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堅
回族文化豐富多彩,既涵蓋了宗教信仰方面,又涵蓋了日常生活方面。宗教信仰方面保留了基本的伊斯蘭信條和功修,日常生活方面保留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部分生活習俗、著裝風格以及少量的語言詞匯。在回族文化中,除了宗教信仰外,保留最多的就是阿拉伯語詞匯,阿拉伯語詞匯在當前回族日常語言中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在回族“經名”中。幾乎每一位回族都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經名”。
眾所周知,中國56個民族中,有10個少數(shù)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其人口約二千萬,以小聚居、大雜居的形式居住在祖國各地。據文獻記載,回族源于唐代來中國經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唐朝邀請的戰(zhàn)將,此外,蒙古人西征時也從中亞和西亞俘虜了大量學者、手藝人等并將其帶回中國。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這些人在中國娶妻生子,定居異國他鄉(xiāng)。
元代,隨著政策的變遷,這些人的身份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即由以前的“藩客”身份變成了合法的“中國公民”身份。學者將這些居住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稱為“回回先民”,他們是第一批加入中國國籍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開始適應中國的本土化文化和生活,逐漸與中國人通婚,學習中國文化和語言,久而久之,丟失了自己的母語,學會了漢語,適應了中國的習俗。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宗教活動中,他們都以漢語作為主要交流語言,這樣具有特色的“回族文化”便在中國誕生了。
回族文化是伊斯蘭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結晶,它保留了一部分伊斯蘭文化,吸收了大量中國文化,最終形成了兼顧兩種文化色彩的回族文化?;刈逦幕S富多彩,涵蓋了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方面保留了基本的伊斯蘭信條和功修,日常生活方面保留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部分生活習俗、著裝風格以及少量的語言詞匯。除了宗教信仰外,回族文化保留最多的就是阿拉伯語詞匯,阿拉伯語詞匯在當前回族日常用語中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在回族“經名”中,幾乎每一位回族都有一個“經名”。
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回族人的“經名”主要以《古蘭經》中出現(xiàn)的25位先知的名字而命名,其次以部分圣門弟子的名字而命名,少量以阿拉伯語、波斯語的人名、地名、月份、日期等命名。
一、回族“經名”的來歷
(1)回族“經名”的來歷主要依據圣訓而定:據艾布·沃海布傳述:穆圣說:“你們當起萬圣的名字。在安拉看來,最好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最誠實的名字是哈里斯和罕瑪姆,最丑陋的名字是哈勒布和蒙兒。”于是,回族先民根據這段圣訓的教導,在孩子出生當天、第三天、第五天或者第七天專門邀請阿訇為孩子起名。
(2)除了阿訇可以給孩子起名以外,家族中教門素質較高的長者、孩子的爺爺也可以給孩子起名。
(3)給孩子起名時,必須按照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禮儀來起名,也就是對著孩子的右耳朵念“邦克”,并輕輕吹一口氣,對著孩子的左耳朵念“宣禮詞”,并輕輕吹一口氣,完畢后由阿訇或者長者直接起名,有時候阿訇或者長者為了避免一個家庭中有重名出現(xiàn),都會詢問家長,或者阿訇把起名的權利交給家長,由家長選擇。
(4)回族“經名”主要以《古蘭經》中出現(xiàn)的25位先知的名字為主,也可以叫先知以外的名字。
二、回族“經名”的特點
(1)回族“經名”有時不會注重《古蘭經》中出現(xiàn)的25位先知的前后順序,例如,回族“經名”中,父親的名字叫“奴哈”(),而兒子的名字叫“阿丹”(),而按照眾先知的輩分排序,“阿丹”圣人是人祖,應該是家族長者的名字,“奴哈”圣人的名字應該屬于晚輩。在同一個家族中,父子、堂叔、兄弟、姐妹的名字更是不分眾先知的前后順序和輩分大小,從而出現(xiàn)了父子重名、兄弟重名、母女重名、姐妹重名的現(xiàn)象。
(2)回族“經名”不同于阿拉伯人的名字,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組合而成,既爺爺?shù)拿帧⒏赣H的名字、本人的名字,如(阿卜杜·噶迪爾之子,阿卜杜拉之子艾斯阿德),而回族“經名”直接選擇眾先知中的一個即可。除此之外,阿拉伯人父母的名字可以用孩子的名字來稱呼,但在孩子的名字前要加上“之父或者之母”的字眼,如(艾斯阿德之父、艾斯阿德之母),而回族經名卻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3)回族“經名”與阿拉伯人的名字有相似之處,多以安拉的尊名或“奴仆”、“宗教”一詞組合而成,如(安拉的奴仆,施舍仗義之主的奴仆,宗教之光,宗教支柱)。
