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學
【關鍵詞】 學校;家庭;社會;結合;延續(xù);補充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43—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學校教育越來越離不開家庭、社會教育的支撐和配合。孩子的成長實質(zhì)上是“生物人”向“社會人”的轉(zhuǎn)化。這個轉(zhuǎn)化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演變過程,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實現(xiàn)的。在孩子的社會化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三種教育對其影響作用的大小,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由強變?nèi)醯?,而社會教育則是由弱變強的,是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基礎上的擴大和補充。那么,我們?nèi)绾尾拍馨l(fā)揮學校、家庭、社會各自的教育優(yōu)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校要有方法引領,技術支持,讓家?;悠饋?,促使學校教育全面發(fā)展
時代在進步,家長和學校不能相互孤立,各行其事,要緊密地結合起來。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家庭教育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存,父母的言行品格、知識對孩子來說就像胎記烙在身上一樣一輩子也不會消失。父母的好言行、好品格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言行品格,讓孩子受益終身。為此,要使家長盡快轉(zhuǎn)變觀念,重視教育,學校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許多家長不懂教育的規(guī)律,需要學校的指導和引領,學校要做大量的工作。
1. 建立家長學校機構,定期召開家校會議,使家長和學校多溝通,做好家長的培訓工作;學??梢韵蚣议L介紹教育的方針、政策以及教育方法和規(guī)律,指導家長學習家教知識,轉(zhuǎn)變觀念,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意識和能力。學校也可以了解家長的需求和困惑,有針對性地做好家長的培訓工作。如,可以做簡報、做講座、進行宣傳等。
2. 定期召開家長會。以班為單位舉辦家長會,讓家長與任課教師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教師可向家長介紹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目標、要求、方法,動員家長主動與學校配合,與各位教師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孩子遵守紀律、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家庭真正成為孩子全面發(fā)展的第一所學校,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和堅實后盾。
3. 積極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做好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家訪工作,直接地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生活,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做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貼心朋友,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無縫地聯(lián)系起來,讓教育孩子的工作永遠不間斷,有始有終,形成家校合力!
4. 請進來。把教育專家、學習優(yōu)異的孩子家長請進來,讓他們談一談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經(jīng)驗,供其他家長和教師學習借鑒;或讓家長對學校教育獻計獻策,進行評議,為學校改進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學校應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長期堅持下去。
二、讓社會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基石,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續(xù)和補充
首先,學校要做好宣傳工作。做好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xié)調(diào),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教育補充。如,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法制教育時,學校可以邀請公安部門的同志每學期定期來給孩子們做一些講座等?;蜃屨块T清理整治學校周邊育人環(huán)境,讓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更純潔,氛圍更濃,加強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提高教師的工作地位,使廣大群眾尊師重教。還應加強各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對學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關愛下一代的成長,讓學校的育人條件更完善。
其次,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打開學生認識社會的窗口,讓學生從中汲取成長的營養(yǎng),積累人生成長的社會經(jīng)驗。如,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校外的參觀和展覽。如去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去孝和文化中心感受傳統(tǒng)文化美德等。學校應盡可能地多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社會教育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既有適合于學生的教育內(nèi)容,又有適合于其他層次但不適宜于學生的教育內(nèi)容。因此,家長應指導學生有選擇地接受社會教育內(nèi)容。家庭在社會教育中也不應該被動等待,而應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
總之,教育是一個復雜而豐富的過程,不要讓學校成為一個孤立無援的陣地,它需要每個人、每個家庭、社會團體的關心和支持。讓孩子的成長天地更絢麗多彩,就要把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網(wǎng)絡整體,讓孩子無論在哪里,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教育。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 GS[2015 ]GHB0067)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