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東
素材A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35.8%受訪者想關閉朋友圈
在微信朋友圈幾乎就是整個交際圈的今天,發(fā)消息、等消息、回消息成為我們的日常。然而,不斷被投票、代購、廣告信息刷屏,也讓一些年輕人選擇了關閉朋友圈。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35.8%的受訪者想關閉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訪者正打算關閉朋友圈,13.8%的受訪者曾經關閉過朋友圈,2.4%的受訪者已經關閉朋友圈。64.2%的受訪者不會關閉朋友圈。調查顯示,57.1%的受訪者在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有時和偶爾刷朋友圈的受訪者分別占24.2%和11.9%,僅6.8%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在醒來第一時間刷朋友圈。調查顯示,朋友圈中轉發(fā)量最高的是幽默段子(21.6%)和照片美圖(21.2%)。朋友圈中最被討厭的是廣告(58.1%)、炫耀帖(44.9%)和代購(38.9%)。調查顯示,朋友圈中朋友數量在100個以內的受訪者占40.8%,朋友數量有100~200個的受訪者占35.0%,200~300個的受訪者占16.1%,300~400個的受訪者占5.56%,400~500個的受訪者占1.4%。有500個以上朋友的受訪者占1.3%。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教授匡文波認為:“能主動關閉朋友圉的應該還是少數人。關也好,不關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方式,選擇適合的方式就好?!?/p>
素材B 柘城朋友圈轉發(fā)信息,找回跑丟的十歲兒童
2016年8月1日,很多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人熱心地在微信朋友圈轉發(fā)一條尋找該縣申橋鄉(xiāng)10歲兒童高雅倫的信息。該信息后來被一位身在內蒙古的柘城司機看到,該司機立即回電,并于8月2日把“走失”兒童帶回柘城的家。據悉,事情是這樣的:小雅倫在家與奶奶一起生活。7月31日早上,小雅倫跟奶奶說去同學家寫作業(yè)。但直到晚上,小雅倫也沒有回家。奶奶發(fā)現,她放在抽屜里的4000元錢也不見了!奶奶和鄰居立即到申橋鄉(xiāng)的網吧里尋找,也沒有找到孩子,于是就報了警。警察接警后,一邊調查線索,一邊在朋友圈發(fā)布了一條尋人啟事,請大家?guī)兔D發(fā)。后來,這條信息被一位柘城發(fā)往內蒙古的長途汽車司機看到。該司機發(fā)現車上一位從柘城縣西關上車的孩子與尋找的孩子特征吻合,就給當地派出所打了電話。
【素材解讀】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各人的情況以及對待朋友圈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只要是基于清醒和獨立而做出的判斷,無論是關閉朋友圈,還是敞開朋友圈,都無可厚非。不過,須知道,即使關閉朋友圈后,生活里并沒有少了什么,反倒清凈多了。但置身互聯網時代,完全屏蔽朋友圈不現實,不善用現代交友工具也非上策,倒不如多反思該如何做對、做好“圈中人”??傊?,對待朋友圈,既不要盲目追捧,也無須一味抵制,更大可不必談朋友圈色變,要做的是擺正姿態(tài)、調好心態(tài),趨利避害,成為虛擬世界朋友圈里的合格弄潮兒。
【適用話題】
雙刃劍,趨利避害,科學利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