三、阿拉伯語在回族“經名”中的作用及其誤用
(一)阿拉伯語在回族“經名”中的作用
回族的所有“經名”都源自阿拉伯語,除了《古蘭經》中出現(xiàn)的眾先知的名字外,還有一大部分“經名”源自于阿拉伯語中的月份名稱、日子名稱、圣門弟子的名稱、或者一些代表善意的、有象征意義的、有所指的詞匯來命名。例如,齋月降生的嬰兒,就可以命名為“勒麥丹”(齋月之意);星期五降生的嬰兒,就可以命名為“主麻”(阿拉伯語星期五的名稱);有些嬰兒被命名為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四大哈里發(fā)之名)。
(二)阿拉伯語在回族“經名”中的誤用
由于阿拉伯語不是回族的母語,所以回族在用阿拉伯語稱呼“經名”時,出現(xiàn)了對阿拉伯語原文的變更現(xiàn)象。
(1)取后舍前,為了便于稱呼,對一個完整的阿拉伯語名字進行了舍取。例如,(易得利斯)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利斯”;(伊斯哈格)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哈格”;(伊布拉黑麥)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黑麥”;優(yōu)素福)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素?!保唬ㄓ膳兀┥釛壡懊孀帜?,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奴素”;(達吾得)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吾得”;(蘇來麻乃)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為“麻乃”;(宰奈布)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奈布”;(薩里哈)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里哈”;(熱哈麥)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哈麥”;(易瑪東迪)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東迪”;(宋迪格)舍棄前面字母,選取后面的字母,簡稱“迪格”。
(2)取前舍后,為了便于稱呼,對一個完整的阿拉伯語名字進行了舍取。例如,(優(yōu)素福)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為“優(yōu)素”;(由奴素)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為“由奴”;(達吾得)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為“達吾”;(蘇來麻乃)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為“蘇來”;(薩里哈),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薩里”;(易瑪東迪)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易瑪?shù)隆保唬潞蹦拢┥釛壓竺孀帜?,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穆罕默”;(麥哈穆德)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麥哈穆”;(哈福索)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哈索”;(庫里素姆)舍棄后面字母,選取前面的字母,簡稱“庫素”。
(3)任意舍取,為了便于稱呼,對一個完整的阿拉伯語名字進行了隨意舍取。例如,(阿卜杜拉)舍棄前后的字母,選取中間的字母,簡稱“杜拉”;(穆罕默德)舍棄第一個字母和最后一個字母,簡稱“罕默”;(麥哈穆德)舍棄中間的一個字母和最后的一個字母,選取其中的字母,簡稱“麥穆”。
(4)部分回族“經名”經舍取后,對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語進行了變更。例如,(伊布拉黑麥)經舍取后變?yōu)椤拔鼷湣⒑邴?、伊布拉”;(阿卜杜拉)經舍取后變?yōu)椤鞍⒉范?、杜拉、拉稀”;(白哈文迪)經取舍后變?yōu)椤鞍坠?、文迪、哈哈”;(亞古白)經舍取后變?yōu)椤皝啝柟?、古白”?/p>
四、漢語“兒”字音與“子”字音在回族“經名”中的使用
由于地方方言的原因,許多回族“經名”也受到了地方方言個別詞匯的影響,最為突出的主要是“兒”字音與“子”字音,一般都體現(xiàn)在每個經名的尾音之后。
這樣的現(xiàn)象在回族“經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接下來筆者將舉例說明。
