說得比較全面,但是有一點似乎值得斟酌。哪位發(fā)現(xiàn)了呢?
生:“他有著作《論語》”的說法不是很對,因為《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不單單是孔子的。
師:對,這里有版權的問題??鬃拥摹懊焙汀白帧彼坪鹾芴貏e,古人的“名”“字”和“號”都是有講究的。你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多么高雅。可是孔子竟然“名丘字仲尼”,總感覺有點奇怪。
生:我聽說孔子他爸爸有十個孩子,前面九個都是女兒,第十個才是兒子,可是偏偏是個瘸腿的。所以他就到附近的尼丘山的神廟去跪拜,求神靈賜他一個健康的孩子。回到家不久,他媽媽就懷上了孔子。為了表示對神靈的感謝,所以就給孔子取名為“丘”,又因為他是第二個兒子,所以按照“伯、仲、叔、季”的位置給他取字叫做“仲尼”。
師:看來你對孔子研究比較深入??鬃硬粌H名和字帶有傳奇色彩,他的言辭也光照史冊,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生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的語錄,聆聽這位先賢的智慧之聲。請大家結合文章注釋,疏通一下文意,然后我們一起交流。(生讀文)
(PPT)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我們一起搖頭晃腦地讀一讀。(生讀得較快,缺少文言文應該有的韻味)
師:我們一定見過電視上古人讀書的樣子,他們的語速會比較慢,而且在適當?shù)牡胤綍崖曇粞娱L。你們說一說,如果要斷開,這個句子該在哪些地方斷呢?
生:“而”“亦”“朋”“知”。
師:好的,現(xiàn)在我們就在這些字后面把聲音延長,然后把每一個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音也延長,試著讀一讀。(生讀得有點意思了)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這一則的字面意思?
生:學習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知道我,我卻不生氣,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師:“朋”的意思是?
生:朋友,關系好的人。
師:這些人從遠方來,他們是來干什么的呢?
生:應該是來向他學習的吧。因為孔子弟子很多,他們都來自四面八方。
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孔子對弟子說的,所以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朋”他們彼此的關系是?
生:同學。
師:他們“自遠方來”有沒有共同的目標?
生:有的。他們都想從孔子這里學到學問。
師:可否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些有共同目標的人?
生:志同道合。
師:好。再來說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生: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
師:一起讀一讀,感受一下這份快樂。(生讀)
師:那下一句中的“知”理解成“知道”好不好?
生:我覺得不好,別人不知道我,我卻不生氣,很正常啊。我又不是大名人,別人憑什么都要知道我?再說,不知道自己就生氣,那也不可理喻啊。如果這就叫做有才德,那“才德”也太廉價了吧?
師:看起來這個“知”字有深意,那你們覺得“別人不知道我,我卻不生氣”的“知道”換成一個什么詞更準確呢?
生:換成“理解”。
師:為什么?
生:生活里,我們經常會被別人誤解,“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事經常在生活里發(fā)生。你好心幫別人,別人卻不理解你,甚至將好意當做惡意。更有甚者,可能還會誣陷你,栽贓嫁禍。比如生活中遇到老人倒地,你好心幫扶,人家卻硬說是你碰到了他,敲詐你賠償醫(yī)療費。而別人不知道實情,不理解你,你就會受委屈??鬃诱f,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生氣,不惱怒,這就是一個有才德的人。
師:你的“理解”很接地氣。按照你的理解,這“不慍”其實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寬容和包容的情懷。一起讀一讀,感受這種情懷。(生讀)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生: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師:有人說孔子這個老師不合格,一會說要按時溫習功課,一會又說志同道合的人來了應該快樂,又說別人不理解你不生氣是有才德。說話好像邏輯很混亂,條理不清晰。你們怎么看?
