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協(xié)主辦的“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揭曉了2016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同時揭曉的還有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等榜單。
作為年度科學傳播的一場盛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用“科學”的力量以正視聽??v觀這些“年度科學流言”,“喝蘇打水能防癌”等傳言背后自然摻雜著商業(yè)因素,但更多“科學謠言”的傳播還是利用了人們相關科學知識的匱乏。
科普教育,近年來社會確實很注重科普教育,實踐著“科學要從小抓起”的理念,很多城市都建了科技館,供孩子們學習參觀,孩子們對科學熱點事件的追捧也與日俱增。但是,從觀念層面考量,我們對“科學”的“接近度”遠遠不夠,哪怕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認為科學是“小眾”的、“專業(yè)”領域內的事情,進入這個領域是需要門檻的。
科學是個范疇很廣的概念,科學需要門檻,科普教育卻并非如此。人們之所以在心理上和科學產生距離,與科普教育不發(fā)達有關??菰锏目破战逃龝钄嗳藗儗茖W的熱情,尤其在當下,更需要科普教育在設計力、故事力、共情力和趣味感上下功夫。
沒錯,科學應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從表達習慣看,我們常常把“科學”和“文化”搭配在一起,在專業(yè)學者的眼里,“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兩種文化。但對大眾來說,科學無處不在,它完全可以成為社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學文化知識就像看書、讀報、聽音樂、看電影一樣。遺憾的是,我們常?!靶拇娼娴佟钡貙⒖茖W自覺歸納為“小眾”,排擠在大眾文化、流行文化之外,心理認知上首先產生了距離,又如何與科學零距離交融呢?
讓科學流行起來,是科普界有識之士的呼吁。英國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在成為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教授之前,曾當過搖滾樂隊的鍵盤手,是個名氣不小的搖滾明星?!稗D行”物理學教授之后,考克斯頻頻在電視與廣播節(jié)目中出現(xiàn),主持科普節(jié)目,收獲了幾百萬觀眾??伎怂拐f:“科學太重要了,它必須,也不得不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位物理學家的眼里,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這不是一個或幾個流行明星可以做到的。
如果我們能夠像享受音樂以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樣,享受科學知識與探索知識的樂趣,甚至讓感知科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偽科學的傳言豈能恣意彌漫?
(選自《光明日報》2017年1月9日,有刪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