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良
摘 要:物理思想教育作為物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和意義。然而,物理思想教育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因此,深入思考物理思想教育的內涵,并嘗試在日常物理概念教學中滲透物理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概念教學;物理思想教育;自主學習
物理概念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內
容。學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所以在教學中要盡可能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及策略,使學生準確形成、深刻理解和掌握各種概念。所謂物理思想,是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形成的符合物理規(guī)律、邏輯及方法的思想。其中,物理學家超越常人的思考與實踐、艱苦卓絕的實驗與研究以及最終獲得的振奮人心的成
就體驗,成就了物理思想。筆者一直工作在物理教育一線,借助物理概念教學,在提升學生的思維方面、進行物理思想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依托生活經驗,架起興趣“支點”
為了使學生準確形成、深刻理解和掌握各種概念,作為教師要盡量從生活實踐來引入相關的物理概念,學生熟悉的生活有
助于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理解與這些生活現(xiàn)象相對應的物理概念。比如,在講解“摩擦起電”這一概念時,筆者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用幾個簡單的、學生熟悉的摩擦小實驗做起,比如,摩擦一男生的頭發(fā),該男生的頭發(fā)會豎立起來。再如,讓學生留意冬天睡覺前,在黑暗中脫衣服時,衣物摩擦會產生電光等摩擦起電現(xiàn)象,從而更好地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概念。由于初中物理學科涉及的物理知識,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緊密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象,因此,依托生活經驗來進行概念的導入,不失為一個簡單易上手的好舉措。當然,僅憑生活經驗,而不能高于生活,學生的視野會受到限制,因此,我們還要讓學生了解當今最前沿的物理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課堂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或者是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和精神渙散的時刻,可以穿插著給學生講一些歷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故事,或者與所學內容
相關的物理學家的軼事,學生原本疲勞的思維又會活躍起來。
二、優(yōu)化學習方式,推進自主學習
1.時時啟發(fā)
韋斯科夫說:“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fā)現(xiàn)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么,科學的目的是發(fā)問,而不是知識的獲得?!苯處熈晳T于把知識咀嚼到非常細致,把往屆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一一總結,對學生一一予以告誡。實際上,老師自我認為“我都這么細致地講解了,你們還是犯錯”。殊不知,光靠“告誡學生不摔跤”是不能避免學生摔跤的,這其實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他們探索的能力。實踐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還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的,簡言之,路是要靠學生自己去走的,摔跤也是走路時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換言之,也就是要變“常常告訴”為“時時啟發(fā)”。比如,在教學“歐姆定律”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講述歐姆花費十年的心血發(fā)現(xiàn)歐姆定律的過程。物理學家堅持不懈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不屈不撓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會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離不開堅持、不怕失敗甚至是獻身科學的勇氣和精神。
2.精心呈現(xiàn)
責怪學生學習物理不認真很容易,我們怪他們不能“舉一反三”,做題時記錯公式或亂套公式,不仔細讀題,忽視題目條件等。然而,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研究其原因呢?其實,物理思想蘊含在物理知識和方法中,物理知識和方法又是物理思想的基礎。關鍵在于教師對于物理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如“守恒思想”,作為自然界普遍規(guī)律,其本質在于物質復雜變化中總存在某些不變性。因此,在教師在概念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通過設置懸念的呈現(xiàn),物理學家小故事的呈現(xiàn),概念背后趣事的呈現(xiàn),概念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的呈現(xiàn)等各種呈現(xiàn)方式,對物理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不僅可以從中體會到物理學家科學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甚至是獻身科學的精神,還可以使學生了解物理學家的思維方式,體會他們的物理思想,從中學生也能受到很好的啟示和教育。
3.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教學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常用方式,學生更易于理解和運用那些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物理概念。首先,實驗教學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基礎。離開了實驗的概念只能是“水中月”,本來生動的、豐富的物理知識,在受認知水平所限的學生眼里,變成了一堆枯燥難懂的物理概念定義,引不起他們任何的學習興趣,更別提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了。其次,課堂新授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理情境是一個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的良策,物理實驗能為學生學習物理概念提供這樣一個
情境。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才能形成物理概念,而這種感性認識可能來源于生活,也可以來源于實驗。第三,有些物理實驗本身就是物理概念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通過比較物質吸熱多少的實驗,學生建立了比熱容的概念;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懂得了大氣壓的概念等。若把概念教學與實驗探究教學結合起來教學,能使學生對物理概念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
三、深刻理解概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物理思想不是公式化的生搬硬套的推導,也不是簡單去解釋和記憶物理知識,它必須經過深刻的思考、科學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才能形成。物理思想的形成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而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傳授基本知識,對基本教學內容進行反復訓練,很少涉及物理思想的概括和歸納。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巧設懸念,讓學生充滿熱情去學習并理解所學概念,在探究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調整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并慢慢地建立起新的知識框架結構。教師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越接近,就越容易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其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生便會主動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內化新知識,從中獲得一種愜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實踐的產物,是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中學物理課程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另外,物理學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思想便是科學的猜想與假設。教師可以通過描述、解釋等活動入手,搭建平臺,讓學生從初步的物理觀察、測量入手,逐步讓學生學會概括和歸納物理思想。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導入和課堂活動,從初步對各種物質的認識、對各種運動的描述入手,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場”的思想、運動轉化的思想;從初步的認識物質不滅、能量守恒的思想,漸漸過渡到守恒思想。通過各種活動的創(chuàng)設,甚至可以是討論、辯論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甚至經歷幾個反復的過程,這是反復結合、相互作用、不斷深化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形成物理思想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無處不體現(xiàn)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學中凸顯物理思想、重視學生物理思想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歸納與發(fā)現(xiàn)物理思想的習慣,時時刻刻做一個啟發(fā)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是告知者,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好物理,掌握物理學的理念與精髓,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乃至創(chuàng)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邢紅軍,張抗抗.論物理思想的教育價值及其啟示[J].課程與教學,2016(8).
[2]許紅,王建中.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思想教育[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
[3]彭毅.重視物理概念教學提升學生科學思維[J].中學物理,2015(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