生:我覺得這三句話是有關系的。因為“學而時習之”后,一個人的學識會越來越豐富,他的視野等就會越來越寬廣,他就會很高興。這樣,他的名聲也就會越來越大,知道他的人就越來越多,就會有很多人來和他切磋學問,在這個過程中,他又會增進學識,所以就會很開心,很快樂。但是,因為探究學問,肯定會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免不了爭論,甚至有可能爭得面紅耳赤,在這個情況下,大家求同存異,共同包容理解,允許不同的意見存在,所以孔子認為這是有才德之人。
師:也就是說,這三句話從某個角度而言都是圍繞“學問”來說的,而且前后層層相因。所以,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這個人說的話是很嚴謹?shù)摹?/p>
生:但剛才我們不是說“人不知而不慍”是關于生活的嗎?
師:對,好像又有問題哦。
生:我覺得這才能更加體現(xiàn)孔子的智慧,他的話的意義不局限于一個方面,可以在很多方面都有啟示。
師:這真是一個有智慧又有溫度的孔子。
師:現(xiàn)在,請看屏幕。
(PPT)學而時習之,說;有朋自遠方來,樂;人不知而不慍,君子。
師:大家比較著讀一下,看看讀起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覺得孔子的原話聽得柔軟一點,改了就有點硬邦邦的。
師:你喜歡聽哪一種?
生:孔子的。
師:對了,這就是孔子的語言魅力,他說得很溫柔,說到你心里去了,你還能不聽嗎?你想拒絕都不好意思。那孔子憑借什么讓他的話如此深入人心呢?
生:應該和他的問句有關,孔子說一句,就問一句,每一個“乎”字又很輕,這就讓他前面很嚴肅的教導變得很溫和,很可親。一半嚴肅,一半溫和。他似乎對他的學生說:你覺得這樣是不是有道理呢?
師:這真是嚴慈相融啊。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孔子教人的良苦用心。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三個句子,感受孔子的這份情懷,感受孔子言語的魅力。
(二)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曾子,大家結合注釋,說說這個曾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我覺得曾子是一個很會反省,很盡心盡職的人,因為他會思考“為人謀而不忠乎”,一個不盡心盡職的人是不會這樣想的,一個“乎”字反映出曾子的善于反省,一個“忠”字體現(xiàn)出了曾子的盡心盡職,所以我這樣評價曾子!
師:很好!能抓住人物的語言來分析人物之品質,你能站在曾子的角度把這句話有感情地讀一下嗎?(生用情讀,為人謀——而不忠乎?停頓到位,語調高低得當,將“忠”字以重音突出,很有抑揚頓挫之味,讀得很成功,學生鼓掌)
生:我覺得他除了盡心盡職外,還是一個十分守信用的人,因為他會反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個“信”字將曾子的誠信品質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師:扣住關鍵詞語來分析人物形象,不錯,請以曾子身份讀出他的誠信。
(生讀得很不錯,掌聲)
生:我覺得這個曾子還很善于學習,很勤奮,因為“傳不習乎”說明他經常復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師:你能把這個勤奮的曾子讀出來嗎?
生:能!傳不習乎?(將傳字上揚,在習字上重讀,以輕聲乎字收尾,很有滋味)
師:太好了!
生:老師,我覺得這是一個善于自我反省的曾子,因為他一天要進行三次反省!所以我這么認為!
師:“三”作“三次”解釋是否妥當?(生遲疑)“萬事不過三”,這個“三”字說明什么?
生:說明次數(shù)很多,已經達到了極限。
師:對,在古文中,“三”“九”一般是虛指,比如“九五之尊”中的“九”就是說皇帝的位置是最高的。所以這里的“三”作哪個解釋更妥?
生:多次。他說的是每天要把這三個問題在心中多次反省,而不是反省三次。
師:那你還能找到一個能更有力地說明曾子善于反省的字嗎?
生:(稍停)應該是“日”字,因為它是每天的意思,說明曾子是日日如此。做一件事不難,難在堅持。
師:很好!一次反省不難,難在堅持,請把整段文字結合你的理解朗讀一遍。(生讀)
師:孩子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把一句話、一篇文章讀好呢?
生:要注意文章的語氣詞及標點。
師:有道理,這是朗讀時最直觀的感覺,還有其他心得嗎?
生:還要注意扣住關鍵詞句,對人物進行分析,只有從心里理解了人物,才可以讀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師:好?,F(xiàn)在我們再一齊讀一讀曾子的話,再一次感受一下曾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