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2017-06-09 黃琦玲 音樂周報
長笛演奏家伊萬·布什耶夫與單簧管演奏家奧列格·坦特索夫
俄羅斯莫斯科當代樂團受2017年“北京現代音樂節(jié)”之邀,于5月26日晚7時30分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名為《皮埃羅之夢》的現代作品盛宴。
莫斯科當代樂團受俄羅斯文化部支持,在俄羅斯作曲家愛迪生·丹尼索夫(Edison Denisov)的資助下,由尤里卡斯帕羅夫于1990年組建成立。樂團致力于傳播20世紀和21世紀的音樂作品,吸引了多位現代音樂大師擔當駐團藝術家,涉獵作品風格廣泛多樣,承擔了800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音樂會共7首作品,分別來自中俄兩國的7位作曲家:中國作曲家溫德清的《牧童長笛》、鐘峻程的《花山壁畫》;俄羅斯作曲家愛迪生·丹尼索夫的《DSCH》、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Alfred Schnittke)的《第一奏鳴曲》、帕維爾·卡瑪諾夫(Pavel Karmanov)的《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奧列格·佩勃爾丁(Oleg Paiberdin)的《國華》以及亞歷山大·拉迪洛維奇(Alexander Radvilovich)的《皮埃羅的夢》??梢钥闯?,莫斯科當代樂團為感謝東道主的熱情邀約,特意獻上了兩首中國現代作品聊表謝意。
7首作品中不僅包括5位演奏家的共同合作,也包括獨奏、二重奏、三重奏和四重奏。樂團在選曲時并不局限于某一種現代流派或作曲技術,演出曲目不僅囊括了施尼特凱的十二音體系作品,也包含了如卡瑪諾夫等人的簡約主義作品,反映出莫斯科當代樂團廣泛的曲目風格和吸收能力。
樂團在演出中的高度默契也是一大亮點。長笛演奏家伊萬·布什耶夫(Ivan Bushuev)除了自己的本職演奏之外,還負起了指揮的責任,確保了聲部進入的井然有序。鋼琴家米哈伊爾·杜波夫(Mikhail Dubov)對作品的節(jié)奏掌控也十分精確,樂團纏繞交裹的聲部因此而維系,保障了作品的收放自如。
佩勃爾丁的《國華》是當晚倍受好評的作品之一。此曲創(chuàng)作于2009年盧森堡“當歐洲與中國相遇”作曲家工作坊,融合了多種中國藝術元素,以現代音樂的形式來闡釋中國古代的詩學文本。小提琴刻意模仿了胡琴蒼涼撕裂的音色;大提琴特殊的演奏技巧制造出琵琶的撥弦音色;長笛盡可能地使用了竹笛的吐舌音、“嘯聲”等演奏技巧;鋼琴聲部淡雅清透的音色頗有一份古琴的味道,同時演奏鑼的重任交給了鋼琴家的左手。
或許,現代音樂的價值就如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現代社會一樣,沖破的重重阻礙不僅是音樂形式的固有框架。我們所呼吁的、所珍視的,是在一次次新作品中所體現的“開闊、自由、融合”的現代精神,是文化碰撞中的前所未有的火花與能量。