(1)“兒”字音在回族“經名”中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在使用的過程中不但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語詞匯做了改動,就連漢語譯名也做了相應的變動。例如,(薩里哈),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八_里哈兒”;(達吾得),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斑_吾蛋兒”;(宰奈布),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霸啄尾純骸?;(阿丹),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鞍⒌皟骸?;(?yōu)素福),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皟?yōu)素福兒或者素福兒”;(法圖麥),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胺▓D麥兒”;(阿以舍),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兒”字音后,變?yōu)椤鞍⒁陨醿骸薄?/p>
(2)“子”字音在回族“經名”中與“兒”字音使用規(guī)則基本一樣,只是在使用“子”字音時省略了個別發(fā)音。例如,(薩里哈),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后,變?yōu)椤八_里子”;
(法圖麥),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后,變?yōu)椤胺溩印保ò⒁陨幔?,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后,變?yōu)椤鞍⑸嶙印?;(達吾得),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后,變?yōu)椤拔岬白踊蛘哌_吾子”;(宰奈布),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后,變?yōu)椤澳尾甲印薄?/p>
(3)漢語“兒”字音與“子”字音在回族“經名”中的搭配使用,回族“經名”中存在漢語“兒”字音與“子”字音的搭配使用。例如,(胡德),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和“兒”字音后,變?yōu)椤昂皟鹤印?;(海迪撤),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和“兒”字音后,變?yōu)椤昂3穬鹤印保唬◣炖锼啬罚?,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和“兒”字音后,變?yōu)椤皫焖貎鹤印?;(蘇來麻乃),尾音之后綴加一個漢語的“子”字音和“兒”字音后,變?yōu)椤奥槟藘鹤印薄?/p>
五、回族“經名”與“學名”的搭配使用
(1)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國西北地區(qū)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有一部分人對起“學名”沒有一定的認識,一般在孩子入學前,都由老師為孩子起名。一少部分人直接將孩子的“經名”與自己的漢語“姓氏”搭配起來使用,并在戶口本和身份證上公開使用,只要名字不超過三個字即可。有時名字也會有四個字組成,如馬哈奴,分別由漢語姓氏“馬”和經名(哈魯奈)組合而成;王穆薩,分別由漢語姓氏“王”和經名(穆薩)組合而成。
(2)回族當中,社會威望高且教門素質好的學者、阿訇、哈吉在自我稱呼、或者別人稱呼時,一般都會加上此人的身份、經名或者學名,如楊哈格阿訇,分別由漢語姓氏“楊”、經名“”(伊斯哈格)和身份(阿訇)組合而成;馬阿里舍頭,分別由漢語姓氏“馬”、經名“”(阿里)和身份“舍頭”組合而成;田哈散哈吉,分別由漢語姓氏“田”、經名“”(哈散)和身份“哈吉”組合而成。
六、回族“經名”中禁止使用的名字
回族“經名”中禁止使用的名字主要依據來源于《古蘭經》和圣訓,《古蘭經》中有關經文禁止使用諢名,“你們不要以諢名相稱,信道后再以諢名相稱,這種稱呼真惡劣”。對禁止使用的名字,大量圣訓可以說明,“據艾布·沃海布傳述:穆圣說:“你們當起萬圣的名字。在安拉看來,最好的名字是阿布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最誠實的名字是哈里斯和罕瑪姆,最丑陋的名字是哈勒布和蒙兒”;“伊本·阿姆爾傳述:宰娜白·賓·艾布·賽萊瑪問他:‘你給女兒起了個什么名字?他回答:‘班萊。宰娜白說:‘穆圣禁止這個名字。我原來叫班萊。穆圣說:‘你們不要自稱清白,安拉最知道何人純潔。他問:‘那我們起什么名字?穆圣說:‘你們給她起宰娜白吧?!?/p>
伊斯蘭教還禁止用動物的名字、天、地、樹、石頭等不雅的詞匯起名,所以回族先民在起“經名”和“學名”時特別講究??墒?,別有用心的人想方設法根據一個人的“經名”和“學名”當中的某一個字母、長相或者某些缺陷來起一些丑陋的諢名。例如,瞎阿里,分別由“瞎”(某人的生理缺陷)和經名“阿里”組合而成的一個諢名來稱呼對方;大頭爾奈,分別由“大頭”(某人的長相)和經名“”(歐斯曼)組合而成來稱呼對方。
七、回族相互稱呼時的禮節(jié)
(1)長輩稱呼晚輩時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輩稱呼長輩時要有一定的講究,根據輩分分別在“學名”或者“經名”的后面綴加上長輩的身份,比如:奴哈爺、張爺或者張青爺,稱呼由此人的經名奴哈()、姓氏(張)或者學名全稱(張青),后綴此人身份(爺爺輩)組合而成;阿丹叔(西北地區(qū)將“叔”也可以稱呼為“爸”)、馬叔或者馬強叔,稱呼由此人的經名阿丹()、姓氏(馬)或者學名全稱(馬強),后綴此人身份(叔叔輩)組合而成。
(2)夫妻之間相互稱呼時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以長子或者長女的名字來相互稱呼。原來,回族早期的風俗習慣是妻子不能在他人面前直接呼喊丈夫的名字,丈夫也不能直接呼喊妻子的名字,一般丈夫以長女的名字來稱呼妻子,妻子以長子的名字稱呼丈夫,以示尊重。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