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喜歡被稱贊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好話,也沒有一個孩子是喜歡有人罵他的?!边@種心理各人都有的。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心理,來鼓勵兒童怎樣做人,怎樣做事。對于小孩子來說,鼓勵,不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和老師都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激勵,嘉獎。自己的育子經(jīng)驗和十幾多年的幼教從教經(jīng)驗讓我明白對待孩子,多鼓勵,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會對孩子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家長和老師的語言表達方式,特別是激勵性的語言,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乃至孩子的性格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一、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對幼兒的促進作用
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fā)幼兒的積極行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幼兒更是如此??墒怯變河捎谧陨淼哪挲g特點,在陌生的同伴面前,難免感到膽怯,害羞。因此,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用積極的語言引導(dǎo)幼兒去探索。成為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wù)的信心。如:我們上戶外活動課時,讓幼兒走平衡木,一向膽小的陶玉佳小朋友不敢上平衡木,她往后溜,說“老師,我不想玩?!笨吹竭@種情況,我連忙鼓勵她“試試看,你能行的!“別緊張,老師相信你?!痹谖业墓膭钕?,她安全地順利地走過了平衡木。在她跳下來的那一時刻,我看到了孩子臉上的自信和開心。在孩子完成任務(wù)后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好孩子,繼續(xù)下去一定行!”等等。激勵性言語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小朋友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勵來培養(yǎng)他們的控制能力。同時對那些暫時難以抑制自己沖動性行為的幼兒,更要多次經(jīng)過言語或其他的形式進行反復(fù)的強化和行為訓(xùn)練。比如我們可以用正面積極的激勵言語,針對他們較為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以表揚優(yōu)點來促進他們改掉缺點。
在吃午餐的時候,每次愛說話吃飯慢的龍龍又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了,我不再批評他而改為表揚,我說“龍龍今天都快吃完了,大家都要加油哦!”龍龍馬上不說話了,連忙一勺趕一勺地往嘴里喂,很快他就吃完了碗里的飯。上室內(nèi)課的時候,班上總有幾個好動的坐不住的孩子,他們讓我非常頭痛,因為他們影響了其他的孩子,甚至使我上不成課,我一遍又一遍點他們的名字,甚至大聲斥責,可是管不了幾分鐘的時間。我就變批評為表揚,我說“大家看彬彬聽講坐得多端正?!绷⒖?,彬彬就小手藏在后面,雙腳并攏了,坐得端端正正。其他的小朋友也都馬上坐得端端正正。我現(xiàn)在表揚他們最多的是睡午覺的時候,當我看到還沒有睡著楊可兒和琳琳,她們的小眼睛還睜著,小手這兒摸摸那兒摸摸,我就說:“楊可兒已經(jīng)睡著了,琳琳也睡著了,開始做美夢了!”立刻她們的小手不再動了,閉上眼一會兒就睡著了。
教師的激勵性言語,能讓孩子從原先的不能自制轉(zhuǎn)變成積極地參與活動,因而教師的激勵要帶有針對性和引導(dǎo)性。針對幼兒年齡較小的特點,自制力較差,很容易隨心所欲。如果刻意的去壓制他們的興趣或是表現(xiàn)欲望,會使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漸漸失去原由的喜歡和興趣。盡管他們有時會因自制力差而“不守紀律”,作為教師應(yīng)該換個角度,具體啟發(fā)的引導(dǎo),把握不同幼兒的興趣特點,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合適的引導(dǎo),樹立他們的信心。
真正能觸動孩子并激勵孩子不斷進步,改掉自制力較差的毛病的激勵性言語行為是應(yīng)該融入教師的真情的。既無情感的流露也無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對幼兒的愛的表述,激勵就沒有了感染力,其中教師在激勵的同時,要讓幼兒相信這樣做是對的。教師就是孩子們的朋友,與孩子們之間真誠的友誼和情感是實施激勵性言語行為的橋梁。作為組織幼兒日?;顒拥闹匾侄?,幾乎每時每刻都要用到語言和孩子們交流,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并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讓幼兒的世界因你的語言而變得更加精彩。教師還應(yīng)多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對待孩子,多鼓勵少批評,讓幼兒在快樂中不斷健康、自信的成長。
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舉起大拇指的手勢﹑點點頭等遠比語言更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guān)愛﹑鼓勵﹑期待﹑肯定。激勵性言語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小朋友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勵來培養(yǎng)他們的控制能力。同時對那些暫時抑制自己沖動性行為的幼兒,更要多次經(jīng)過言語或其他的形式進行反復(fù)的強化和行為訓(xùn)練。比如我們可以用正面積極的激勵言語,針對他們較為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以表揚優(yōu)點來促進他們改掉缺點。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堅持性?;蜃屗斝≈等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小朋友服務(wù)等,以此來規(guī)范他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形成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譬如我經(jīng)常當著全班的小朋友表揚王俊浩小朋友擺杯子擺得很好,袁藝旗小朋友放勺子放得很整齊等,然后我看到他們干得更認真了。
二、家長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
今天,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著這樣的誤區(qū):一看見孩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很自然說他,罵他,教他這樣做,那樣做。特別是某些家長總喜歡當著別人的面,當著大家的面,說,“我的兒子很調(diào)皮?!薄拔壹业暮⒆犹淞藢W不進,他根本不是讀書的料?!薄拔壹业暮⒆討卸璧煤??!睂⒆蛹议L要有一個法寶,什么法寶呢?就是“鼓勵”。不要總說孩子不行,說得多了,孩子也會覺得自己不行,然后,就破罐子破摔了,不愿意再努力上進了,最后就變成了學校的后進生,家里的淘氣包。舊時的教育管理兒童都是用消極的方法制裁的。陳鶴琴的活教育提倡的是,你不要禁止小孩子不做這樣,不做那樣,你要教小孩子做這樣,做那樣;你不要禁止小孩子亂拋紙屑,你要鼓勵小孩子把地上的紙屑拾起來,丟在紙簍里;你不要禁止小孩子在墻上亂涂亂花,你要鼓勵小孩子把骯臟的墻壁刷白;你不要禁止小孩子高聲說話,你要鼓勵小孩子在公共場所輕輕地講話。孩子的心靈比我們稚嫩,他們更希望得到大人的贊揚鼓勵而非一味限制指責。所以做父母的應(yīng)當善于從鼓勵出發(fā)去達到批評,糾正的目的。兒童有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如好動心,好奇心,模仿心,游戲心。他們很容易接受積極的暗示。面對極具潛力兒又不成熟的兒童,其實,家長最容易做的是消極的命令,不要吵鬧,不要奔跑,不要亂涂亂畫等等。孩子在這種狀況下通常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至少也要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長此以往,還可能養(yǎng)成不以父母之言為意,無視家長希望的對抗心理。相反的,積極鼓勵和積極暗示的方法看起來似乎是軟性的,有時似乎費些時間,要花一點心思去對付,比較不容易,然而收效卻很大。我們每一位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留意自己的日常的一言一行,更多地為孩子作出積極的暗示,抓住時機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綜上所述,我認為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yīng)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良好的氛圍,多給一些積極的暗示,多給一些激勵性的鼓勵,才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